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9-06马尚俊
☉马尚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使其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所以,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教师并未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并未给学生提供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亟需教师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培养价值,从教学目标、模式和内容方面采取措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创造,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实践中,完善的学科思维是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学科思维,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学习障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助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同时,高效学习可以使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主动性。
(二)增进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沟通交流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为讲授式教学,教师讲解知识点和习题,而后让学生模仿课本例题应用知识点,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互动。与之相对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当教师提出一个观点以后,学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观点,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增进教学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数学知识,拉近师生关系,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创新、创造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勇于创新,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的思维尚未定型,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应用现状
不难发现,在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看,教师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不足,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教师并未发挥课程评价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不足。具体而言,有下述表现。
(一)教学认识有待优化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仍旧以知识为主,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设置许多知识性目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教师并未将创造性思维融入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目标无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认识相对滞后,教师本身并未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故而过度重视知识目标,忽视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层面的发展。因此,强化并优化教学认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并进行智慧的交流和碰撞。然而,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仍为讲授式的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跟随教师的步骤了解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并尝试套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完全缺乏思考,而且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必然受限。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学习状态不够活跃,这也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不够合理
课程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数学课程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期间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并能从自身角度出发,针对数学问题给出不同的看法。然而,教师并未给出合理的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未能根据知识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同时,部分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需求,导致课程内容难度过高,不仅未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反而导致学生遇到较大的学习障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四)教学评价有待优化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诊断学习成果、学习反馈和指导建议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准确指出学生在学习、思考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原因给出指导建议,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与思考提供方向。结合数学课程教学评价现状来看,部分教师给出的教学评价相对模糊,未能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或指出问题。同时,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在给出教学评价时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情况,过度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五)数学作业质量不高
优质的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盘、查缺补漏,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助力学生启迪思维,尤其是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更应推动“双减”理念融入数学作业,以此提升作业质量。但在当前的数学作业设计中,一些教师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思维,给学生布置较多的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套用知识,数学作业的结构和类型不甚合理,未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升数学作业质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认识,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认识决定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此,教师理应主动优化自身的教学认识,在此基础上调整数学科目的教学目标,对“教”与“学”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而后将创造性思维融入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包括知识、思维、情感和道德品质多个方面。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设置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设置与创造性思维有关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目标:①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和性质;②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③思考一下,除了课本提及的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以外,是否存在其他计算方法。
不难发现,目标①和目标②的重点在于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而目标③则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而后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推动创造性思维融入教学目标。以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助力学生实现思维层面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习体验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对此,教师应当主动创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推动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或互动教学相结合,在讲授式教学期间,统一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而在探究教学期间,教师则给出探究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发散思维、展开思考。在探究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探究心得与同学展开交流互动,融个体智慧于集体智慧。
相较于单一的讲授教学,上述教学措施发挥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集讲授、探究与交流互动于一体,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活跃数学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突出的参与感、获得感,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接下来的学习。[2]此外,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教师也应主动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式方法,以先进的、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三)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前文提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事物、正方体事物,而后由生活事物延伸至课本知识,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进行思考,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带来一定挑战,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和思考掌握这些学习内容,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经过努力以后产生强烈的学习效能感。此外,教师需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确保班内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做好教学评价,强化指导反馈
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避免给出模糊性、片面化的教学评价。因此,教师应当从精准性、全面性和交互性三个方面给出教学评价。一是给出精准性教学评价,准确指出学生在学习、思考期间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思考方向出现偏颇以后,更要通过精准的评价予以纠正,才能使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开动脑筋,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3]二是予以全面性的评价,在教学目标调整以后,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情况,实现知识与思维并重,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免受学习障碍的干扰。三是给出交互性的教学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对教师的反馈评价,尤其是要通过学生的视角指出教师在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难度过低或过高、教学互动偏少、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而当教学质量提升以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五)提升作业质量,启迪学生思维
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不甚合理,而“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当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减负增效,这也符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应当调整数学作业结构,尤其是注意减少作业总量和应用题所占比例,扭转以往“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思维,融入部分思考性、发散性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根据题目进行发散思考。
例如,在原先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八道应用题,学生只需要套用课本知识点即可完成作业,而在优化作业设计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四道应用题和两道思考题,既减少了作业总量,降低学生作业压力,又能通过两道思考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解题方式,探索广袤的数学世界,这也符合“双减”政策对于数学作业的要求。此外,鉴于数学科目的生活性、实践性特点,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以此设计数学作业,利用生活实际鲜活事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提升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极其重要。然而,结合数学科目教学情况来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数学作业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五方面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对此,教师需要主动优化教学认识,以此调整教学目标,使目标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评价,并结合“双减”理念,提升数学作业质量,多措并举引导学生思考,助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