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浸入模式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06张婷婷

小学生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笔者

☉张婷婷

文化浸入模式指的是将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素材和文化环境结合在一起,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通过渗透文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作品中的文学意味和文化品质,实现个体文化品位提升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性格和精神追求。为了让学生突破文字表面的意思,深入挖掘、领悟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意蕴,教师要采用文化浸入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一、捕捉文化元素,深度研磨

(一)分析用典意图,领悟主旨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古诗词中运用的各种典故,教师发现,作者会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对典故的理解融入作品中。所以分析用典的意图,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典故深入分析,体会其中的意蕴。[1]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这样才能挖掘出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为实施文化浸入式教学创造前提条件。如在阅读《出塞》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抓住契机,了解边塞文化,笔者引导学生从分析典故入手,首先说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运用了哪个典故,给他们补充一些课外历史知识,让他们了解“飞将军李广”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作者为何要用李广的典故,历史上的名将有很多,作者为何偏偏钟情于李广,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作者要像李广一样,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让它受到敌人的入侵,所以才会使用这个典故。由此,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爱国、报国的胸怀,体会了作品的主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又给学生介绍什么是边塞文化,推荐阅读唐朝其他体现边塞风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的诗词作品,并鼓励他们总结边塞诗的特点。学生认识到边塞诗中常常写瑰丽奇伟的边塞风光,展现保家卫国的豪壮精神。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学习,学生沉浸在边塞文化的氛围中,也深刻理解了作品用典的意图。

古诗词虽然短小精悍,但立意深远、思想深邃,诗人常常借助典故表达情感。典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含蓄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典故的原意,然后理清诗人的用典意图,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体会全诗的情感,从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填补艺术留白,还原画面

古诗词是一种追求意境的文学艺术,留白让它仿佛披上了面纱,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独特韵味。艺术留白是古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它起到了升华意境、优化结构、激发读者想象等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填补作品中的艺术留白处,还原画面,设置想象空间,这样能更好地解读作品。

在学习《浪淘沙》的时候,为了构筑文化浸入式学习情境,笔者试着采用音画诗同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为他们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由于不少学生并没有去过黄河,没有感受过黄河的壮阔和汹涌。所以,笔者展现了各种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古今绘画作品,让学生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状态有明确和直观的感受。同时,播放《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将他们进一步带入到此情境中。此后,则让学生在音画的配合下,阅读古诗词,结合读过的神话故事,尝试描摹“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状态,将自己感受到的山水意境表述出来。如有学生在留白中联想到黄河是沟通天人的纽带,它的源头在天上,如果能沿着黄河溯流而上,就能来到天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还原画面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壮丽奇景,同时也体会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作者用豪迈的方式展现了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在引导学生填补留白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将古诗词解读和音乐赏析、美术作品赏析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构筑一个更丰富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在恰当的文化浸入氛围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效果。

二、瞄准文化意象,解读情感

(一)专题式,形成积极人格

古诗词具有形象美、意蕴美、音乐美的特点。其中有不少意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教师能挖掘文化意象元素,创设拟真情境,让学生浸入古典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他们的赏析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教师可以组织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赏析文化意象,挖掘蕴藏其中的积极人格,从而得到感悟。[2]

在学习《马诗》《石灰吟》《竹石》等诗歌作品的时候,笔者设计了“咏物诗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文化意象,领悟作者的情感。在任务一中,学生要初读作品,理解作者想要展现的是什么事物,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展现“马、石灰、竹子”等意象的特点。在任务二中,学生要尝试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体会他们在何种情境下创作了这样的作品。为了创设浸入式学习情境,笔者还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一下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带着感情诵读这些诗歌作品。此后,要说一下“马、石灰、竹子”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体会作者的积极情怀。如有学生认为在《石灰吟》中,作者不仅仅是想要歌颂石灰,更重要的是想展现自己的高洁情怀。在任务三中,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进行反思,思考作者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还不忘记自我激励,用各种意象提醒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困境,又要如何向古人学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样的浸入式学习创设了古今结合的学习情境,学生感受了古人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调整了自己的情怀。

在专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诗歌、找意象、品内涵,这样他们能缩短自己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体会诗人的情感,接受心灵的启迪。同时,自己也能在对古诗文的品读中得到感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拓展式,提升共情能力

结合意象,教师组织各种拓展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读写结合等方式,能更好地创设情境,产生文化浸入的效果,让学生和古诗词的作者形成共情,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就不再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且能感受到律动、有活力的生命,体会到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小池》是一首充满趣味的诗歌,笔者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到拓展式读写活动中。首先,学生要找出作品中的各种意象,试着用想象或者绘画的方式,将“泉眼、树荫、小荷、蜻蜓”等意象表现出来,展现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有学生认为这些意象的组合状态给人轻巧、充满活力的感觉,蜻蜓站立在荷花上的姿态,让人能体会到作者在欣赏风景时内心的喜悦之情。其次,笔者组织学生展开拓展创作活动,回忆自己在春游时看到的场景,想象自己是作者,选择合适的意象,将春天的风景呈现出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高低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古诗词了解比较深刻的学生可以选择仿写诗词,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散文的形式。最后,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说说自己在作品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之间的组合状态是怎样的,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欣赏风景的人,他们和景物已经融为一体,能深刻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写出春之喜悦。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掌握了打开古诗词,浸入作品情境的钥匙,能更好地感受诗词之美,领悟其趣味,体会其中积极向上的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到各种古诗词拓展活动中,提升对诗词文化的敏感性,增加对意象的感受能力。

三、实现文化自觉,终身学习

(一)发散迁移,加强读写结合

在文化浸入式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学生是否理解了某一首诗歌的意思,而是要引导他们激发文化自觉,在课内外自主阅读古诗词,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创设校内外交流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中,让他们能发散思维,迁移运用掌握的古诗词知识,从而提升读写综合水平。

《稚子弄冰》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古诗词作品,笔者结合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读写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参加活动,展开读写创作。结合学生的能力高低,笔者设计了三级不同的读写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改编入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想象自己是古人,进入到古代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设想在“弄冰”的时候,周围还有哪些人,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记叙文的形式将其写出来。二级作业则为续写,学生要根据诗歌原本的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稚子在冰碎了之后,又会想出哪些不同的玩法,试着将其写下来。三级作业则考验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围绕“稚子弄……”这个主题,参与小组实践,一起在玩中学,通过玩水、玩草等游戏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最后自主创作《稚子弄水》等同主题诗词。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他们能在实践中了解古诗词,创作古诗词,提升读写综合水平。

古诗词中蕴含了思想精神、人生态度、生活情趣等和文化有关的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设计各种古诗词赏析活动,让学生在咀嚼作品丰富意蕴,并体会诗词巧妙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模仿、创作,对古诗词的感知也能更上一层楼。[3]

(二)知人论世,树立价值观念

古诗词创作的年代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未必能理解古人想表达的意思,所以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浸入式课堂中,只是“知古”还不够,还要联系今天,要让学生联系自我进行思考,说说古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启迪,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在阅读《示儿》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并思考他为何在临死前不关心其他的事情,单单关心“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件事情。学生了解历史后明白作者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的心愿就是国家能够统一,但是,最后只能含恨而终。在了解历史后,学生理解了诗人在临死前的悲哀和不舍之情,和其形成了共鸣。此后,笔者又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思考,说说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要如何居安思危。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体会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并认识到现在这样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幸福生活,更要警惕某些不安定因素。学生激发了爱国情怀,他们有的表示自己以后也要融入到国防、边防的事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保卫国家;还有的认为未来要加入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只有国家更富有、强大,才能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此知人论世的学习,让学生的思想认识都提升了。

将古诗词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品鉴赏析,能提升学生的赏析效果,将其和当今时代结合起来理解,学生能端正思想,获得启迪,真正实现发展学生良好品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文化强大的感染力,起到文化浸入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古诗词文化浸入式教学,能改善古诗词教学品质,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味,让他们深刻感受古诗词作者的文化修养。这样学生的解读就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深入其中,挖掘韵味,升华自身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意象笔者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