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误区及有效对策

2023-09-06吉芷岱

小学生 2023年15期
关键词:苏教版思维课堂

☉吉芷岱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进行恰当理答,以追问、探问、转问等手段,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梳理、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过程调控,触动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一、课堂理答的内涵

理答,是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积极的反应与处理,以引发学生的反思及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整。理答的方式多样,有诊断性理答,教师对学生应答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有激励性理答,对学生的应答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发展性理答,以刨根究底、由浅入深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深思,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修复与完善。当学生知识欠缺时,教师要将问题转化为多个小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原问题的正确认知。

二、课堂理答存在的误区

(一)形式单一,以纠错理答为主。对于回答正确的情况,教师多以简单的“对”“正确”予以评价;对于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直接换人回答,或自己代答,不追问错误原因。这样的理答方式较为单一,只对错误的回答进行理答,而对于正确的情况或不能回答的情况,则一带而过。教师如果无视正确的资源,就不能利用生成资源开展教学。

(二)策略较少,以追问理答为主。教师提出琐碎的问题,学生缺乏探索的空间,他们只需简单地判断即可,这不利于学生的讨论,也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部分教师没有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学生浅尝辄止,会逐步失去探索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理答方式单一,狭隘地将理答与追问等同起来,其实,不是所有的追问都有一定的价值,教师采用追问也要保持适度。

(三)时间难控,理答时间不合理。部分教师候答时间较短,学生思考不成熟,没有十足的把握回答问题,因而出现“畏答”的情况。部分教师延长了候答的时间,课堂显得拖沓,没有节奏感,数学课堂变得无趣。部分教师过于照顾学困生的学习,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讲解,这样会使学优生的学习受到制约。教师难以把握理答时机,针对学生的差异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四)简单直接,采用消极反馈。教师的理答方式较为消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予反应,有时学生在回答时,教师直接打断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没有为他们搭建支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而采用直接换人的方式,或由自己代答。

三、课堂智慧理答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恰当时机,锻炼理答语言。理答不同于普遍的师生对话,教师要立足生本,不断修正自己的理答行为,不断提升自我理答能力。教师要做好理答前的预设,要精研教材、分析学情,思考以何种方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回答,通过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清晰地表述出答案。教师要把握理答时机、控制理答节奏,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在他们遇到障碍时要留时于生,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指引,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图形的平移》一课内容时,教师呈现小船和金鱼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是向哪边平移的?一些学生对平移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教师让学生拿出练习纸,在小船图上任意找一个点,再到右边的小船图上指出它平移的位置,并数数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思考、尝试、交流,能促进并加深对平移问题的理解。

理答语言要幽默、睿智,有吸引人的魅力,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发现学生课堂回答的合理内容,捕捉其中的弦外之音,通过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长度分别为9 厘米、5 厘米、6 厘米、3 厘米的小棒,让他们从中任选3 根,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说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边操作,边记录三根小棒的长度,教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1 认为:“我觉得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学生2 认为,只有两根长度都比第三根长,才能围成三角形。当然也有学生存在疑惑。教师适时追问学生:“同样是三根小棒,为何有的能围成三角形,而有的却不能?”并通过问题引导他们:“比较它们的长度,看看有何发现?”教师通过恰当的理答,引导他们计算、比较与分析,从而使之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

(二)围绕数学问题,运用多种理答。教师要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深度探索,综合运用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多种形式理答,为学生搭建“阶梯”,引导他们探索求思,实现由此及彼的转换,让他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思维的进阶[1]。教师提出富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能驱使他们潜心于思考之中。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追问,引导学生步入纵深,促进他们对有难度问题的探索。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用画图策略解决和差问题》一课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宁宁和秋天共62 枚邮票,宁宁比秋天少8 枚,请问她们各有多少枚邮票?教师引导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并将她们的邮票进行对比,从而求出宁宁的邮票数是(62 - 8)÷2 =27(枚),秋天的邮票是27 +8=35(枚)。教师追问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式解答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教师以追问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能促进他们对数学规律的探寻。

在遇到难题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卡壳,针对他们的学习障碍,教师通常会对提问对象进行转换,由其他同学代答,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教师要转变方式,用疑问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在他们的困惑点指引,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思考。教师要灵活运用理答方式,发挥理答的评价、激励、促进效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3 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往往受“2、5 的倍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会认为个位数是0、3、6、9 的数一定是3 的倍数。此时,教师并未立即纠正他们,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列举、判断13、16、19 这些数是不是3 的倍数,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质疑。教师呈现百数表,让他们从中圈出3 的倍数,再让他们观察十位与个位,并借助于小棒去表示这十位数与个位数,同时写出所用小棒的根数。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学生去圈画,有的学生去摆棒、数棒,有的学生去记录,有的学生去概括、汇报,通过协作,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两位数是3 的倍数,那么十位与个位的和也是3 的倍数。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合理理答,为他们的思考提供明确的指向,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再思考、再探索,在对比、辨析中引发思维的攀升。

(三)善于倾听诊断,提升理答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要借助于诱引、启发,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在学生产生困惑时,教师要通过反问、设问等方式获得积极的回应。教师要依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理答方式,可以将有难度的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畏惧学生出错,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困难视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采用的理答方式也较为消极,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将错误视作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寻错误背后的价值,分析出错原因,寻找解决的策略。教师要融入对话教学的理念,要学会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并采用应对的理答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在错误中学到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索、求知,能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梯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教师呈现梯形图,与学生探讨如何才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它可以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结合三角形面积推导的经验引导他们,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合作,想出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合作探索,以剪、拼、算等方式尝试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师将学生处理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列出算式。学生用完全相同梯形拼平行四边形的,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除以2 的方法;有学生沿顶点与相对腰中点剪开拼成三角形的面积;有学生沿两腰中点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有学生通过折叠方式转化为长方形的,通过转化,学生可以顺利地求出梯形的面积。教师要对学生的多样化表达予以激励,启发他们多角度进行探索。在学生不能顺利地运用“转化”思想的时候,教师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疑惑处予以点拨。

(四)优化理答方式,提升理答效果。教师要依托学情,为学生提供多样的理答方式,以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教师以诊断式的方式理答,对回答完整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多样解法的予以激励,对亮点的解法要点赞,并指出他们的闪光之处。当学生回答不全面、不深入时,教师要指出他们回答中的不足之处[2]。教师要在学生回答正确处重复,在重点处强化,在不当处修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填补他们的思维断层。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处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教师要改变“你真棒”等泛化评价的现状,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正确的回答予以针对性的表扬。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转问全班学生:“他的回答正确吗?”学生通过语言、掌声等回应,以此来肯定该生的回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呈现一个创造分数的过程吗?有学生通过圆对折再对折的方式展示:“我折出了四分之一,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转问其他学生:“他说得对吗?”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回应。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想法一致时,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进行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让他们受到精神的鼓舞。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清晰、不全面之处重新组织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教师对学生予以刨根究底的提问,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思考中,思维逐步走向深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下《分米和毫米》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测量的是什么?是如何测量一分硬币厚度的?你在测量中发现了什么?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更完善,使他们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新知。当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时,我们老师可以转问其他学生,在获得不同学生的回答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或问题较为模糊导致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加以分解、转化,让学生对原有问题形成清晰的认知。教师提问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回答出现理解不清晰时,教师通过提问,让他们获得理性的思考;在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可以采用代答式,告知学生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授知识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思路,让他们找出正确的方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让零散的语言得以重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静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因势利导,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智慧的理答,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让他们收获成功回答的愉悦。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方式激励、肯定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也要通过启发引导,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回答。

猜你喜欢

苏教版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