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探寻

2023-09-06马军辉

小学生 2023年7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数学

☉马军辉

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数量关系、空间结构与数值变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感,具备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到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形成的数学能力,这样才能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综合能力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提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研究背景

数学教学都要求学生拥有综合能力,这样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顺利发展提升[1]。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更加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且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推动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系,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接受式学习习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要求,以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尽管新课程改革被大面积推广与普及,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的尴尬现状也不利于教育的深入发展。现如今,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各学段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相近的教学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进步和教学的发展。此外,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师的关注重点倾向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创新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固有的方式方法[2],且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本文就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展开了论述,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升华教育教学内涵;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加快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随着学生的智力的发育、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学生会逐渐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各项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计算能力等[3]。提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会对学生掌握的能力进行分析,注意培养,直到学生形成综合素养,能够利用综合能力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反思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针对性的锻炼,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会立足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频率,尽可能地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大部分学生保持数学兴趣,逐步过渡到学习上自我控制能力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凭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能力具体运用,彰显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即便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与推广下,应试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现阶段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有迹可循。因此,当前我国教育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在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在初高中学段的教学中,成绩至上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仍沿用“灌输式”“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单方向地灌输给学生,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在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生除了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会逐渐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4],能够养成一定的思考能力,针对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可以进行自主转化与吸收,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还可以发挥在学习中形成的各项能力,去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被带动起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生涯的阶段,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学习处于概念模糊阶段,正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基础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反映出各学科教学的意义,充分发挥各学科文化知识的作用,给予学生全面的启示与启发。当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后,他们会主动思考数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尝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路会逐渐打开,他们会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遇到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学习问题,同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每项能力都对应一种素养,当学生具备某一项数学学习能力时,会在无形中形成数学素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因此,针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以下针对性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困扰大部分教师的现实性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获得学生主体的积极配合。同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具备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推动力。另外,教师还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认识时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信息化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渗透趣味元素,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融合趣味谜语,在多媒体上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走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珍惜时间莫浪费),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谜底,自然引入“认识时间”的课题,引导学生珍惜时间,能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在这个基础上,讲授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有意识地寻求家长的帮助,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基于班级授课制背景而来的,致力于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将其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讨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针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合作探究,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发现同学的学习优势,学习小组成员的优点,带动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既能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又可以间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的动手操作状态,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去观察、制作、感知、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形等图形,建立对图形的初步认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氛围积极又活跃,学生能够感受到同伴间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可有效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教师从长期的教学中出发,进行学习上的慢慢渗透和引导。新时代的教育强调的是教师“教”与学生主动“学”,表明传统“机械化”“灌输式”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自觉性与自主性。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5]。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时,生活化元素就成为了有利的教学素材,对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在《角的认识》课堂教学中,首先,用直观教学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直观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形成直观的对比。其次,提出问题:“观察我们已经简单接触过的图形,你们能够发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边的问题、角的问题,然后引出主题,帮助小学生建立对“角”的初步认知。最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探究生活中见过的含有角的物体,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认知,还可以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感,教会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展现文化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四)关注习惯养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也是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6]。在分析制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因素时,不良计算习惯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概率较大,所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时,要重视学生的主观因素,尽可能地把握教师可控的因素,如计算习惯、学习态度、计算步骤等。首先,要端正学生的计算态度,发挥教师正确的导向作用,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好角色的转变与衔接,避免单纯地要求学生,倡导学习上的独立性,使学生自主读题、自主审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五年级《小数乘法》的计算题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就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计算能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整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深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其次,进行计算题的巩固和训练,强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尤其是计算过后的验算习惯的养成,起初可以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要求,注明验算步骤的要求,使学生将验算作为计算的一部分,能够在未来的计算中主动验算。最后,规范学生的做题态度,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看清小数点出现的位置,避免因学生的粗心大意,造成计算失误。

(五)优化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反思意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示,不仅强调了教学启发的作用,还提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思考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增添相关的反思问题[7],带动学生思考与探究,启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为反思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方向知识。教师能够借助真实的情境活动,来优化情境教学模式,设置说一说、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如,设计“躲避障碍”游戏,同桌为一组,设置相应的障碍,一个同学蒙眼,另一个同学通过方向描述帮助蒙眼的同学顺利越过障碍。不仅会锻炼学生的方向性,增强学生的方向意识,还考验同学之间的默契程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反思自身的方向感,以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去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要知道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稳定学生的数学成绩,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与考核,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数学,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一对一地帮助学生形成各项学习能力,对应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