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点分析
2023-09-06马世梅
☉马世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纷纷参与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方面。此外,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为学生开展高效优质的教学课程,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同时也是新课改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1]。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并未很好地履行职责。还有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任务,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高效学习以及如何思考、如何推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地听课,缺乏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丧失兴趣和热情,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采用传统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法,课堂效率得不到提升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落后,无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协调。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坚持“一刀切”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可持续性发展,无法满足新课改的实际要求。
(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结合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当前学校没有针对教师构建起专业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导致教学资源无法交流和共享,数学教学课堂的教育价值容易受到严重影响。
(四)数学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丰富新颖的事物具有浓烈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数学学科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传统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久而久之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质量受到不利影响。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逻辑思维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心理学理论的实际情况来看,思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2]。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对于素质教育的大范围推广具有实际意义。数学教师需要针对新时代的教学大纲开展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了解和把握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让重难点的分析探究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打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通常集中在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方面,其中还包含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数学逻辑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以及生理素质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天差地别。部分学生天生思维灵活,对于具有抽象化特点的数学学科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也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效率比较高,在掌握数学知识以后也能够快速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比较薄弱,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数学学科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突破只关心成绩的固定化思维,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学生能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能够灵活思考方面[3]。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与其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跟随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深入思考,围绕着基础知识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点关注数学问题的引出,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做铺垫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这门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而数学课堂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知识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但是,结合当前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反映情况来看,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将教学重点全部集中在锻炼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点解析能力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知识,进行机械化的重复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新时代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在问题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引导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获得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大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堂课举例说明,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物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指导学生将桌面清理干净,独留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在各个方位、各个角度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然后思考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然后教师为学生出一道题:假设这个长方体高18 厘米,沿着水平方向横切出两个小长方体,得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60 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结合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橡皮泥做实验,通过推理以及思考,寻找问题答案。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给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二)精心规划数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思维没有发育成熟,辨别事物的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困难性和挑战[5]。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主导者,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程序不断推进。教师必须打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课堂,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友好积极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和把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然后将学生的喜好代入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联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趣味的教学活动。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这堂课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小红与妈妈去文具店购物,小红需要一个铅笔盒、一本横格本以及一块橡皮,拿到需要购买的物品后去付款,铅笔盒是3 元一个、横格本是1 元一本、橡皮是5 角一块,付款时妈妈给售货员5 元钱,妈妈向小红提问:“售货员应当找给妈妈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课堂之中,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元和角”之间的关系,领悟小数的特征,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三)合理设计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巩固和把握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练习题,确保题目难度适中,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依靠思考和实践得出答案,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巩固基础知识。此外,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还要尽量选择逻辑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在推理题目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6]。例如,教师根据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这堂课设计练习题,围绕(2×4)×3 =2×(4×3)再列出几项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解答练习题,掌握先计算括号内,后计算括号外的解题顺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的运算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教师所出的练习题自己设计几道完成,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个学科纷纷开始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意在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优化教学质量。基于此,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得到了突破与完善。新时代的小学数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引发深入思考,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