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2023-09-06林苑青
☉林苑青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以梳理和理解文章为主,这种情况下,学生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比较片面,久而久之,这种单一固化的阅读方法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思维是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多元的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调动积极性,实现对事物对现象的深入探究,以此提升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创造的空间,培养他们灵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阅读质量,让学生从文章中获得感悟、启发,从辨析文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拓展。
一、学习任务群下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多以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以及梳理文章为主。阅读与写作有很深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把阅读看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很高,不光利用课上阅读时间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还给学生安排很多额外的阅读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阅读大量的文本、名著,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摘抄的习惯,虽然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但是也给学生思维发展带来很大阻碍。阅读不单单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感知、判断的重要途径。传统阅读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位置,缺少对文章的深入研究。而学习任务群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则突出学生这一阅读主体,提倡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阅读任务以达到思维辨析目标。这样,学生阅读思路更加清晰,在任务驱动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阅读时更加投入,更加沉浸,获得的效果也更好[1]。
(二)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可以了解文化、提升素养。语文作为一项语言工具,与阅读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从中见识到更为广阔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文章中对语言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文字如何组织在一起构成语境,从而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之前,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从而提升语文知识水平。以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学生就能一边读一边做,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而解决问题、攻克难关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他们便会产生更大的动力,阅读动力更大,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升综合素质
思辨性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相较于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带着任务阅读时,学生学习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合作意识增强,慢慢会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中,学生对材料、文章的解读和分析更加全面,通过对比、专题阅读逐渐发现快速梳理文章的技巧,掌握更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思辨性阅读还可以使学生围绕着文章内容展开全面的辨析,从文章主题是什么、文章如何谋篇布局、文章的表现手法包括哪些,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表现内在情感,学生不仅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得多元,而且还会提升鉴赏能力,形成优秀的审美观,促进个体发展[2]。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的思辨性阅读策略
(一)以发现问题开启思辨性阅读
所谓学习任务群,简单来说就是将知识结成网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知识是不可见的,而任务结果是可见的。将教学成果可视化从中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让学生加以改正。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时,可以将知识点碎片化处理,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设置阅读任务,以此帮助学生经历思维辨析过程。思辨性阅读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则是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前提,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发挥极大的教育价值,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出来的问题最好能够在激发学生好奇的基础上足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3]。这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一课中,蔺相如不仅将赵国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了赵王,自己也毫发无损归来,还没有破坏秦赵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阅读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各种猜测,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以便找到其中的根本原因,着重分析蔺相如人物特点,从而发现他身上不畏强权、足智多谋的优秀品质。任务导向下,学生带着明确的方向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快速找到线索回答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同时陷入沉浸式思考当中,学会深入分析,抓住本质。
教师要多注意提问技巧,如若问题与已有认知发生冲突,则会激起学生好奇的本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深度阅读当中。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中,教师先出示鸵鸟、猎豹、游隼、汽车、飞机、火箭图片,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速度,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回答上来。接着,教师再说,这些都比人的速度要快,人无法超越它们,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可以超越它们,但是却超越不了人,大家觉得这种事物存在吗?学生不免产生怀疑并否定。之后,教师再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发现的这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将它的这种特质描写出来的。这样,学生就能投入到阅读当中,深入分析,寻找隐藏的条件,最终发现答案即光的速度最快,超越一切,但是却可以被人轻而易举地握在手里。课文中隐含的知识或道理实则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动力,是转换学生思维模式的根源。
(二)以论证践行思辨性阅读过程
思辨性阅读重点不再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是强调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借助思维活动实现主观能动,在发现问题之后,是否能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文章寻找答案。而在学生分析时,采取何种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才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论证是引用论据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在思辨性活动中,运用论证进行学习和研究是最主要的形式。学生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见解从而使人信服的过程中,思维更加灵活,大脑状态更加活跃,尤其体现在逻辑思维上。逻辑思维是思维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表述准确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在阅读时,借助逻辑思维可以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然后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补充、说明,最终实现对答案的推理。绝大多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经常不经大脑思索便立刻作答,因此考虑不到所有环节,得出的答案或许不够完整不够全面。为此,教师应当注意观察他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是否真的做到考虑充分,是否分析过全部条件,以及是否设想过全部结局。解题思路是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师在阅读时应当了解每个人的解题思路,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想法[4]。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节课中,教师先以“既生瑜何生亮”这一著名典故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借这一典故询问学生对诸葛亮和周瑜二人的看法。学生一致认为诸葛亮更有谋略、更有远见。接着教师再问:在草船借箭这个事件中,诸葛亮是如何表现出超越周瑜的机智的呢?学生带着观点进行阅读,深入分析故事内容以及人物语言、行动等的表现,从中总结人物特点。论证得出的结论必须是事实。因此,学生引用的论据要充分且合理,要有所依据。例如在课文的结尾,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出自周瑜之口,因此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观点支撑论证。论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事实论据,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还有一种是道理论据,多为至理名言。学生总结并提出论据的过程中,对文章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这样不仅实现了推理过程,又调动了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思辨的目的。
(三)以发散性思维走向知识重建
思辨性阅读不能停留在梳理、理解文章表面,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观点、情感表现等,因此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发散,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意图,并且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行判断、评价和总结。这里以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自相矛盾》一课为例,在对这篇文章进行解析时,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引导:首先,造成“其人弗能应也”的根本原因。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注释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从各个角度进行解释,经过交流和探讨,形成最终意见:因为卖矛和盾的楚国商人把自己的所有商品作用、功能最大化,而没有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造成尴尬的局面。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任务式探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接触和了解他人多样化的思路和想法,思考问题的主观意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脑海中会迸发出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这有助于其思维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让其站在楚国人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将矛和盾一起卖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待、思考问题的位置发生变化,思维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对调。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仅实现了思辨,还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试着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有哪些独到的理解和特别的启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现实分析、解读文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感知。语言和思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大脑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思维活动也更加灵活,因此,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认真聆听,并适时向其询问原因,引导学生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实现思维到语言的转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讲解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对文章的人物、内容以及作者的想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将文章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可以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以此,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使其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面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其语文水平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其思路和想法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以此来提升其学习的效率[5]。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是深入梳理、理解、感知文章的重要方法。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妨让学生以学习任务群展开思辨性阅读,给他们创造更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条件,通过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实现思维品质的飞跃,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