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关于会展新闻报道的守正与创新
——以光明日报客户端为例

2023-09-06赵佳昕

记者摇篮 2023年5期
关键词:光明日报展品会展

□邱 彤 赵佳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会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点、日期和期限内,通过展示进行产品推介、服务、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形式。会展新闻,就是对会展进行报道,其目的是帮助广大受众了解会展信息,引起受众对会展主题相关领域的兴趣。

拓展会展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需要以媒体为中介得到实现。主流媒体肩负着宣传教育、引导思想的职责,如果能做好会展的宣传报道,一定能使大量受众接触并关注会展信息,推动相关知识、思想深入人心。

本文以光明日报客户端对“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报道策划为研究对象。“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而设立的专项展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主题突出、时代特征鲜明。但这类主旋律展会相关报道也容易出现程式化、同质化、不深入、不具体的问题。与其他科技类、艺术类展品相比,其风格更加严肃沉稳,更需要在传播时创新表达方式以引起受众兴趣。而光明日报客户端使用多媒体手段,对本次主题成就展进行了具体化、专题化的呈现,整体报道非常亮眼,具有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研究问题是:主流媒体应如何在会展新闻的报道上做到守正与创新,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文献综述

会展新闻报道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方向包含传播效果研究、跨文化研究和创新研究等多个方面。学者陈建平等使用内容分析法,发现当前会展新闻报道存在着内容刻板、主题热度不够、报道手法单一等不足,建议选取多元化的报道主题,采取多样化的报道手法。学者林梦辰对会展新闻报道中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研究,认为会展新闻的多媒体呈现可以丰富报道内容、增强受众体验、提高报道效果。

主流媒体对会展新闻的报道策略研究也是相关研究的重点,既有内容分析,也有效果研究。学者张小梅等发现主流媒体对会展新闻的报道载体主要有消息报道、特别报道、专题报道等,也采用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互动交流等多种表现形式。学者陈思敏等则发现主流媒体的报道能够提升行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贡献度,同时也存在着内容单一、话题跟进不够、报道手法陈旧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对于会展新闻的报道虽然发展出了更加多元的报道形式,但是内容的丰富和感染力的提升依然是当下应努力的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会展新闻报道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报道特点分析

1.发扬传统优势

①坚持报道政治性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光明日报客户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敏锐地发现了会展背后蕴含的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重大主题,自会展开展以来,就对其进行了持续性的报道,把握了有效的宣传时机,且报道内容有选择、有分寸,凸显了大局意识。

新闻和宣传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光明日报客户端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顺势而为,凸显了该展览的政治意义,提升了会展报道的传播效果。

②凸显主流媒体的严谨性

作为主流媒体,光明日报客户端在本次专题报道中凸显出稳重严谨的大报风格。

一方面,记者在进行每单元展品的报道时采访了与之相关的科学家或研究员,基于客观事实,对展品背后的故事作了权威解读。比如,在《在这里,读懂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记者采访了参与选址、评审、开工奠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在《小芯片引领“脑语”时代》中,记者则采访了国家首席科学家亦是研发团队成员的刘秀云。

另一方面,在内容的阐述中,专题文章多引用数据,涉及展品发展史的,还会为受众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流程,扎实的资料引用足以证明文章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在创新的同时,光明日报客户端保持了党媒的一贯风格,在对展品的报道上力求科学、准确、深入。

2.勇于探索创新

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光明日报客户端对于主题成就展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含了文字(具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图片新闻、视频(“有声手账”系列)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满足了不同主体的多样化的观展需求。

总体来看,本次会展的报道手段仍以传统的文字通讯为主,兼有结合不同展览主题而做的《为科技人才营造更好创新环境》《从历史细节感受脱贫攻坚的分量》等若干篇评论,帮助受众深入理解展品意义,提升宣传效果。

相比之下,图片报道短小精悍,聚焦中央综合展区和地方各展区,是对文字报道的有益补充。视频新闻则通过动感镜头对会展现场做了更生动的视觉呈现,是新媒体时代下对于会展新闻的新表达。

②点面结合的报道结构。在为期两个月的长维度报道中,《光明日报》的策划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主题成就展”的报道整体上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其先是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京开幕》一篇开题,总领对整个“主题成就展”的报道;后续聚焦经济、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以专业为大类进行图片报道;接着详细报道兼顾中央综合展区和地方各展区的展品内容,每一个展品为一个“点”,通过专题报道《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将一个个“点”串联起来,连线成面,点面结合,使得整体关于“主题成就展”的报道策划更加综合、全面。

3.故事化的报道方式

光明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专题报道“展品背后的故事”,累计更新47 篇。其内容涵盖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是本次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创新之处。对其亮点具体分析如下:

①提供报道新切口。《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专题聚焦每一个展品,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受众聆听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这为会展新闻的报道提供了新切口、新思路。比如在文章《见“证”大兴安岭绿色变迁》中,记者采访了展品持有者耿洪广,“饿了,就吃怀里保温的馒头、咸菜;渴了,就直接捧起白雪”,寥寥两句就将当初守林的艰苦环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专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赋予了报道感染力强、生活化的特征,不仅挖掘到会展背后更丰富的内容用作报道素材,还降低了“姿态”,使得此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让展品不再是单薄的名词或图片,而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②紧贴目标受众。《光明日报》自身定位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的思想文化大报,所以其在本次报道对象选择中侧重于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诸如“大国重器”、中国“智造”、工匠技艺等板块占了很大比重。在内容的呈现上,光明日报客户端尽可能多地解读展品背后的知识,详细梳理展品的创作或制造过程,为受众进行科普。例如,在《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一文中,记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黑龙江地区的气候条件,让读者对“龙江粮”的生产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报道都紧贴自身的目标受众——知识分子群体,体现了鲜明的“读者意识”。

③强化文字勾勒的现场感。在每篇专题文章中,记者都着力用文字勾勒现场,努力强化报道给予受众的现场体验感。在文章开头,记者会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首先向受众描述该展品所在的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布局,准确描述展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真实细节并配以与之相符的展品图片。

除了记者的自我观察,其还通过记录现场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加强受众的现场体验。由于角色的平等性,参展人员的反馈更容易带动受众的阅读情绪,增强受众的现场体验感,使其对于会展现场的期待与会展报道的认同度更高。

四、不足之处

1.行文存在模式化问题

虽然光明日报客户端在本次报道中凸显了其作为主流媒体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但是其文章在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上存在固定化、模式化的问题。诸如《“金头盔”承载空军飞行员的梦想》《“华龙一号”腾飞记》等专题文章,均以“步入展厅,看到……”展开,以呼吁式语句结尾,如“感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探索永无止境!”等。报道模式过于单一,多次重复可能会使受众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最终传播效果。

2.视觉传达效果欠缺

总体来看,光明日报客户端在本次主题成就展报道中所采用的图片和视频都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整体视觉传达能力偏低,对受众吸引力不足。

其一,“展品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所配图片,大多数拍摄角度不够考究,存在没有注意构图、打光、色彩等方面问题,且对图片的二次处理较少。

其二,视频“有声手账”形式较为简单,内容为文字稿件的再阅读,并采用机器配音,未能带给受众沉浸体验感。

上述不足弱化了本次报道在视觉传达上的效果。

3.新媒体呈现形式吸引力不足

光明日报客户端对主题成就展的报道,主要分为文字专题报道和展品视频报道,除此之外,并未运用到其他新媒体技术。而同期举行的互联网大会等展览,许多媒体在报道时采用了AI、虚拟人物播报、动画等先进媒体技术,非常吸睛。光明日报客户端在此次展览报道中更多还是延续了传统媒体的做法,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但对表现形式的创新仍有不足,尤其是缺乏多样的视频表达,新媒体文章吸引力不如通讯报道强。

五、发展之路

1.双向互动:增强受众对会展活动的关注度

积极策划与受众的互动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对会展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在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中,《杭州日报》推出了“看看休博会,月月免费游”的活动;《人民日报》新媒体也围绕本次成就展发起“我身边的展品”活动,让大众讲述自己的“时光故事”……这些都是媒体增强与受众互动的成功实践。

会展新闻报道可以突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框架,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设置与受众沟通的机制,增进人们对展品的了解,增强受众对会展新闻的关注。

2.技术赋能:打造多样化的会展呈现方式

在如今的数字媒体时代,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来,打造“全媒体”会展报道模式,可以使会展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多样。VLOG短视频、H5动画、AI主播等新媒体技术可以大大丰富会展新闻报道形式。第九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人民网发布的短视频《乌镇穿越记》就为“有声手账”的创作提供了参考。手绘动画、数据可视化、VLOG 视频等形式,拓宽会展新闻的呈现渠道,使其更加“活灵活现”“有声有色”。

3.场景联动:让会展新闻报道“走出去”

许多会展中的展品是以模型、静物或标本的形式存在,如果能让报道“走出去”,使其呈现的现实不仅仅局限在一室之内,而是与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奋斗场景形成“联动”,可以呈现更丰富的报道层次。专题“展品背后的故事”相对于传统报道来讲有了深化,但如果进一步挑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正在种植的“龙江稻”、正在工作的“破冰船”等,制作成卡点视频,在会展场景、历史资料与现实场景的切换中突出新时代的新成就,让报道脱离千篇一律的面貌,更能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六、结语

光明日报客户端对“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报道,是“小切口”报道会展的一次不错的试验。在坚持主流媒体政治性、严谨性要求的基础上,不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是真正深刻展示会展的内容内涵,通过一件件展品展示大国崛起的历史和奋进开拓的精神。报道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报道方式、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元的报道内容,尤其是以故事表达、细节描写传达出展品背后的人的故事,打破与受众之间的隔阂,让受众与展品产生情感链接,提升会展报道的深度和感染力。这为之后的文化类型展览报道提供了样本。

因此,主流媒体对于文化型展会的报道策划要守正创新,注重“内外兼备”:既要保证内容的严谨科学,禁得住推敲,又要通过技术赋能,探寻多样化的会展呈现方式。相信通过形式的完善和细节的打磨,此类报道会有更精彩的呈现。■

猜你喜欢

光明日报展品会展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光明日报》法律顾问黄晓: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
《光明日报》融媒建设实践分析
CCMT2016展品预览(1)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