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舞蹈节目创新传播路径
——以《端午奇妙游》为例

2023-09-06高宇桐王同乐

记者摇篮 2023年4期
关键词:舞蹈传统文化

□高宇桐 王同乐 唐 瑶

一、引言

当下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发展一边担负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粹的责任和使命,一边面临着尽快突破固有模式实现舞蹈艺术现代化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挑战。一方面,很多优秀的传统舞蹈在传播上受限,难以被大众熟知;另一方面,传统舞蹈面临着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僵化、内涵缺失的问题,需要融入现代手段进行转型升级。

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融媒体环境为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赋予了传统舞蹈新的发展空间,为传统舞蹈的传承延续与长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2 年6 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95 亿,占网民整体的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 亿,占网民整体的91.5%。当下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日益提升,传统舞蹈艺术可以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焕发新的生命力,其中的成功案例就有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

《端午奇妙游》采用了网剧+网综的模式,通过4 位唐小妹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将传统文化、漫画、古画、传统歌舞结合AR等技术进行节目创作,引发“出圈”效应。其中,舞蹈《祈》被众多媒体和网友纷纷评论转载,《唐印》《丽人行》舞蹈极具审美意趣,吸引众人观看。《光明日报》发文称赞:“这是一次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亦是古典美与当代性的一次‘美美与共’。”本文通过分析《端午奇妙游》传播内容与传播策略,为融媒体时代下传统舞蹈艺术节目传播提供借鉴。

二、《端午奇妙游》传播内容

1.精选优质作品,刻画大唐盛世

舞蹈《丽人行》反映唐代宫廷文化,将静态历史文化以动态视觉艺术方式呈现。诗歌《丽人行》为杜甫所作,舞蹈《丽人行》将诗歌中所写“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丽人”形象影像具象化,细致雕琢出唐代宫廷美人形态,端庄典雅,魅力尽显。舞蹈画面布景整体运用写意式表达,用清丽持重的舞姿代替原本唐朝舞蹈的潇洒俊逸,呈现出一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富丽豪华的唐宫盛景。诗歌《丽人行》本为讽刺唐朝奢靡的宫廷风气,展现出唐朝宫廷妃子的慵懒之感,突显“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的景象,而在《端午奇妙游》的演绎中,所体现出的并不是当时奢靡的宫廷风气,而是着重于用服饰、宫廷文化以及妃子形象表现大唐盛世。

2.叙事再现传统,唤醒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常以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历史记忆的形式出现,其研究对象已逐渐超出最初文学作品和仪式的范畴,文物、碑刻、古籍、书法、服饰、妆容等都进入了研究视域。《端午奇妙游》叙事再现大众所熟知的文化习俗,延续人们的文化依存与记忆。

舞蹈《祈》基于三国时期经典浪漫主义作品《洛神赋》延伸出美轮美奂的视觉场景与人物形象,巧妙借助技术手段渲染出细腻生动、缱绻动人的氛围,使眼前水中的洛神与观者建立深层次对话的情感衔接。水下舞蹈给端午文化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通过展示动作语言,结合视听元素,传递着深刻隽永的情感。舞蹈《祈》富有神韵,化身在水中的“洛神”双臂缠绕佩戴的五色丝线,正对应着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求辟邪祈福的传统民俗。这与端午祭祀祈福的习俗场景紧密连接,呼应契合。

3.符合国人审美,体现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成员由于分享了共同的历史传统、习俗规范以及无数的集体记忆,从而形成对某一共同体的归属感。《端午奇妙游》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文化,紧扣传统文化命脉,满足各圈层受众的共同审美标准,即中国传统之美。当今媒介化时空重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纷繁多样的媒介不可避免地会冲击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认同危机。在如今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越发多元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节目。而《端午奇妙游》巧妙地抓住了当下受众渴求的中华传统美学视域里的视觉艺术,内容精练易懂,激发人们的文化共鸣。《端午奇妙游》的文化属性内化于艺术表演形式中,其舞蹈与音乐等艺术均与古画、医术等传统文化相关,符合大部分国人的审美标准,再次唤醒国人心中的文化认同,强化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4.微观视角叙述,增强故事属性

微观视角易获得共情,也更易于传播。《端午奇妙游》从4 位唐宫小妹个体叙述视角出发,展开平行的故事线,使其具有“剧”的特点。这种利用故事情节引出舞剧表演的方式,增强了整体节目的趣味性与故事性,提高了节目的完整度。在唐代端午节这个特定的历史时空节点采用微观个体的叙述视角,配合具体生动的人物对话与视觉场景,增加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在各个节目表演之间构建出一定的关联性,令观众沉浸式体验与欣赏接下来的舞剧表演。其展现了个人抉择与命运,丰富了叙述视角,实现了时代背景与个体叙事视角的契合,更好地为整体舞蹈节目服务。如节目中端午节时“百戏班台柱子”唐小可在街上表演傀儡戏,引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傀儡戏的舞剧《唐印》,突出唐代端午节的特定时空背景,增添了端午节市民街头休闲娱乐等故事情节,满足了受众对精品文化节目的视觉需求与娱乐需求。

三、《端午奇妙游》传播策略

1.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统舞蹈网络影响力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宣发方式不同,河南卫视没有只是播出《端午奇妙游》近30 分钟的完整视频,还对节目进行了截取拆分,制作成系列短视频集锦,在短视频平台上投放。此次“出圈”的大多数短视频,都是原节目的精彩片段。《端午奇妙游》将整个节目拆分为一个个单独的小节目,还对小节目进行拆分,形成视频长度为15 秒至30 秒的微视频,利用其吸引受众观看舞剧,又利用舞剧来吸引受众观看整个节目;还借助短视频的引流能力,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自发地去了解相关视频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发受众的热烈讨论。

2.立足用户思维,推动传统舞蹈传承发展

当下,移动互联网普及与发展,新媒体赋权使大众传播话语得以重构,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个体参与到网络组织中,用户可以更加自主地根据自身偏好筛选信息内容。《端午奇妙游》立足用户思维,其舞蹈本身的动作、构图、情绪表达等,巧妙地与现场布景、灯光、音乐等视听元素配合,还借助视频摄像、剪辑等技术手段,将节目投放在当今多个热门短视频媒体平台,贴合了Z世代的审美偏好与阅读习惯,从而打造出现象级“出圈”作品。社交媒体平台聚集大量年轻用户,其具有很强的活跃性,愿意进行分享互动,年轻群体担任着传播主力军的角色。唐宫小妹鲜明的文化IP、弹幕与转发等互动形式,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使用户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产生更大的尊重与认同,有助于传统舞蹈的传播与发展。

3.多元媒介传播,拓展传统舞蹈传播范围

传统电视媒体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再创作和再加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推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移动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端午奇妙游》是依托电视媒体进行播放的节目,但是河南卫视没有拘泥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是利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节目投放至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多个媒介,形成多落点全方位的网络传播矩阵,展现其艺术特质与价值。截至2022年10月,哔哩哔哩上《祈》的播放量为731.9 万,弹幕2 万,评论量16643。多元媒介的使用,令传统舞蹈的传播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端午奇妙游》系列的传统舞蹈以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态,赢得了大量关注,引发了广泛讨论,使传统舞蹈走向千家万户。

4.融合现代技术,创新传统舞蹈艺术形式

数字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必将丰富文化存储介质载体,革新文化演绎呈现形式,开辟文化传播互动渠道,从而催生文化新生态,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了艺术的生产工具,使艺术生产有了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让观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更好的视觉享受。在此情况下,传统舞蹈艺术也需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创新变革,将自身与先进技术相融,同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比如舞蹈《唐印》采用了AI、漫画等手段,强化其视觉效果,将傀儡戏与舞蹈相融合,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傀儡戏,使舞蹈整体俏皮可爱,欢快轻盈,表现出唐代少女的活泼娇俏,令大唐盛景可观可感。唐人鲜活的动人姿态以及傀儡木偶顿点的动作造型,动静结合,再利用现代技术,将大唐盛世的繁华以傀儡木偶的眼睛与身体展现出来,这也是一种极富创意的创新。

四、融媒体时代下传统舞蹈艺术节目创新传播带来的启示

1.创新节目模式,打造文化IP

文化有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结构,文化记忆是对符号系统结构意义的编码与解码。中国传统文化以无数的文化形态创造了很多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一直被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舞蹈节目可以立足于最原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将传统舞蹈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单元节目,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IP,从而拓展传统舞蹈节目内涵与形式,创造新型节目模式。这样既使传统文化庄重性与趣味性并存,又消解了历史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的厚重冗杂,进而激发大众探索、欣赏传统舞蹈的积极性,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2.深耕内容制作,明确受众定位

高质量的内容是传统舞蹈节目的灵魂。传统舞蹈节目应采取“扬弃”视角,重新编码中国传统经典,进一步充实节目。优秀的传统舞蹈可以陶冶身心,营造东方意境美,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欣赏品位,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心底的文化认同。在深耕内容制作的基础上,还要明确受众定位,注重兼顾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年轻群体是互联网传播的主力军,也是助力节目“破圈”发展的主要群体,分析年轻群体的兴趣偏好,促进传统舞蹈“出圈”。

3.顺应时代走向,彰显舞蹈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国传统舞蹈是五千年文化孕育的艺术产物,其具有我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属性。传统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本身也是一种极具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传统舞蹈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它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焕发生机活力。因此,传统舞蹈节目理应主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机制与路径,提升舞蹈的文化价值。

要促进中国传统舞蹈节目的多渠道传播。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传统电视节目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进行传播,还应借力新媒体平台“破圈”发展。可以运用视频、图文、衍生作品等形式,借助短视频平台、自媒体文章、线上直播等多渠道传播,拓展节目传播范围,提升传统舞蹈的影响力。

要推进中国传统舞蹈节目的互动式传播。节目内容使观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后,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属性,带动观者互相交流、分享,为观者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要加快中国传统舞蹈节目的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传播与传统文化融合,多种数字媒体技术营造沉浸式感知氛围,更好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传统舞蹈引入AI、VR 等新的数字科技手段,能为受众带来更加立体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猜你喜欢

舞蹈传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上舞蹈搭档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舞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