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新闻视角下县级融媒体环境报道的实证研究
2023-09-06徐锦玮
文_徐锦玮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环境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更是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在此情形下,环境话语的媒介生产和价值构建正成为连接公众与社会的意义通道,而传统的、仅提供信息的新闻报道力量是有限的,更具建设性、提供正向价值、能助力环境问题治理的新闻显得尤为珍贵。本土化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对受众形成积极情绪以及提高媒介公信力有着显著积极效应。[1]
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及自媒体平台都纷纷参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县级融媒体在地方环境治理上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2]。县级融媒体贴近地方群众,技术储备充足,区域资源丰富,能较好地应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公众性、科学性以及复杂性,并在及时传递区域信息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今日临安》环境保护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个案观察,分析县级融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探索县级融媒体进行环境报道实践改革的可能性。
一、《今日临安》环境报道特点
《今日临安》系杭州市临安区融媒体中心旗下媒体。2019 年临安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后,以传递中央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推动地方治理等为己任,有效整合《今日临安》、临安新闻网、临安广播电视台、“最临安”APP 等各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目前已具有较强的地方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5 年12 月,时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从2016年开始,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自此环境保护问题愈益受到媒体平台关注。因此,本研究以2015-2022年为区间,通过《今日临安》云报平台进行数据采集,筛选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新闻,最终确定了符合主题的报道样本523 篇。涉及板块主要有民生、要闻、综合以及特刊等。
(一)做好上传下达,政策导向鲜明
建设性新闻关注社会问题[3],而县级融媒体工作的准则之一,则是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好“上传下达”的功能。在环境保护报道中,县级融媒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对报道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当政府部门有重大政策发布或有重大动作进行时,相关环境报道数量会出现峰值。2015年12月1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当月“垃圾分类”相关报道有23篇,而此前11月仅5篇,次年1月仅8篇。2017年8月11日至9月11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浙江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8月“环保督察”相关报道高达34篇,9月相关报道有23篇,而此前7月仅8篇。从这些报道样本来看,县级融媒体的环境报道偏重政策发布与解读,以及相关成效的积极展示,体现了其助力社会治理的参与意识,但较强的政策导向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环境报道的创新性。
(二)注重政民互动,突出平民视角
环境保护报道的实质是关于环境风险议题的传播。[4]因此,如何在环境报道中设置议题,联系各方利益主体,实现积极的社会效果,成为县级融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表现。地方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同样也是百姓的事情,本次研究的报道样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发布板块便是“民生”。《今日临安》注重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当地环境问题治理上注重群策群力,发挥公众智慧,比如在《临安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草案)》《关于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等文件起草过程中,地方政府曾在《今日临安》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正式文件中部分建议被采纳。地方政府的信任也对公众的参与意识起到正相关作用。就信源而言,公众成为揭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来源,《锦城一饭店门前屋后污水横流》《企业员工偷排10 吨含铬污水进河道》《污水直排溪沟导致臭气熏人》等报道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先由公众检举,再由地方媒体及时组织力量前往调查,进而对污染组织进行曝光。但问题曝光后,治理过程中的各方合作与互动交流过程却没有得到充分呈现,公众意见较难通过媒体上升为能发挥更显著作用的建设性建议。
(三)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问题关注
作为基层媒体,县级融媒体在开展工作时更注意其对地方的服务与治理责任。在有关环保问题的报道中,县级融媒体也颇为关注“如何做才能推动情况变好”。分析报道样本,可以发现,在一些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今日临安》做到了持续关注,将报道贯穿污染发现、污染治理与污染解决以及污染回看全过程。对于一些成功整改的污染企业,媒体会对其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形成成果展示,比如《施了魔法的污水》,展示了当地如何将排放污水转化为干净水的过程。而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今日临安》积极发挥其媒体监督作用,向公众及时报道解决方案实施进程。如在2015 年,临安非法养殖导致污水排放严重,当地开展禁养区划分。在2014 至2015 年间,《今日临安》推出《我市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禁养区里禁不了的养殖场》《禁养区内仍有养殖场几百头生猪污水直排》等一系列报道。通过直面问题的新闻报道,县级媒体发挥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但是这种建设性仍然是有限的,对于显性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县级媒体鲜少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二、环境报道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巧用AIGC,拓展报道思路
环境污染通常是具有持续性且容易复发的问题,不应该仅仅依靠一段时间的发力监督,而是需要长期的规范引导。随着AI 技术的成熟,部分简单的、常规的报道内容,如政策发布、数据报告、成果展示类的报道,可以借助AI写作工具迅速完成。[5]通过使用AIGC工具,记者可以减少在基础信息传递工作方面的投入,进而获得更多时间以投入创造性的新闻报道过程。
(二)打造沟通平台,深化群众参与
比起教条式、说教式的报道,受众更青睐具有积极情绪、交互顺畅,并含有解决方案的新闻报道。[6]虽然《今日临安》不乏一些由受众提供信源的环境报道,也有公开征集社会意见和市民经验的报道出现,但是从数量上来看,这样的报道仍然较少,环境报道中的公共性体现不足,对群众智慧的有效调动不够。例如在农村排污治理过程中,《今日临安》更多站在政府的视角发布处理办法、报道处理过程,而鲜少在报道中呈现亲历事件的当地居民的态度与意见。群众智慧作为地方的智力储备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县级融媒体可以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联系社区居民、地方专家、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沟通平台,进而根据地方群众实际需要设置议题,定期就环境保护问题开展政民沟通互动。
(三)吸纳专业人才,完善对策建议
解决环境问题,一方面考验着地方现代化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县级融媒体的环境报道既需要提供对当前环境问题的正向建议,还需要积极引导受众养成文明习惯,在报道中凝聚主流价值观。虽然记者通常无法直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却可以在信息提供与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7]县级媒体新闻队伍中应当吸纳具备环境学科背景的新闻人才,在系列报道过程中,准确把握治理方向,激发相关群体的共鸣,使其及时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