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与AI主持人
2023-09-06时统宇
已知的信息是:今年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已经有好几家电视台在筹办主持人大赛,而一些台推出的AI 主持人闪亮登场的消息也隔三岔五地出现在各种推送上。朋友圈里各种“卷”的消息评论层出不穷,但主持人这个行业的“卷”却与众不同——不是暗地里的较劲,而是明晃晃的真刀真枪。说不定今年的赛场上真的会有AI 主持人和真人的同台比拼,反正AI主持人的功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眼球。
写到这里,想必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我对AI 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持谨慎怀疑的态度。至于把AI主持人看成是媒介融合的标配,那更是想多了。
有关接踵而至的主持人大赛,朋友圈里中国传媒大学丁龙江教授提到“一群特殊的播本生”:上届主持人大赛优秀选手里很多出自中传播本毕业生,他们空前绝后地被赋予了几个得天独厚的好条件:广电黄金时代挑选出来的播本生,很多还是扩招之前的播音生,全班六十个人,个个儿金豆子般稀罕;被全方位打造过,不仅当时全学院教学资源全部倾斜到本科生教学,而且从那几届学生开始接受五个学期的系统的无稿播音培养,即兴口语表达和应对能力在大赛中都表现上乘加分不少;在读期间就参加大量的校台合作日播节目的培养,理论实践结合得比较有机、职业准备充分;基本上都在各台参加过几年采编播锻炼,业务水平全面综合素养突出。
这话说得很具体、很实在。特别是“扩招之前的播音生,全班六十个人”,道出了主持人培养的前提——拒绝人海战术。往大里说,中国的新闻教育有过全国只有三个新闻系的年代;往小里说,培养主持人的大学更是仅有北京广播学院一家。而如今呢?当一些理工农医类大学都开设了新闻院系时,你不觉得与“脱不下来的孔乙己长衫”有必然的联系吗?
而更惨烈的则是:传统媒体跳水式、断崖式地沦为特困行业,更是让主持人这个行业雪上加霜。平心而论,你曾经“脸儿熟”的主持人有多少很长时间没见了?他们还在吗?他们的节目还在吗?
我曾经担任过两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评委。记得第六届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结束的晚上,我和同为评委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院长卢景超搭车回家,一路上卢院长都情绪不高——进入决赛的前十位选手没有一个是在校的学生。这大概也印证了丁教授的“一群特殊的播本生”:在读期间就参加大量的校台合作日播节目的培养,基本上都在各台参加过几年采编播锻炼。实战的磨炼,这对一个主持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主持人和主持人大赛的前世今生,对AI 主持人来说全都无所谓,因为它们不是人。有血有肉的大活人与无血无肉的机器人,本质上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完全没必要混为一谈。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实在没有必要对AI 主持人高看一眼。
优秀的主持人是有人格魅力的。主持人大赛的故事不仅仅是参赛选手的故事,还有已经功成名就的著名主持人的故事。更早的2007 年央视第五届主持人大赛上,这样一件发生在评委休息室的小事让我很有触动:央视的主持人张越抽烟时拿出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很精巧的烟灰盒。都说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出门在外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张越显然做得最到位,她连烟灰都没留下。很多年以后我又见到了张越,还是那个烟灰盒。
所以,如果“二次元虚拟主播”类的东西又一次引起你的注意时,你就当是在马路边听到了“请注意,倒车”。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