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广播节目到系列产品:广播育儿节目的融合发展

2023-09-06王晓龙

视听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儿音频亲子

胡 艳 王晓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儿童教育。在强烈的受众需求下,各类媒体的育儿亲子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广播育儿节目作为一种窄播垂类节目,吸引家长及关注教育的人士,但该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存在内容和营运方面的种种压力。

一、我国广播育儿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定位不精准

当下,广播育儿节目创新程度低,守旧搬用现象多,受众定位不够准确。各类媒体平台出现了许多亲子类节目,以亲子游、访谈、搞笑、带货等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强的、内容丰富的专栏。节目的内容定位也比较模糊,是以知识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并没有清晰的划分。很多育儿节目更倾向于传播育儿知识,因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生动性,难以吸引受众。

(二)专业性不足

育儿节目有别于一般亲子节目,需要主持人有足够的教育类专业知识,同时邀请社会各界教育专家为受众出谋划策,带给受众有效的科学育儿指导。目前,大多育儿节目主持人并非教育专业出身,能够捕捉育儿热点却难以注重育儿细节;采访制作节目滴水不漏但缺乏与家长和孩子的同理心;对不同年级孩子校内外要达到的能力水平缺乏了解,与之匹配的系列亲子活动策划执行力不足等。

(三)新媒体冲击

如今,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育儿内容,使广播育儿节目进一步面临受众减少、节目空间狭窄等压力。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22 年12 月调查数据,在北京、上海等20 多个重点城市,近两年来,我国广播育儿节目的受众平均一个月内听广播的总时间已经从过去的1.2 小时降为现在的1.1 小时,并正在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四)营销困难

随着广播受众的减少,广播育儿类节目的营销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承载几代人回忆的金字招牌《小喇叭》已不复当年的辉煌,各地亲子育儿广播节目如《小星星》《天天向上》《倾听你的声音》《快乐起跑线》《淘气堡》等,面临关注度降低、广告投放量锐减的实际情况。

二、融媒体背景下广播育儿节目的创新路径

广播育儿节目需要对节目内容、节目特色、主题推广活动等进行精心策划,还需要拓宽节目听众覆盖面,尽可能打开低龄儿童收听渠道,将育儿的“育”字从单纯的少儿父母的养育需求,拓展到少儿成长的辅导需求方面。广播育儿节目的策划推广人员与主持人要密切合作,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变化,在节目内容创新的同时,针对育儿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节目的多元化发展。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哆来咪之声》以广播节目为核心,通过打造系列短音频、短视频,开发衍生产品,举办线下活动,进行多渠道营销,实现产业化破局。

(一)广播育儿节目的内控管理

就广播育儿节目的内控及日常管理而言,节目内容的特色构建及宣传,需要编辑、主持人的精心筹划。

1.精做节目内容

在广播育儿节目的制作中,应当结合受众的特点、认知、需求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编辑和制作优秀的育儿节目。

《哆来咪之声》将节目定位为“音乐+ 亲子节目”,用音乐抚慰家长的焦虑。“焦虑”这个词成为当下家长的标配,“焦虑”也常常是被周遭环境裹挟而产生的。节目用精挑细选的音乐抚慰人心,舒缓情绪,带领家长走出迷局。

《哆来咪之声》从节目形式、内容、音乐和整体的串联上注意提高节目的生动性和可听性,通过生动的采访和一些大型现场活动的实施,很好地抓住听众好奇的心理,进而使他们产生收听节目的欲望。另外,在广播育儿节目的内容设置中,选择、确定节日主题极为重要。

世界读书日,《哆来咪之声》用阅读+ 音乐和家长谱写最美的亲子时光。节目采访作家、出版社负责人、特级老师,推荐给大人和孩子优秀书目,讲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鼓励家长成为最好的榜样,一同引导孩子养成“阅读好习惯”。

世界动画日,《哆来咪之声》串联系列动画片原声及主题曲,剪辑播放任溶溶的采访录音,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童心永驻的快乐“老顽童”和“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

迎接新学期,《哆来咪之声》妈妈们的课堂正式开讲。不仅有妈妈们现身说法,还请到特级老师查静,带来“妈妈们的‘进’和‘退’”主题课程。

2.强化专家特色

纵观目前育儿节目市场,就育儿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和知识教育的相对较少。《哆来咪之声》强化节目的专业性,通过组建专家团,如省市级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学科带头人、畅销育儿书籍作者、心理学教授等,帮助受众搭建专业顺畅的沟通桥梁。遇到热点育儿话题,数名专家“大家谈”,多元化的信息帮助家长辩证理解,因材施教;个案问题,专家轮流回复。

《哆来咪之声》开办以来,后台接收到成千上万家长的留言,有些是育儿的共性问题: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我们该怎么做?孩子粗心拖拉怎么解决?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是校园霸凌吗? 孩子早恋,该怎么办呢?离异家庭,弥补式溺爱,孩子反而骄纵蛮横,怎么办?什么是“成长型父母思维”?那些学霸是怎么养成的 根据留言以及当下热点,我们规划节目的内容,请进相应的专家、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特级老师、心理分析师、医生、家长达人等,面对提问,一一解答。

(二)广播育儿节目的外延多元化发展

1.线下讲座——“燕子家长会”

《哆来咪之声》定期举办“燕子家长会”,一期选择一个主题,邀请专家走进校园或在公共场地举办公益课程。“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变得更强”邀请省妇幼的主任医生、南京市教研室的体育教研员、江北新区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一同关注孩子身心健康;“青春期孩子的小秘密”邀请南京鼓楼实验中学副校长、南京宁海中学书记,分享孩子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家长的应对方案;“音乐的润物细无声”分享音乐人付林关于儿童歌曲创作的经验、著名歌手张丹丹教授对儿童音乐创作的理解、南京琅琊路小学书记谈“音乐如何助力成长” 着力分析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指导科学的沟通方式,通过家校合作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迎难而上的勇气、抗击风浪的底气。

“燕子家长会”已成为当地品牌育儿讲座,陆续收到近20 所学校邀约,合作商业客户十余家。“燕子家长会”应邀不同机构、商家,共同策划主题,落地开展活动。目前,已经和多个商家进行收费合作。

2.系列短音频——“家长会不会”

“耳朵经济”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陪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每3 个人中就有1 人是在线音频产品的受众,喜马拉雅是学生群体、白领群体和妈妈群体的首选,分别占比61.7%、67.7%、66.5%。

在线音频平台内容不断做深做精,其付费用户也已形成明显增长,“耳朵经济”产业开始逐步获得用户红利。

面对音频市场的需求以及音频平台这些年的发展态势,传统广播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摸索属于自己的“声音口袋书”。打磨内容,有独家观点,筑牢护城河。《哆来咪之声》进行科学育儿的知识切分,制作系列育儿短音频“家长会不会”,并在大蓝鲸、喜马拉雅、松鼠阅读等平台上线。与讲求快节奏的短视频相比,音频内容更讲求松弛感和陪伴感,短音频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听感,包括垫乐、说话的语气、采访交流的言简意赅等。“家长会不会”一天一个育儿方法,对于用户而言,好学易上手,听得不累做得轻巧,积累起来,就是扎实的育儿功底,不知不觉转变的是教育观念。音频产品破局的关键是内容,再叠加适合网络传播的形式,“家长会不会”作为付费音频,实现了理想的销售成绩。

3.系列短视频——“古诗词真好听”

《哆来咪之声》从广播节目出发,针对少儿推出了“古诗词真好听”系列短视频产品,按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录制了短视频“古诗词赏析”“100种中国式审美”上线抖音,从针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延展到亲子共读的“传统文化旅程”。“古诗词真好听”线上课程带读,使用听众微信群,在群内主持人进行带读及一对一指导,并授予优秀学员“古诗词带读者”称号,并且实现有偿课程、会员制收费等。

4.线下游学——“金陵诗会”

“古诗词真好听”系列短视频激发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热爱,节目进一步外扩,衍生了线下游学活动“金陵诗会”。诗会分为不同系列,家长、孩子都热情高涨,踊跃参加,活动社会反响热烈。围绕传统文化,创意吟唱用古诗词谱写的歌,用古诗词唱二十四节气,玩转古诗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报名参加古诗词录制和争当二十四节气宝宝的活动引发热潮,通过融媒体方式全方位吸引亲子家庭的参与,将粉丝变为用户,增强黏性,实现口碑和经济的双赢。

三、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育儿节目需要适应变化,积极转型,在内控上做好节目创新,在外延上形成多元发展,通过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的融合发展,从单一的广播节目发展成为育儿品牌IP,用实践探索出广播育儿节目的融合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育儿音频亲子
偷偷摸摸育儿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