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在二十大报道中的短板及对策

2023-09-06顾华峰

视听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媒海安二十大

杨 俊 顾华峰

一、基层时有“低级红”现象,新闻报道易翻车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低级红”的现象屡见不鲜。28 天连续加班,没换过衣服,没洗过头的某法院女干警;为做好脱贫攻坚,某“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某干部因洗澡4 分钟没接巡视组电话受警告处分 上面这些例子有的用力过猛,授人以柄;有的主观臆断,偏离实际;有的行为极端,适得其反;有的乱扣帽子,混淆视听。说到底,都是“低级红、高级黑”事件。

“低级红”的报道各级媒体都有可能出现,但县级融媒更易于发生。一是这类事件的主角或活动策划者长期处于基层,政治意识不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的精神、要求简单图解,易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二是县级融媒的把关人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薄弱,“低级红”的新闻一不小心就上屏见报。为汲取此类教训,防微杜渐,海安融媒体中心明确要求对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稿件,如果媒体三审仍然吃不准的,都必须向市委宣传部报审,请市委宣传部审核把关。

二、缺少与大会直接相关的新闻资源

二十大报道中,会场是最重要的第一现场。特别是主新闻之外的特写、侧记、花絮往往都是在现场发现偶得而来。省级以上媒体通常可以派团前去采访,有些省市还在京设立演播室,前后方协同作战,推出一系列节目,直击大会盛况,展示场内外精彩。如此次江苏广电总台前方记者在代表团讨论会场、党代表通道、新闻发布会现场,用会议报道、会议侧记、现场报道、人物报道、新闻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大版面、高密度、分量足、声势大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报道。省总台卫视频道增设午间档特别节目《新时代 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形成早间、午间、傍晚、晚间全天候新闻节目带。此外,《盛会好声音》《基层代表上会记》等专栏聚焦基层党代表,展示江苏代表履职风采,代表们结合地方实际谈感悟体会,解读报告内容,全省丰富的党代表资源让报道采访厚重又出彩。

对一个县来说,能产生一个全国党代表已经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县级城市都没有全国党代表,地方县级融媒因此无法展现身边代表的履职风采,对其访谈参会感受,聆听其学习二十大报告心得等。

二十大会议期间县融通常是报道本县社会各界收看大会直播实况和听取报告的反响。比如:海安融媒体中心在二十大开幕当天,分10 路记者做收看开幕会的现场报道,用抓“关键少数”来展现庆祝开幕的浓烈氛围。开幕会结束后,聚焦市级机关部门、区镇、基层干部代表、企业代表等群体分别采访,报道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热潮。

三、原创评论节目偏少,理论节目几乎空白

从县级融媒体中心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创的评论类节目在日常刊发中占比很少,原创的理论类节目几乎空白。原因是评论类节目要求较高,县融记者编辑队伍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一般会外借嘉宾,而县级层面所拥有的高校院所几乎没有,相应的搞评论做理论研究的嘉宾一人难求。而上级台在这方面资源充足,也有能力调用全国性的专家资源。为献礼二十大,江苏广电总台推出了重点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创新篇》,由江苏卫视主持人王晓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董昀、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学兰担任嘉宾。

解读二十大精神的报告者需要准确吃透二十大精神,不能误导百姓,更不能以讹传讹,而针对思想理论领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来撰文及时进行辨析澄清,对县级融媒这个层面来说,找到这方面的专家更是个难事。

四、难以发动区域间的联合作战,形不成规模及放大效应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区域媒体,没有所辖层级,单兵作战居多,难以发动区域间的联合作战,形不成规模及放大效应。此外,县级融媒还在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传播,强化互动化、沉浸式体验方面,与上级媒体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县级融媒的应对策略

分析上述不足是为了帮助县级融媒更好地认清自身,扬长避短,在今后的二十大报道中能够定位准确、精准发力,把有限的人物力用在刀刃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接地气的拳头新闻产品。

(一)找准第一落点,多做些“见微知著”的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这些新的内容如何去宣传,让百姓入耳入脑入心?这就需要在基层找准第一落点,通过生动的地方实践和具体的微观典型来折射报告中的宏大主题,这样党的二十大报告才能飞到寻常百姓家,令百姓读得懂、听得懂。

(二)打通最后一公里,多做些“知行合一”的报道

县级融媒作为我国四级媒体体制中最基层媒体,在新闻宣传事业中起着“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县级融媒的记者沉在最基层,最熟悉乡音乡情,最深知百姓的急、忧、愁、盼,也应打通这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目的是贯彻执行,我们应把镜头、笔墨更多地投向于那些知行合一的先进典型,介绍他们经验做法,同时关注地方民生难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如何破局,做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反映百姓心声的接地气报道。

(三)深挖区域特色,多做些“地方风味”的报道

地方特色的新闻资源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唯一性,是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的看家本领,不二法宝。相比于中央、省级,县级的新闻富矿较少,要结合二十大报告,赋予典型新的内涵与意义,加以挖掘与报道。

比如二十大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章节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海安教育闻名遐迩,曾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一说,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地方名片。《海安电脑均衡配置教师,破解择校“老大难”》一文在全国县级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可见10 年前海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就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如今10 年过去了,期间海安又以名校为龙头组建了几家教育集团,想必这其中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总结加以报道。

此外,我们还可巧借上级资源,前来调研的领导、宣讲的专家,都可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做评论及理论节目采访的对象;上级官方机构、媒体制作的学习宣传二十大的影像,也要认真学习分析;积极参与上级台或新闻协会发起组织的区域联合新闻行动,可以展示地方风采、扩大报道影响力。

猜你喜欢

融媒海安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