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转型分析

2023-09-06□桂

记者摇篮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节目主播

□桂 佳

电视时政新闻的定位是发布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信息,全面记录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展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时代轨迹。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介成为民众获取时政新闻的主要渠道,各种良莠不齐的新闻在网络空间生成、传播,让民众面临着筛选、获取信息的困境,同时也让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而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想在新的环境中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进行自我转型,以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一、把握时政主题,优化新闻内容

时政新闻在内容上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等特点,因此也多给受众留下了严肃、端正甚至刻板的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新闻内容的渠道更加多元,相较于生硬、刻板的新闻内容,他们对于活泼、生动且具有一定娱乐特色的内容更加青睐。基于此,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在内容层面作出调整,在保证时政新闻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风格等,增加新闻的生动性,保证新闻的深刻性,提升新闻传播的生命力。

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在2021年湖南省两会期间,围绕“一起向未来”的宣传主题,打造了系列时政新闻报道。电视台聚焦年轻受众需求,将严肃的时政议题转化为青春向上的互联网语言,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语言展现时政报道,以吸引他们观看、讨论,从而提升时政新闻内容的传播力。同时,电视台以两会为背景,由百姓评述或讲述作为呈现重点,将政治术语转化成民众的家长里短,贴近了日常生活,从大众视角看湖南新变化新发展。

再如《主播说联播》这一新媒体栏目是《新闻联播》的衍生栏目,也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转型的成功案例。《主播说联播》由《新闻联播》主播轮流上阵,每次只讲一个新闻热点,妙语连珠,调侃中带着态度,迅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获得了广泛好评。《主播说联播》采用一分钟左右的竖屏短视频播报新闻,发布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从《主播说联播》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在内容上的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在短视频中,原本在《新闻联播》中正襟危坐的主播化身“段子手”,他们会针对当前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发表短评,其文案的遣词造句比电视新闻更加口语化、生活化,且15秒至1分钟左右的内容,重点突出、金句不断、直奔主题,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信息、理解新闻重点。如主播刚强在报道中国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时说道:“说到这(中国体育发展的成就),我要凡尔赛一下了,今天下午中国队在45 分钟内连夺4 金,我们的新闻播报都要‘追尾’了,但我们真的好喜欢这个节奏,棒!”这样平民化的语言风格与优质精简的内容,打破了民众对时政新闻的刻板印象,也契合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优质新闻的强烈需求,进而让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获得了新的空间。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转型首先要从内容开始,让时政主题更加贴近受众,同时在语言、风格等方面作出调整,并通过广大受众实现有效传播。

二、创新报道形式,丰富视听体验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获取时政新闻。传统电视媒体应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主动转型,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以契合受众的视听需求,提高受众对时政新闻报道的认同。

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利用媒介融合打造芒果新闻,并在2020 全国两会期间,以年轻态为第一话语体系,打造了不一样的、充满青春味的时政新闻节目。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芒果新闻以“巨浪奔腾”为主题,推出了十多档贴近网民的两会创新节目矩阵,并利用云端发声,打造精致的短视频新闻,形成了更主流、更青春、更响亮的两会报道。其中《康康大湖南》“湖南有多骉(biāo)你知道吗?”的主题是“科技和智能”。节目采用全景拍摄,用GOPRO、航拍等多机位多角度呈现无人驾驶汽车在湖南的应用,画面科技感十足。记者化身“无人驾驶出租车首席体验官”,跟汽车的智能语音系统聊天互动,既有幽默的段子,也有“智能道路”和“车路协同”在湖南的部署情况,让观众体验一把环环相扣的高科技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湖南卫视四小花演讲“巨浪奔腾”》节目以演讲短视频为依托,采用珠串连缀式的时间叙事,借助技术手段的优势,实现了虚拟的“浪花”和媒介空间、讲述者和观众的心灵空间套叠,引发共同情感体验,同时深刻解读“无分前浪后浪,每个个体就是一朵浪花,无数浪花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滚滚向前的巨浪奔腾”的时代命题,传递新时代青年的力量。

《长安街上》以“1 分钟快评+一句话短评+大评论”为基调,打造图文并茂的短视频新闻,丰富观众视觉体验,辐射传播“两微一端一抖”,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巴拉巴拉·CUT》将节目分成“巴拉巴拉”和“CUT”两部分,第一部分“巴拉巴拉”是交流的状态,主播与粉丝分享热点资讯,第二部分“CUT”转场,承接不同造型和不同色调的“一句话神评论”,每期围绕一个核心,加入4到5个热点资讯,让观众沉浸了解时政新闻。《土话情深》节目创新运用“抖音体”的形式,综合运用说唱、弹幕等新颖表现手法,用“土味情话”讲好脱贫新故事,并与观众互动,打造接地气的时政新闻。

可见,这样的时政新闻报道显然更加贴近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视听习惯,让受众通过视频平台及时获取信息,进而体会时政新闻报道的多元化特点。而目前我国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没有关注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反馈,没有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反馈是制作电视新闻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些积极接收信息反馈的电视媒体能够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充分了解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观看需求,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上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对内容与形式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增强电视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提高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三、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新闻报道流程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转型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而这种新语境下的新闻发布平台各具特色,要想实现不同平台的有效融合就需要对新闻报道的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某电视新闻频道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该系统作为以内容资产为核心的智能化融合媒体业务平台,融合了报、网、端、微、自媒体分发平台等全渠道内容;系统由协调指挥调度、数据资源聚合、融合生产、全渠道发布、智能传播分析、融合考核等多个平台组成,贯穿新闻生产策、采、编、发、存、传、评、营的每个环节,涵盖桌面端、移动端、大屏端三端联动进行编采业务支撑;系统通过大数据+AI 的赋能,助力融媒体在内容生产、数据资产、报道指挥、绩效考核等业务环节的应用。基于此系统的支持,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在流程上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根据电视媒体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业务要求,媒体人在策划、采集、编辑、发布、存储、考核、分析等工作场景下,构建与发布统一的数据融合与应用解决方案,确保新闻内容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发展进程。这样不仅能够逐步打破采编部门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新媒体和电视媒体采编之间的壁垒、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采编分离和融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还能让时政新闻报道适应新媒体环境,促进编辑记者的互动沟通,以确保快速发稿、实现跨部门组织报道团队的高效率配合。

所谓电视新闻节目,就是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电视媒介,向受众传递含有声音和图像在内的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如今,互联网的全覆盖、新媒体的出现,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平台不再仅限于电视端,拓展了传播渠道,借助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进行传播。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能够对电视新闻报道的流程进行整合,确保媒体人能够实时参与互动策划、编审、发布过程,进而凝聚团队编采能力,实现跨部门高效协作,释放生产力。同时也可以推动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有效融合,整合内容归类、协同编审、快速审签、多端发稿、绩效管理等新闻生产核心业务,提高时政新闻报道效率。

四、促进创新联动,扩大新闻传播效果

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线上线下的联动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线上线下的创新联动让媒体人与受众之间获得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推动时政新闻更好地走进受众的生活,引发受众的关注和讨论。

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并依托新媒体不断推出新颖有趣的时政新闻,积极与受众互动,推动了时政新闻交互传播。其中《巴拉巴拉·CUT》的推出引发了受众的讨论,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形成辐射扩大宣传。《土话情深》依托短视频平台打造短小精悍的时政新闻,利用平台优势吸引用户关注,通过接力的方式让基层群众的心声上传,同时电视台利用“爆款”短视频新闻在微博上发起话题,引发讨论,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新闻传播的行动,增强时政新闻与受众的互动性,扩大宣传效果。

《长安街上·第二季》采取“互联网新闻快评”形式,主持人在节目中化身“段子手”和“表情专家”,用趣味感、年轻化的解说词,将“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等两会热点转化为节奏轻快的互联网表达,并利用微博形成话题,聚焦讨论,通过用户的转载点播扩大宣传。

可见,促进不同媒体平台的创新联动,是扩大时政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媒体应积极转型,打造有生命力的新媒体矩阵,利用不同媒体平台实现推荐、头条、滚动新闻、热点专题等丰富多样的栏目设置,利用文章、组图、视频和专题等内容展现时政新闻形式,同时基于客户需求打造个性化服务,不断强化媒体间的联动,带给用户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渗透价值观念,强化舆论引导

电视时政新闻承担着“引导好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新闻层出不穷,一些不良信息混淆视听,破坏了社会舆论环境。对此,电视时政新闻应立足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权威发布、澄清事实、明辨是非、弘扬正气的舆论引领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例如在2021年服贸会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相关内容,《主播说联播》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评论,引导舆论:“中小企业要扶持,北京上新交易所;服务精专有特色,改革!合作空间迎巨变,质量效益双兑现;发展潜力皆可见,实干!”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了国家政策,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再如2021年《主播说联播》节目在阐述“全面小康”这一概念的时候,强调“‘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平衡、协调和可持续,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覆盖领域要全面……二是覆盖人口要全面……三是覆盖区域要全面”。这些新闻报道从内容上贴合主流价值观,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也帮助干部群众澄清了概念,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此外,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媒体人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也应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互联网阵地意识,确保新闻传播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认真理清融媒体宣传工作思路,深入分析探讨“写什么、谁来写、在哪发、让谁看、起啥用”,不断完善时政新闻内容;主动转型,提升业务能力,将融媒体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让融媒体宣传报道更富参与性、趣味性,更趋创新性、多元化;提高责任意识,针对时政热点新闻切实做到导向正确、精选精编、严控质量。

由此可见,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在转型过程中要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创新报道方式、提高新闻宣传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改革发展新形象,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对主持人和电视新闻节目本身进行包装的前提是节目内容具有一定的质量、高度,否则无论如何包装,都会导致最后的失败。节目质量有了保障,策划人还要将节目的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六、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转型与创新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获得关注、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述内容从优化新闻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加强舆论引导等角度给出建议,以供参考。电视新闻工作者应根据时政新闻特点做进一步探索,拓宽转型发展路径,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节目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时政
时政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