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

2023-09-06孙晓亮

记者摇篮 2023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信息

□孙晓亮

一、从传统媒体新闻到新媒体新闻的发展转型

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研究显示,我国互联网网民在2000年后呈几何级数增加,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从10年前的5 亿增长到现在的10 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习惯被改变,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从报刊电视转变为移动互联网。传统媒体受众大量流失,生存空间被挤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融合是大势所趋。

创刊于1948年的《人民日报》是典型的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互联网平台兴起后,其于2012年正式入驻微博平台。在新媒体兴起初期,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尝试。如今,主流媒体入驻新媒体平台已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能否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能否服务于社会才是评判标准。传统媒体要在新的信息化浪潮中巩固主流地位,只能改变思路,采用新技术,引入新机制,参与市场化竞争,在主动转型升级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转型已成定局的当下,传统媒体新闻也从纸媒和电视阵地拓展到新媒体阵地,发展起了新媒体新闻,新媒体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在传播方式和特征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更适应网络时代。

二、新媒体新闻的传播方式和特征

新媒体新闻传播有四种方式,可以相互交融。

1.人际传播,如博客、聊天

人际传播中,可以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进行传播,也可以是一个人向多个人进行传播。传统媒体新闻人际传播的影响力不强,更多的是在某一具体区域或某一具体人群中进行传播,传播范围较小。而新媒体新闻的人际传播范围更大,体现在新媒体平台的用户数据上。以微博和微信的用户数据为例,2022年9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为5.84 亿,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为11.51亿。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影响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大众传播,如门户网站、视频网站

大众传播的新闻传播范围也发生变化。以门户网站为例,它与传统媒体具有相似性,如排版与报纸类似,其新闻内容多来自传统媒体。但它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在一篇文章最后,会有同类别文章的推荐,引导用户进行线性阅读,同时受众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言论,网站可即时获取用户反馈,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是难以实现这点的。新媒体新闻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性,通过评论量和点击量数据,新闻内容的影响力得以直接呈现。

3.群体传播,如BBS网络社区

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各种社区和APP的涌现也体现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征。群体传播新闻的“交互性”不仅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也有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互。例如“lofter”“小红书”等APP,拥有大量女性用户,许多年轻女性在此类APP 上交流信息,这一现象既是当代女性审美诉求的体现,也是用户群体之间进行交互的体现。

4.分众传播,如手机报

分众传播是因媒体的多样性而形成的一种传播方式,广泛存在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中。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每个人的偏好,进行精准的、区别化的信息推送。因此,新媒体新闻传播有着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加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标签”“分类”在各大新媒体平台随处可见,大数据算法的运用与新媒体密不可分,“个性化”不仅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也成为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突出特征。

综上所述,新媒体新闻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征。同时,基于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也具有超文本性以及海量的信息荷载,具有以往传统新闻不具备的各种特征。新媒体新闻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在新媒体上进行发布传播的。不容忽视的是,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因而新媒体新闻也具有虚拟性,但并不代表新媒体新闻是可以随意编造的,而是应逐步建立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规则和秩序,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三、新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新媒体新闻的传播方式和特征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对受众有着深远影响,给新闻行业也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影响了新闻的生产环节。随着受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改变,接收新闻信息及反馈方式的变化及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新闻生产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闻生产环节发生改变

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事物的需求,引导受众正确认识新闻事件,新闻生产环节也相应做出了改变。在信息发现环节,信息获取渠道大大拓宽,信息来源大幅增加;在信息选择环节,打造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推动对事件的报道;在信息报道环节,自媒体的发展打破了新闻行业原有的生态,行业精英垄断新闻行业的现象不复存在,有效延长了新媒体新闻的产业链。同时,新媒体传播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新闻真实性存疑,新闻质量下降等。

2.受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影响

第一,在时效上有了新变化。受众普遍关注“正在发生”的事件,对信息的需求从“新鲜”变为“即时”,对新闻内容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资讯评判标准从重要性变成实用性。当下流行的资讯客户端,会根据个人需要来重新界定资讯的意义,实用性变得更为重要。如“今日头条”的广告宣传语是“你关注的,才是头条”。

第三,内容的距离感从“接近性”转变为“亲近性”。受众心理对“距离”的要求有了变化,不论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实践,还是在意识理念上,“接近性”不再必须和物理层面的“远近”联系在一起。在延伸“心灵接近性”影响的同时,逐渐淡化了“地理接近性”对受众的影响。

第四,由趣味性逐渐向娱乐性转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深阅读逐步向浅阅读过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精力与关注都是有限的,媒体人都希望在短时间内让新闻事件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以此来获取“眼球经济”。为此,部分媒体人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了媚俗化和煽情化的加工,部分新闻产品沦为煽情媚俗之物。如某媒体曾在报道三星堆新闻时,邀请一位盗墓小说作者做嘉宾,引发了一些网友不满。

在各方面影响下,新媒体新闻内容有了新的导向,这是新闻生产与发展的新兴道路,与此同时,新闻生产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新媒体新闻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层出不穷,对当下新闻工作和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工作者要结合社会实际,加强自身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让新闻内容不落窠臼,避免新闻的“烂俗”。

四、新媒体新闻对现实环境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是网络空间走向现实社会、虚拟网络融入现实生活的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及时代才会足以持续发展下去。而新闻正是一个与真实、新鲜事件相生相伴的事物,如果说事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灵魂,新媒体与新闻的融合发展是必然,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常态,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相较于以往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的信息承载能力和传播速度方面的优势对于信息传播来讲,其效果更理想。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信息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是各行各业获取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新闻内容更快更详尽的特点对各项产业的升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改善人民生活

新媒体新闻信息更具时效性,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让信息获取变成了随时随地的行为。人们可以获取正在发生的事件情况,无论是农贸产品价格、买卖房屋还是求职升学等,人们可以随时获取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非常便捷容易。同时,民众借助新媒体新闻进行信息反馈的途径也变得更多,民众发声的机会多了,避免了信息不对称,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3.推动媒体行业新业态形成

如今,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逐渐脱离纸媒,向以电视等为代表的视听媒体转变,新媒体新闻也逐渐成为近年来视听媒体发展过程中新闻报道的主流形式。在我国各级广播电视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新媒体也逐步担当起重要的新闻报道职责。

五、新媒体新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新事物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新媒体的发展也是如此。新媒体新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1.虚假新闻泛滥影响社会稳定

许多新媒体新闻“先发布后完善”这一模式,为虚假新闻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虚假新闻真实性差,谣言伺机而入。造谣者和传谣者对真实信息进行改头换面的处理,再利用信息不对称将虚假信息传播给判断能力较弱的公众,从而导致谣言四起,难以遏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2.信息泛滥带来公众情绪泛滥

“塔西佗陷阱”来源于古罗马执政官塔西佗所著历史书中的一段表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新媒体新闻提供海量信息为受众消除信息盲区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受众的思想控制。身处后真相时代,很多时候,人们的情绪大于对客观事实的客观看待。如果失去公信力,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无疑也增加了政府执政和媒体监督的难度,对政府和媒体都提出了新的考验。

面对这些负面影响,社会各层面都需要行动起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首先,从个人方面来说,要拒绝成为信息时代的难民。作为媒体人,掌握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思想驰骋的天地就越宽广,看待问题就越深刻,处理问题就越周全,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要看到,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媒体人要成为无所不晓的“全才”“通才”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当下分众传播、差异化传播的时代潮流下,新闻舆论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成效,势必要强调“精准”传播。这就要求媒体人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对某一领域、行业或者某一方向有专门研究、有独到见解,成为这一领域、行业或者方向的专家型人才,从而拥有真正的权威话语权。第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拒绝垃圾信息和过量信息,拒绝全盘接受;第二,对于新媒体新闻的“快”,选择“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第三,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学会理性表达;第四,警惕大数据分类对个人进行的捆绑,防止被标签化、极端群体化,突破信息茧房;第五,要增强对谣言的甄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其次,从媒体行业来说,要加强从业人员自身政治修养和业务修养。媒体平台应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新闻道德教育,教育引导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新闻职业操守,防止传播虚假、夸张、低俗等内容。第一,要秉持职业操守,把控新闻质量与真实性,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二,要把控新闻风向,要秉持客观原则,不要被歪风邪气“带节奏”;第三,在多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已经与当下社会传播方式脱轨,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积极探索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寻找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的新闻报道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新闻传播方式。要与时代同行,坚持人民至上,做人民史诗的讴歌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人民情怀,深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经常走出办公室,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要跟上时代,主动识变、科学应变、创新求变,努力成为“复合型”“全媒化”人才。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教育引导从业人员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增强网络舆情意识,做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要从立法和道德两方面加强行业规范。新媒体行业兴起早期,媒体科技的发达带动了社会传播方式的巨大改变,媒体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革。传播行业有了跨越式发展,新闻也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和方式,来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媒介形势。与此同时,在新闻法治研究领域,也存在着诸多机会和挑战,从早期的立法速度落后于新媒体发展速度、法律缺失比较严重的状况,到如今新媒体新闻的整体法治环境臻于完善。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要求新闻工作及从业人员不断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当前媒体市场的形势和需求,努力作出应对、转变和调整,以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生活总是快节奏的,高速发展的社会裹挟着个人和一切前进,新媒体新闻不断发展,它是新生活带来的福音,也带来了很多新考验,媒体从业者是面对考验的第一梯队,作为媒体从业者需要加强创新,既要有职业操守,又要保持专业水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信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订阅信息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展会信息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