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题材纪录片采编创作方法论与创新表达
——以纪录片《盛京》为例

2023-09-06□金

记者摇篮 2023年3期
关键词:盛京纪录片创作

□金 钰

历史纪录片《盛京》以城市沈阳作为创作的坐标原点,遵循一方土地文化萌芽、激荡、繁荣的时代线索,以故事化的创意表达与震撼人心的视觉呈现,将贯穿古今的城市画卷徐徐铺展。根据不同的执行阶段,将采访过程划分为基础工作、内容采集、取舍及勘误3 个步骤,同时探索与步骤相对应的方法论;强化以视听技术实现作品的观感提升与内容价值增值,探索编辑手段在历史叙事中的方法应用及方式优化,以彰显其核心价值;构建涉及执行导演、顾问团队以及合作方的沟通协作模式,实现素材的高效、有效流转,以保障创作进度,同时积极探索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表达。

一、采访步骤及方法

采访,即采集、寻访。之于纪录片创作,采访过程即采访者对于客体事物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确保历史题材纪录片史料翔实的基础条件。根据工作实际,我们将采访的形式与外延进一步放大,对其按类别、分阶段进行了梳理规划。

1.基础工作

根据作品主旨及基本框架的构想,进行基于内容创作的宏观认知搭建。通过有效统筹相关内容资源,以及提前规避、化解可能存在的采访障碍或不确定因素,最终完成故事主线方向的脉络设计以及内容创作资料的充实完善,同时明确可供使用的素材基本情况,为后续采访工作夯实基础。

①宏观认知构建。宏观认知过程中,对于相应素材的获取渠道以可行、高效为要,充分利用电子化与数字化优势,依托所在地与关联地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各类文博、考古、史学研究相关单位、院校及机构,通过实地勘景、调取查阅史料典籍及论文、专著、面对面访问或是以文字、语音等形式联络专家,进行素材情况的初步摸底。

与此同时,创作者需要保持合理的站位,秉持当代社会对于历史的基本态度,完成时代背景认知与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以初步构想的情节切入点为依据,引导创作者提前扫除信息障碍以完成宏观认知与素材采集。

②许可获取。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所涉及的素材中,以文物、遗迹、史料以及典籍等形式存在的素材占比突出,为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历史的物质性线索。正是因为史学价值的特殊性,导致其作为素材使用时存在相当严格的限制,包括未经许可无法实现满足拍摄、场景等要求所进行的调阅、取出或者改变陈列条件等。

为最大程度降低相对烦琐的许可获取流程与较高的时间成本对素材实际使用可能造成的影响,应提前进行沟通联络,以合理的周期安排流程审批的实际推进,争取与创作需求相适应的许可获取时间。

③记录与规划。根据获取素材及许可的实际情况进行翔实记录,将获取内容是否成立、是否可用、是否重点等作为记录的要点,提供创作参考,完善后续采访及内容规划,同时于执行中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

2.内容采集

以宏观认知的构建为基础,以主旨框架、编采及内容规划为依托,有的放矢、去伪存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细节内容采集,完善逻辑链条。

①自由式采访。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采访空间,仅提供内容方向以及必要的有证实需求的观点,不提供答案预设,客观呈现内容结果。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相应内容的采集需要,根据年代及研究领域的差异进行专家遴选,通过选择2 至3 位同题专家的方式,提供差异视角与维度之下的表述和观点,获取立体饱满的内容表达。

此外,在宏观认知构建的基础上,创作者应达成可随时调取专业知识,与被采访者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实际能力。通过自由采访过程,对内容进行较比之前更为全面且细化的修正与提高。

②多元化采集。非局限的多渠道、多手段的内容采集包括拍摄、转录、电子化等方式,其目的是对素材内容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呈现。

以纪录片《盛京》为例,摄制组安排对出土的“辽金时期”文物进行了逐件拍摄,着力体现文物的细微工艺,以此表述“辽金时期”沈阳地区手工业的高度发达;针对诸多遗址、遗迹所进行的实地探访与素材拍摄,不仅回答了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同时还以意向画面的采集,为编辑过程的氛围及情绪营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③导演视角强化。纪录片《盛京》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了导演视角,利用导演手中的摄影机将其视角中的发现记录下来,着力将创作过程中导演的真实感受转化为镜头语言,为历史事件的“故事化”表达提供铺陈情绪氛围的可能。

3.取舍及勘误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既要营造以历史严谨价值为前提的厚重历史感,也要兼顾其作为电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需要,以取舍、勘误工作达成较高的表达契合度。

为确保历史性、严谨性,所筛选的采访对象需要具备严谨的专业态度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为追求故事性、艺术性,也邀请了文化学者加入,以增加作品的人文色彩。

当我们完成详尽的内容采集之后,即发现一个较为极端的问题。有据可查的历史叙述与采用细节化、口述感理念表述的所谓“逸闻感”的内容,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甚至是背离,其根源来自不同的受访者的站位、视角、维度差异以及表达局限。

于是,如何基于历史事实来完成纪录片作品更具艺术化的表达?寻求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创作契合点,基本原则即以历史的可考与信息的可靠作为内容的取舍依据,结合实物证据、正史记载及一般的历史规则,进一步求证、勘误信息。

二、编辑重点及方式

编辑,即对资料的整理与加工。如何在存有复杂关联的海量素材中梳理出表述逻辑,一方面需要依托以采访素材为基础所形成的作品文稿,另一方面,则要经由编辑过程的二次创作来达成,这绝非是对文稿内容的简单展现,而是对已获取采访内容的有效使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过程优化、观感提升以及内容价值增值为目标,强化编辑流程的核心价值。

以影像方式重现历史,完成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目标,即通过对作品细节化与艺术化的专门处理,引领观者置身过去,以光影时空搭建情境,营造强烈历史感的直观感受。

1.流程优化

①编辑前置。众所周知,影像作品创作由“采访”至“编辑”的一般流程,是较为常见的操作方式。按部就班的执行推进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创作的有序展开,尽量避免“无效返工”对创作效率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而纪录片《盛京》的创作则尝试打破基本的工作流程,将编辑工作有选择地进行前置。

当然,编辑前置也需要依托如下前提:已形成基本的剪辑思路与逻辑结构,初步确认故事及细节内容选取,完成文案初稿撰写及素材的同步整理。

我们将编辑前置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与内容采集同步的粗编辑和与取舍勘误过程相适应的框架搭建剪辑及段落化的精细剪辑。

选择编辑前置,有利于对已获取素材的实时、有效确认,从而进行及时的查缺补漏,为进一步的细节内容准确调整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对于段落的初步剪辑,也能从宏观上提前对作品的谋篇布局、逻辑及节奏设计进行实时检验,为后续的编辑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

②导演剪辑。纪录片《盛京》的剪辑流程中,还同时强化执行导演深入参与剪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有效把控作品质量。

执行导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素材留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将素材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来。例如:专家人物采访中的一句亮点,或是一个极具画面张力的镜头,或是一个可供延展的情节切入点等。

执行导演参与实际剪辑,不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自由度,更可以将实现亮点浓缩作为创作目标,着力为素材布局及使用的合理性提供重要依据。

③流程协同。编辑过程的执行还需要协调统筹相关的后期职能,使其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划协同推进,根据不同的细化分工与相应的工作特性,合理安排各个后期职能不同的周期计划。例如:音乐制作及使用相对前置,影视级调色相对后置,精编、包装等全流程按需推进等。与此同时,执行导演应与后期人员保持有效沟通,及时调整、校正与整体编辑相适应的制作需求,实时处理问题,保障编辑流程的顺畅推进。

2.观感提升

伴随纪录片创作的不断发展进步,纪录片创作也开始着力以编辑技术实现观感提升。以纪录片《盛京》为例,我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积极强化基于意向画面的氛围引导与悬念设计的故事化解读。

①氛围引导。所谓氛围引导,是纪录片借助作品的影视感表达,以借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情绪、思维融入直观所见,通过对有限的物象强化,完成无限的意蕴深化与延续,以意向、意境营造氛围,引导受众品读、想象。

以《盛京》为例,一盏时刻可能被风熄灭的烛火,将被俘的徽、钦二帝内心的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隐喻了宋徽宗的命运走向;纳兰性德初见“盛京”时的漫天大雪,表达了其内心对先祖创业之地的魂牵梦萦。通过对光影画面、音响场景的特殊处理,强化置身其中的时空感,以创造诗话情景引导氛围、渲染情绪,极大地激发观者的审美共情。

②故事化解读

故事化解读是基于细节突出与悬念设计的叙事策略。以时间作为线性结构,以空间作为叙事焦点,强调纪录片创作的情节化结构设计,以编辑流程完成对于已知素材信息的故事叙事转化,强化作品表达的吸引力,提升受众的接受度与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化叙事的最根本原则是,必须根植于事实。对于历史题材纪录片作品而言,其事实需要有足够的史料支撑,同时符合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律,不能偏离真实本身,更不能进行虚构,应最大限度地表述客观实际。

故事化叙事作为纪录片创作者达成的较为广泛的共识,已经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种重要思路。作为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故事化的叙事需要根据实际的呈现节奏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应符合故事化叙事的基本遵循,符合故事化叙事的开端、铺陈、高潮及尾声的表述规则。

3.内容价值增值

通过编辑流程,实现对单一的、片段化的内容素材的整合与升华,强化内容表达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将历史片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导入文化语境,探寻历史与当下的时代联系与情感共鸣,引导观者与作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不同的思考维度进一步实现作品价值的放大。

依托作品植根当代文化土壤的特定价值启发,陈述可考事实,在不提供观点的前提下,激发受众进一步思考的可能性,以达成价值的延续与文化传递,同时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融入人文关怀,触及心灵。

三、沟通协作模式及创新表达

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方式,将历史片段与视听呈现进行有机嫁接,之于创作操作层面,有效的协作与创新表达成为进一步达成、完善创作目标的有力推动。

1.沟通协作模式

①基础信息整理。创作的基础来源于全面、翔实的信息获取及有效梳理。以纪录片《盛京》为例,因制作所涉及的细节多、难度大、周期长,再加之形式复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其对基础资料的梳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创作过程中,我们对清初盛京城所进行的三维复原涉及了大量的信息,一旦提供的信息出现细节纰漏,甚至是错误,都将对制作周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经由专家采访、调取史料记载、盛京城阙图以及历史图片等方式,对涉及“盛京城”的诸多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并经反复考证,确认无误。

②实时沟通协作。以组建顾问团队的方式,对各项创作的执行持续跟进,进行实时的沟通协作,面对可能出现的对于细节进行校准的需求,顾问团队可在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反馈。以纪录片《盛京》为例,在情景再现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就提出了努尔哈赤是否可以身着蓝色的甲胄的疑问,正因为顾问团队的及时分析处理,最终保障了后续影视化拍摄的如期推进。

2.创新表达

①样态突破。根据呈现内容,尝试对线性事件史、专门史、人物传记史等多种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进行有机融合,以线性事件史的时间线索选择截取段落,依托其历史背景,进行人物故事与重点内容的聚焦,力求以最适合的方式完成历史叙事。

②手段融合。纪录片《盛京》在影视化手段上的创新融合同样值得关注。借助情景再现中演员的精湛表演,将难以陈述的隐藏于历史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思想、意念予以表达;强化技术调度,为实拍场景引入虚拟创作的空间,以4K 超高清影像技术的加持,以创意画面的氛围渲染配合情绪抒发,营造相辅相成的交融情境。■

猜你喜欢

盛京纪录片创作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盛京往事
清代盛京刑部四题
创作随笔
信息化,“盛京”加速的新引擎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