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战记》IP的跨媒介叙事探析
2023-09-06易文青
□易文青
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哈利波特》、漫威宇宙、DC宇宙等系列的火爆预兆着国外跨媒介叙事创作和运营体系的成熟,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媒介之间的隔阂与边际正在逐渐消融,国内文娱产业的IP 打造与运营也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倾向,并成功向海外输送了《唐人街探案》《盗墓笔记》等跨媒介叙事系列作品。《罗小黑战记》作为国内较早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的2D动画IP,现今已推出了三部主要作品——作为故事主线的动画《罗小黑战记》、讲述配角故事的番外漫画《蓝溪镇》、完善主角早期经历的同名前传电影《罗小黑战记》。《罗小黑战记》IP 的跨媒介叙事实践实现了基于早期动画文本,通过与粉丝群体的深度交流互动,在横跨不同的媒介平台时补充并完善故事世界,在相关文化业态中进行内容产品的衍生开发的良好模式。现今,国内文化娱乐新生态的IP 开发尚处于探索成长阶段,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本土发展模式,生命力长、经济效益好的跨媒介叙事IP 仍属于少数,整体产业依然面临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综述
“跨媒介叙事”源于西方的后经典叙事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传播与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提出,是一种内容创意理念。在其出版的专著《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中,亨利·詹金斯对跨媒介叙事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定义:“这样一个跨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体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体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亨利·詹金斯这一理想化的跨媒介叙事定义在此后由玛丽-劳尔·瑞安、戴维·赫尔曼等叙事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故事世界”在跨媒介叙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改编”等相关概念也得到了厘清。“跨媒介叙事”在国内亦可被译为“跨媒体叙事”。龙迪勇、凌逾等国内著名学者对于跨媒介叙事的源起界定、理论建构、核心概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学界和业界多年的补充完善,跨媒介叙事这一概念现已发展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叙事理论体系,能够较为系统地概括一些媒介实践的运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多个媒体功能的相加或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复制,跨媒介叙事强调的是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独立性和延展性,在此过程中参与创作者的队伍会逐渐壮大,最终构成一个开放的宇宙,为不同渠道的受众提供沉浸多元的感受。
此处媒介营销意义上的IP并非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而是指“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译为“知识产权”。媒介IP 与其说是一个名词,不如将其视为一种针对内容资产的策略,一种基于文本进行跨媒介制作的思维方式。资本通过对小说、漫画、形象设计等知识产权进行投资,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对其进行开发,使之衍生至电视剧、游戏、电影等产业,获取广泛的粉丝消费群体,从而产生较大规模的经济收益。现今,国内学界已然注意到了跨媒介叙事策略对于IP运营的积极意义与可行性,涌现了众多将跨媒介叙事理论与IP 影视剧实践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如近年火爆的“白蛇”“新神榜”IP 系列电影。《罗小黑战记》电影乘着《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的国产动画电影东风获得了学界的关注,部分学者从美学意义、IP 营销、跨媒介叙事策略等角度来解读此部电影,但仍未将《罗小黑战记》IP的系列主要作品纳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分析《罗小黑战记》IP在实践中所呈现的跨媒介叙事特性,以及这种跨媒介叙事模式为我国IP 运营市场提供的借鉴意义。
二、《罗小黑战记》IP跨媒介叙事特性分析
1.互文性
互文性最早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主要指任何一个文本和别的文本都有某种互相关联、互相吸收和转换的现象,且这种吸收和转换有可能通过受众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能动分析而实现。在《罗小黑战记》跨媒介叙事系列作品中,互文性主要体现在故事世界和影视镜头两个方面。
建构故事世界是亨利·詹金斯探索跨媒介叙事运作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媒介叙事的系列作品中,由于不同媒介平台上的文本内容都寓于同一个故事世界之下,它们在人物、故事情节、世界观设定等元素上与其他文本互相指涉、相互联系,因此形成了完善的互文性结构和文本。《罗小黑战记》IP 构建了一个集神话元素与现代都市为一体的多元故事世界,在此设定下,神、人、妖可以克服重重阻碍和谐共存。动画中,罗小白一行人凭借法器进入了老君的灵质空间,发现了如今已空无一人的蓝溪镇的存在;而在漫画中千百年前的蓝溪镇却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人声鼎沸,这是跨媒介叙事中水平互文性的体现,两种不同的空间状态在不同媒介载体的情节中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具备情节逻辑上的合理性,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感受。
在影视作品中,互文性也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将大众普遍了解的概念、情节、镜头等运用在作品中,赋予其类似或全新的意义,能够给受众带来会心一笑或耳目一新的体验,从而对作品产生接近感。
2.连续性
亨利·詹金斯对跨媒介叙事提出了七大核心原则:扩张性和可钻性、连续性和多样性、沉浸性和萃取性、世界建构、系列性、主体性、用户表现行为。在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体叙事理论中,跨媒体叙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不同媒体形式的叙事文本之间形成“互文”模式,营造出多元媒体之间叙事文本的连续性。跨媒介叙事中的互文性和连续性是相辅相成的,归属于统一故事世界的某一叙事文本必定与另一叙事文本存在着协同叙事的关系,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征,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受众进入故事世界的通道。具体来看,在跨媒介故事世界中,媒介文本必须在内容与风格上体现出连续性,否则会与整个跨媒介故事世界格格不入。在内容层面上,连续性可以表现为某一媒介平台上埋下的伏笔可能会在其他媒介的文本上得到回应,带给受众惊喜。例如,在动画的番外MV《晚安喵》中,师父无限的身影一闪而过,彼时的观众尚在猜测其身份样貌,后期的漫画和电影中便都延续了原生文本的设定,对无限的过去经历进行了深挖,实现了内容上的接续并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3.跨媒介性
跨媒介叙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必须运用多个平台、多种媒介进行故事世界的建构和延展,对媒体技术、多种市场、受众群体等因素进行综合,以期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收益。从作品的呈现形式出发,画面风格、人物形象等要素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适用不同媒介平台的考量。在跨媒介叙事中,人物在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之时,形象身份和主题身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前期的动画中,罗小黑因为妖力微弱,所以主要是以猫的形态出现的,而电影中则对正常状态下的罗小黑的外表特征进行了改变,他以长着猫耳的人类形态出现在了银幕上,而这种合理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人物本身的辨识度和受众的接纳程度。
同时,不同媒介平台上的目标受众是跨媒介叙事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基于较短的动画篇幅延展至登上银幕的长篇电影需要兼顾粉丝观众和非粉丝观众的观影门槛。由于原本媒介平台上积累的粉丝观众对故事世界和主要人物已经有所了解,《罗小黑战记》同名电影基于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的考量,最终决定讲述主线动画的前传故事。一方面,电影在前半部分剧情的推进中进行了多处背景介绍的穿插,降低了观影门槛,使得非粉丝观众能够快速接受电影的世界观设定和特殊概念;同时,电影中埋入了众多与动画和漫画相关的彩蛋,吸引粉丝观众对其进行发掘并享有对话互动性质的观影体验。
4.双向建构性
无论是以角色为中心的跨媒介叙事还是以故事世界为中心的跨媒介叙事,其成功都离不开粉丝及粉丝的再度创作。在文本与受众的关系上,跨媒介叙事的文本与受众呈现出双向建构的特征。受众群体的参与叙事是跨媒介叙事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简而言之,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不同媒介平台上的受众与官方共同建构故事世界,延展内容文本,从而使跨媒介叙事作品在双向建构中不断完善。一方面,跨媒介叙事不同于以往对封闭文本的改变,其内容文本是开放性的、共创性的。在长期的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受众群体的意见反馈和二次创作将会对系列作品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罗小黑战记》在动画后期进入了“众生之门”篇章。“众生之门”是一款具有极高自由度的虚拟现实游戏,游戏地图非常辽阔,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扮演任意的生物,发掘众多的玩法。“众生之门”这一全新设定的引入赋予了动画内容文本灵活的特性,受众群体可以能动地进行解读和探索。
另一方面,粉丝依据自身理解而二次创作的作品一旦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它便对跨媒介叙事产生了推动作用。《罗小黑战记》IP优秀的内容、及时的反馈、开放的态度使得粉丝群体积极地参与到共创的过程中来,双方实现了良性的互动,该系列作品也获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
三、《罗小黑战记》IP跨媒介叙事的启示
1.避免叙事碎片化倾向
“跨媒介叙事”的首要运作策略,即建构一个具备庞大规模且复杂深刻的故事世界模型。这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对于国内大部分资金有限的创作团队而言,这个挑战并不轻松。《罗小黑战记》IP虽已连载11年,但其注重把握主线故事、剧情节奏,在叙事过程中不断为故事世界添砖加瓦。海外的跨媒介叙事实践相对成熟,但参考漫威宇宙的数十年建构,我国现阶段的跨媒介叙事实践还处于早期的边做边建构的模式,因此加强跨媒介叙事的过程管理和避免叙事碎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前瞻性的创作发展规划,IP便会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价值,因此完整性依然是创作团队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系列作品必须能合理嵌入原有的故事世界中。
2.加强粉丝的参与创作
与新媒体时代兴起的用户原创内容(UGC)相似,跨媒介叙事中的参与创作者不仅包括主创团队,粉丝群体的参与创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故事世界接续拓展的必备基础。粉丝群体既可以为IP系列作品花费时间和金钱,也可以协力创作出符合期待的全新文本。《罗小黑战记》电影上映之前,主创团队专门举办了一场面向粉丝的小规模点映会,着重了解粉丝群体的观感和反馈。电影上映后,秉持着“萌系”特征的罗小黑和高冷迟钝的师父无限使得粉丝群体的创作欲望迸发,参与了电影周边的众筹,甚至主动在微博、豆瓣等重点宣发平台开启“自来水模式”,有意识、有规模地向非粉丝群体推荐这部电影,最终帮助电影实现了小范围的破圈。因此,IP 在跨媒介叙事的前中后期都需要注重给予粉丝群体足够的参与创作空间。
3.具备跨文化创作思维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思维普遍应用于我国文化产业出海策略,要想打造世界性的跨媒介叙事IP,不仅要深挖中国精神内核,还要有具备民族普适性的文化外壳。《罗小黑战记》电影凭借罗小黑寻找归宿的流浪之旅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家这一概念的独到理解,万物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贯穿全局。参照海外优秀的跨媒介叙事实践系列作品,不难发现它们在本身民族特色之外具备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例如不畏艰难的勇气、跨越生死的爱情等。当IP 经由跨媒介叙事发展到后期,必将面临进军海外市场的问题,因此缩短文化距离成为IP 国际化运营的重要手段,具备跨文化的创作思维和国际视野是主创团队的必备素养。
四、结语
《罗小黑战记》历经11年的跨媒介叙事实践仍在进行中,据主要创作者MTJJ透露,第二部电影已在2021年9月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预计还需要3年的电影中期制作。作为文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IP的跨媒介叙事面临着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应选取高质量的精神内核,建构开放的故事世界,通过多种媒介平台和受众群体的协作叙事展开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全新故事,实现IP系列作品的最佳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