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2023-09-05王兆伟
王兆伟
素质教育中,德育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更不能墨守成规,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制订科學、高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优秀心态去面对将来的未知挑战。
德育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用情感渗透,用真诚铺路,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班主任要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难处,引导学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抓准问题,才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德育教育焕发生机。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要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理论落实到行动上,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一、营造班级氛围,促进德育教育实施。班级氛围属于班风的主要表现形式,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自立自强的性格,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提高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疑惑,充分发挥作为自身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的作用,寻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学会打开心扉,提高沟通能力和学习。建立德育评价指标,对于在班级中表现活跃的学生提出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尊重,从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到班级氛围建设中,增强集体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加班级管理柔和性。“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要求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全方面的德育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制中,对学生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的培养有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最明显的是学生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的增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管理的柔和性。注重对学生人格素质的提升,挖掘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平等和谐交流,加深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全面发展。通过班级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寻找自我价值,感受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所带来的正向能量。从而帮助学生释放个性,愿意跟随着班级的发展不断提升自我。
三、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班主任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和了解学生,才能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获得学生的支持与认可。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诉求,通过关爱、关怀等逐渐感染学生,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自信,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科学设置班级制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关乎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质量。所以,为了推动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更好的结合,班主任应该科学设置班级制度。首先,班主任应该制订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在这之中,学生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重点,能够使德育教育以制度化的形成存在;其次就是选出合格的班干部,最后就是构建全员参与的轮流值日制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表率,想要全面、高效、和谐地实施德育教育,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以人为本、一视同仁、知行合一的教育态度,德育教育切忌以强硬的方式进行,要通过情感渗透、深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将班主任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到一起,既为德育实践拓展了途径,又丰富了班级管理的内容与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班级可持续发展。
德育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德育工作的落实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制宜,结合学生的学情来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引导的方式,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积极推陈出新,丰富德育教育的方式,开展具有新意、创意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德育工作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出发点、着落点,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