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2023-09-05赵洋王纪尧

艺术评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赵洋 王纪尧

【摘   要】肖斯塔科维奇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既是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传承人,又是苏联乐派的代表人物。《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两部协奏曲作之一,是其为儿子创作的19岁生辰礼物。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乐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浓烈情绪与艺术氛围,同时结合作家实际的人生经历,明确作品中每个乐章、段落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钢琴协奏曲》  音乐风格  演奏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其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在通俗音乐领域,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年)更是成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流行歌曲的伟大财富。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反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中,力求用富有激情的音乐反映生活,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他的艺术面貌异常独特,音乐语言和风格均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征。并且,他的音乐创作也与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旋律常常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特别是阵音级“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使用,以及主题内调式的频繁突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国内已有多人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人生经历与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例如,蒋睿青在《肖斯塔科维奇〈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Op.67律动特征研究》中,就通过对其音乐律动的内在变化进行剖析,指出了该作品音乐律动的变化特征,为后期研究及演奏该作品提供了思路启发。再比如,姜为在《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创作手法与演奏特点研究》中,以《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为研究对象,对该作品的创作手法、前奏曲、乐曲结构进行分析,结合该作品的结构特点与风格特色,细致诠释了作品的演奏特点,如触键的特点、身体力量运用、踏板使用等,为演奏者正确掌握该作品各个部分的演奏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深入了解该作品的情感内涵,帮助演奏者掌握作曲家在乐曲不同段落的节奏与音色变化,从而更准确地掌握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

一、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57年,是肖斯塔科维奇为儿子马克森·肖斯塔科维奇而作,所以作品并未展现出同时期其他作品的沉重气势,反而在协奏手法上更顾及青年演奏者的技术需要,全曲大部分以八度或高八度的方式弹奏,呈现出愉快、轻松、年轻的氛围。可以说,该作品既融合了后浪漫主义(如马勒)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如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又不缺乏20世纪的不协调音色和创作手法。以下从曲式结构与音乐情感两个角度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进行全面分析。

(一)基于曲式结构角度

从曲式结构上来看,该作品整体结构并未被20世纪传统的结构范式所限制,第一乐章为奏鸣曲结构,第二乐章为三部曲式结构,第三乐章又为奏鸣曲结构,形成了“快-慢-快”的协奏曲结构(见表1)。其中,第一乐章为奏鸣曲结构,肖斯塔科维奇在古典奏鸣曲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改动,凸显了整个乐曲的灵活性。第1~87小节为呈示部,音调变化趋势呈现出F-C-d。同时主部全部选用F大调,突破了传统奏鸣曲结构的强弱规律,营造了轻松、欢愉的氛围。连接部则依托C大调展开,伴随着激进的号角节奏进入,为演奏带来强劲的冲击力。在呈示部的最后,为实现演奏过程中脱离C大调并回避F大调,所以要适当加入B调,使副部调性稳定在d小调上,使整个呈示部后端呈现出抒情之风,缓解了前半段诙谐欢愉的音乐风格。第88~221小节为展开部,音调变化为G-E-bB-bA-A-bD-d-bE。在该部中,由G大调引入,通过音调的灵活转变,使得呈示部中所积存的力量得以释放,其中一部分是独奏,是二声部的复调,呈现在E大调上,并利用了连续的跳音,形成了鲜明活泼的音乐风格。第222~265小节为再现部,整体音调为F大调,结合了钢琴的波浪式十六分音符跑动,使得作品中饱含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二乐章采用的三部曲式结构使音乐风格更为活泼,小c曲调较为伤感,蕴含了生活中的困难,C大调则较为欢快,使第二乐章呈现出萨拉班德舞曲风格,体现了作品乐观的心态,有效丰富了音乐材料的层次。第三乐章又通过采用奏鸣曲结构营造了更轻松、热闹的气息,使作品呈现出加洛普舞曲的音乐风格,奋进动力彰顯十足。

表1  《第二钢琴协奏曲》曲式结构

(二)基于音乐情感角度

《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肖斯塔科维奇为儿子从音乐学院毕业所创作的特殊礼物,对于情感的处理十分细腻,在作品中蕴含了浓郁的父爱,表现出了特有的音乐风格。该作品所蕴含的音乐情感可从三部分来分析。首先,在作品的第一乐章中,肖斯塔科维奇采用奏鸣曲结构,利用呈示部F-C-d到展开部G-E-bB-bA-A-bD-d-bE再到再现部F的音调变化,在旋律中勾勒出了青年的性格特征:青年群体散发着无尽的活力,充满了积极、自由、质朴的热情。即使遇到了巨大的失败和困难,他们也会无所畏惧地勇敢面对,继续前行。其次,在作品的第二乐章中,通过采用三部曲的曲式结构,利用音乐片段讲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让歌曲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思绪启发听众思考。在乐曲表现中,首先让观众沉浸在悲伤和阴郁的音乐氛围中,然后用音调的变化来逐渐点亮看似悲伤的旋律,然后让观众沉浸于安静而温暖的音乐氛围,就像肖斯塔科维奇自己的经历,即在遭受困难后会否极泰来、绝处逢生。最后,在作品的第三乐章中,音乐就像舞者旋转跳跃一样充满激情和活力,一次又一次地将音乐推向顶峰,音符如海浪一般拍打着观众的耳朵,营造出了激烈的音乐画面,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并且,在此部分中,也表达了肖斯塔科维奇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肖斯塔科维奇用音乐告诉儿子: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战斗的道路就在你的脚下。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要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勇于承担责任。分析《第二钢琴协作曲》的情感内涵可知,《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手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渗透了肖斯塔科维奇强烈的个人情感,整首作品呈现出温暖和谐的音乐风格,仿佛是父亲在检验即将毕业的儿子在钢琴演奏中是否达标。演奏者通过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会进一步领会乐曲含义,将乐曲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作为自身演奏时的精神指引,为听众营造良好的视听感受。

二、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节奏与踏板的控制技巧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核心,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使用了相对简单的节奏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例如,作品第一乐章由木管演奏出的简单八分音符单音型:X0 X0 X0 X0 │ X0 X0 X0 X0 与第三乐章开头的4个小节引子利用前一个四分音符加后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性:X XX │X XX 均用最简单的韵律方法在每一章的开头表达欢快的气氛,并奠定了乐曲的整体基调。

演奏者在演奏该作品时应使用爆发与持续性的八度弹奏。因人手指的大拇指和无名指具有伸张关系,快速的节奏变化会使手部和手腕肌肉具有紧张感,所以在演奏过程中,首先应关注手指与掌关节是否达到支撑要求,并控制手腕和手臂处于放松状态,确保八度技术能够在演奏中准确呈现。在平时练习中,演奏者可以肩部或肘关节为中心,让手掌在演奏过程中自由下落,使手掌在弹奏不同音阶时的下落轨迹基本相同,以维持力量的稳定性,通过均匀用力,将音乐流畅地表达出来。以第一乐章第35~36小节为例,在第35小节中可见八度断奏点,通过上述的音乐风格分析可知,肖斯塔科维奇在此处是想营造出情感充沛、充满活力的年轻氛围。为了更好地带动听众情绪,演奏者可利用“长短短”的演奏节奏,在弹奏时注意手腕的发力变化,每弹一次八度,就让手腕带动手指和掌关节做好灵活的上抬动作,为弹奏下一组八度做好充足准备。

在演奏中,除对节奏的把控外,正确控制踏板也是成功演奏该作品的关键。手指的弹奏可演奏出婉转的音色,但却不能延长音符的时值,为听众勾勒出广阔的音乐画面,踏板的正确使用则可帮助听众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第三乐章第83~86小节的演奏中(见谱例1),为延长乐曲结尾的表现力,使作品主题呈现得更加宏伟,演奏者应在每小节的前三拍使用踏板,即每小节

的第一个连线使用,为避免演奏乐曲拖沓混乱,踏板也要在第一条连线结束后随之结束,以保证乐曲的顺利演奏。

譜例1  第三乐章第83~86小节

(二)触键的控制技巧

触键的控制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触键高度,即指尖在接触琴键前距离琴键的高度,琴键的高度越高,则演奏者触摸琴键的力度越大,同时速度越大,弹奏的声音也会越大。通过触键的深浅,可弹奏出不同的音色。例如,朦胧、模糊的音色就是通过浅触键发出来的;沉重、清晰的音色就是通过深触键发出来的。此时需注意,并不是触键高度越高或越低就会很好地表达音色,演奏者应根据不同演奏的需要,将深触键与浅触键合理结合,使演奏达到最佳效果。第二,触键速度,不同的敲打速度可为琴键带来不同的动量,使钢琴发出不同的音色。越快的触键速度能为琴键带来越大的冲击力,琴槌受到的震动越大,琴弦运动得也更加剧烈,钢琴的音色也就更高,发出激烈、尖锐、明亮的音色,反之钢琴的音色也就越低,发出悠远、柔和、沉重的音色。第三,触摸的强度。在演奏乐曲时,如果演奏者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力量触摸按键,就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目前共包括三种不同的触摸方法:前臂触键、手力触键和手指触键。其中,前臂触键是指利用前臂的力量和重量,在肘部产生足够的力,驱动前臂正确运动,发出准确的音符声音。手力触键是使用手腕运动来调整手的重量和力量,调整范围和速度以产生不同的声音大小。指力触键击打的力度相对比较小,弹奏运用手指关节的力量,可演奏出清脆、细小的独特音色。因此,基于触键控制的三种技巧,在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时,演奏者必须根据作品的音乐风格,使用不同的触键技巧。

例如,《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音乐风格是作品中最平缓的部分,在第27~35小节演奏中,演奏者可通过利用指力触键的方法,仔细揣摩作品中的乐曲结构,将其中所蕴含的温情表达出来。在该小节中pp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该小节时,需将指尖力度减到最弱,就如黑夜中的星光一样微弱,但要注意的是此时指尖力度不能因pp这一力度标记而发虚,造成演奏时吃音或旋律不准,而是应以手指三关节作为发力部位,利用手指仅留的一点力气,让指尖轻轻按实,使演奏发出非常弱但又温柔、清晰的音符,并且随着旋律的升高,指尖的力度也越发强劲,演奏者需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缓缓地向前推进,呈现出肖斯塔科维奇在此时想要表达出的音乐情感。

相较于第二乐章,《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音乐风格更为积极乐观,这一乐章更是整个作品的高潮,所以在演奏第三乐章第237~277小节时,演奏者仍采用指力触键的方式,以ff的力度敲击键盘,在弹奏时触键的速度需迅捷有度,手指不需要过度抬高,在击琴键和换琴键的动作中幅度需尽可能减小,看似手指没有离开琴键,但演奏者在下手时就已做好的拉回手指的准备,利用手腕快速拉动手指,使力量迅速从手臂传向指尖再传递到琴键,进而获得清脆的音色,呈现出肖斯塔科维奇在作品中饱含的热烈情绪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音阶的控制技巧

对于音阶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作品第三乐章的演奏过程中。《第二钢琴协奏曲》在进入到第三章后,肖斯塔科维奇想突破以往的音乐模式,想区别于第二乐章,再次构建出积极、快乐的氛围,引导听众情绪。所以在该乐章中,较为看重演奏者对半音阶跳音的控制。例如,在演奏第三乐章第15小节时,为体现音乐的风格走势,更好地展现该段乐曲中风趣、欢乐的音乐情感,可将演奏的中心放在最高音C音中,同时在演奏副部主题时,可通过使用右脚踏板,加强主和弦处理上对不同和谐音的重音处理,保证演奏过程中的协调统一,还可避免出现漏音情况,使和弦高音自成乐句,助力演奏者完成不同音调的相互转换,给予听众“美”的享受。

该作品第三乐章自91小节后,演奏方式就变为左右手同时三度双音,此时声音更加集中,也更为考验演奏者对重复双音的控制技巧。因此,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必须注意双手的同步,仔细且小心地运用手指的力量,在琴键上清晰地演奏每一个音调和每一次跳跃,同时需做到贴着键跳。并且,在演奏时也不要忘记将重音呈现出来,做到双手同时、敏捷触键,利用腕关节为演奏提供良好的铺垫和辅助作用,实现双手的均匀发力。

(四)重复双音的控制技巧

在钢琴演奏中,将任何两个音同时弹奏称为双音。从弹奏技术的角度来看,双音分为实质较长的双音(如三度、五度、六度以及较少些的二度、四度等)、连奏的双音、跳音的双音与持续重复的同一双音。可以说,双音是和弦的缩略形式与旋律的加强方式,通过双音的加持整个乐章的情感才会更为充沛。而在《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91小节开始就存在了三度双音,乐曲声音更加集中,对演奏者的控制技巧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针对重复双音的控制,演奏者在表演中:第一,要确保掌关节和手指的稳定性。第二,指端虽不离开钢琴键面,但应有重量感。第三,连断奏时,演奏者需施加双手手腕相同的力,使手腕能够按照乐曲节奏幅度不大地上下摆动,以此带动指端触键,发出准确的音符声音。第四,跳音时,多用腕关节控制手部上下动作,指端距离琴键不要过高,应在琴键上弹奏清楚,贴着键跳,同时也不要忘记强调重音。第五,将手部自然重量和琴键下去后返回原位的向上推力融合,实现反弹力与下弹力的结合。进行双音弹奏时,通过以上五个重点的控制,可给予听众勇往直前的力量。此外,在94小节中,肖斯塔科维奇更是运用了十六个音符的连续排列,演奏者演奏时需双手同时快速触键,在双手移动时要注意放松关节,从手指到手腕均匀用力,保证琴键发声的一致性。

(五)十六分音符的控制技巧

十六分音符相当于全音符的1/16的时值,一拍可以分成均等的四份,每份都是十六分音符,并且在演奏时要采取比八分音符快一倍的速度。在《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为更好地展现第三乐章所要表达的乐曲情感,肖斯塔科维奇对于音符的选择以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为主,形成4/2拍,既体现出了一定的加洛谱舞曲的节奏特点,又再次强化了音乐推动力。所以,为演奏好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中所设计的密集音符,完成密集音符的跑动,演奏者在演奏前应做好每个音的贴键并迅速向下抓键、迅速放松并离键的练习。而且练习的时候需要稍微把手指的第一关节勾起来一点,有意识地主动操控手指的第一关节,用第一关节主动带动指尖尽可能快速地“抓”,而且一定要有那么极短一瞬间是“抓”到“键底”的,不可以只“抓”到一半,确保掌关节和手指的充分活动,提高控键耐力与灵活性。同时,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要把控第三乐章中每一个小强拍与乐队的交相呼应,使钢琴声音与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紧密联合,将乐曲演奏推向高潮,让次乐章通过音乐的层次递进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听众听觉,将人们代入轻松、愉悦的乐曲氛围中,并通过音乐感受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人生态度与他对儿子深切的爱和祝愿,利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一切。

(六)音乐语言的控制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充分借鉴了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保留了古典音乐中的音调、形式、和声、节奏、分句等,使得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复杂的旋律,也使得后期作曲家难以模仿。所以演奏者在后期演奏中必须严格遵循音乐的语言元素,考虑音符的方向,进而划分句子和气息,以便更加合理、恰当、快速地掌握全曲。例如,在第一乐章的第49~64小节中,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准确表明乐句和气口。在演奏时,为将此段落优美、流畅地演奏出来,演奏者需对其進行深入探究。首先,呈示部的副部调性均稳定地建立在d小调上,且副部的主题与1~48小节活泼的主题不同,采用了连续的抒情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演奏者通过对乐句乐段的分析,再结合视唱旋律走向,可得出49~52小节为主题乐句,53~58小节为副部主题变化,59~64小节为对副部主题发展的二次重复。所以,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应在52小节末尾与58小节末尾处标注上气口,并在59~64小节的演奏中加上跳音处理,为展开部做出蓄力准备,保证乐曲演奏的流畅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分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可以发现,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仍遵循了俄罗斯民族古典主义的创作特点,并在其中蕴含了自身独特的个人感悟与见解,使得乐曲韵味十足,饱含了浓浓的父爱,全曲充满了愉快、轻松、年轻的氛围。在音乐风格的引导下,演奏者在演奏该曲目时,需注重对节奏与踏板、触键、音阶、重复双音、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语言的控制,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音乐语言,给予听众“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蒋睿青.肖斯塔科维奇《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Op.67律动特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22(03):82-84.

[2]姜为.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创作手法与演奏特点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2年.

[3]赵文臻.“技术的传承、精神的升华”——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套曲《24首序曲与赋格》第22首赋格曲分析[J].黄河之声,2021(06):71-73.

[4]杨燕迪.论俄罗斯的音乐崛起:宏观考察及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启示[J].北方音乐,2022(01):4-13.

[5]臧婷.20世纪复调技法在西方的发展——以兴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的复调套曲为例[J].当代音乐,2020(03):15-18.

[6]李晓蓓,李虻.孩子们的古典音乐盒——带你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J].琴童,2020(06):49-52.

[7]李嫚.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和声特征分析探究[J].歌海,2020(06):87-90.

[8]黄晨.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分析[J].当代音乐,2019(08):100-101.

[9]赵宁.肖斯塔科维奇《F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探析[J].艺术教育,2021(02):72-76.

[10]黄玥.论肖斯塔科维奇《24首钢琴前奏曲》Op.34的音乐特色——以第三、第六首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01):48-53+73.

[11]张一琼.20世纪四部赋格套曲呈示部研究——以亨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与斯洛尼姆斯基赋格套曲为例[J].黄河之声,2021(01):64-66+70.

[12]马佳鑫.摹写音乐的短章(二十三)——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J].琴童,2022(01):27.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