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产动漫作品问题研究的美学转向

2023-09-05吴昊刘智慧

艺术评鉴 2023年14期
关键词:动漫

吴昊 刘智慧

【摘   要】近年来,对中国动漫作品进行分析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产业分析与艺术批评上,总体研究成果呈现三个阶段:萌芽阶段主要以宏观分析为主,从产业链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成熟阶段是在现象级作品推出之后,转而对动漫作品本身的艺术批评,集中于艺术批评方面;另外,孕育出国产动漫作品问题研究的新阶段——美学批评。

【关键词】动漫  动漫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学

近年来,诸多学者在中国动漫作品这一领域内有着诸多研究成果,笔者整理了中国动漫作品问题研究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以供诸位学者同行参考,并认为当下正是处于最新的第三阶段当中。

一、萌芽阶段:构建完整动漫产业体系

对中国动漫分析最早的是2003年杨海涛发表的文章《动漫产业在徘徊》,此时的中国动漫产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动漫作品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动漫产业发展尚显稚嫩,成为同时期动漫作品问题的主要原因。此时学者们的重心放在如何构建起完善的动漫产业这一现实需求方面,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产业链体系、探寻富有成效的产业模式、培养优秀的动漫人才是当时的焦点问题。

(一)建构完整产业链

这一阶段最先系统性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进行探究的是何建平,他以深圳为例,认为要想发展深圳动漫产业,就必须从生产体系和规模、品牌原创、资金注入、营销问题、人才引进、行业制约、政策这七个方面对深圳动漫产业进行分析,并从产业链、资金、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何建平的此次研究成果也成为日后中国动漫产业模式研究的样板。之后有学者文章对美日韩三国动漫产业加以比较之后,认为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应该集中于“塑造原创形象、打造完整产业链、增强产业政策”三驾马车上。

(二)产业模式

在解决动漫产业模式这个问题上,当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从世界动漫产业模式中汲取经验,认为中国动漫产业链应该突破常规,首先是要转变意识,可以直接通过多渠道方式进军衍生产品,通过宣发等手段,推出原创性质的动漫形象。学习日本动漫产业“从漫画作品到动画作品及衍生品开发”,日本动漫作品在选题上和出版流程上都具有相对成熟的系统,并从日本漫画、动画制作流程上归纳整理图示,揭示出漫画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基石,而中国动漫产业的基石是电视产业,应该以电视上卡通频道为核心,向上整合作品,向下兼容衍生品,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当时我国动漫产业在运作模式上还过于传统,计划生产方式约束了动画片的商业价值,也没有向全年龄段人员开放,同时存在资金、人才匮乏等问题,因而当时的动漫作品原创力还十分薄弱,也没有强有力的原创力等手段出现。

(三)人才培養问题

有学者从另一角度提出要从教育入手才能真正发展好中国动漫业,不论是创意还是产业,归根到底是人才问题,中国动漫产业最基础、最核心、最有效的工程是各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研究是动漫产业研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和“培养方法”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培养什么人”问题上,各方研究相对一致,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有创意才能的动漫人才。在培养路径上则各有侧重点,最早具体提出培养模式的学者认为要遵从“漫画基础+项目创造”的模式,并且最早提出了网游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实行“本科2+2”或“3+2”的模式。还有的提出教学模式如师徒传承一对一、院校课程精英化和院校课程大众化,增加师资和储备力量,以及“新模式+动漫教育”等解决方案。

二、成熟阶段:艺术视野下的动漫作品

在对宏观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遇到了更具体的问题。学者们意识到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动漫产业,而且要从微观中直接深入作品进行具体剖析,因此国产动漫作品进入了以剖析作品为主导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今天,对国产动漫作品进入微观分析层面也同样标志着对动漫作品的研究进入了加速成长阶段。学者们的视线更加聚焦、具体和详细,在这一时期,不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解构国产动漫作品,并将其中的“精髓”一一阐明出来。这里的微观视野主要是指对作品的艺术批评。

尤其是《大圣归来》热映之后,此时对作品艺术视野下的研究明显高涨起来,研究方向也明确转向了对作品本身的艺术批评。与此同时,2011年艺术学脱离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大类。作品的艺术批评领域也逐渐形成了两种艺术批评路径:艺术(学)批评与美学批评。正因如此,才能更加容易观察到动漫研究向美学转向的必然性。

(一)对动漫作品的艺术批评

对作品的艺术批评主要集中于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艺术批评。有人从数字特效技术的角度对当下作品进行严厉的批评,以及明确阐述了对未来的担忧,动画创作者可以创造出无限逼真的世界,但这种超真实的仿真奇观阻碍了观众的情感投射,“技术至上”逐渐演变成“数字狂热”。同时,对其作品内容的艺术批评也逐步展开,主要类型是针对作品内容文化植入、价值观建构,以及叙事手法几个方面。其中以文化植入和价值观建构的文章为主,其主要观点都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内在依托,并且重构其现代性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国的动漫(动画)作品一定要有明确的理想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要能坚持中国风格,弘扬民族文化,如之前《姜子牙》刚上映就被观众泼冷水,从上映开始影评就划分两级,最后作品获得了个毁誉参半的结果,观众反映人物刻画过于刻板与极端,而且叙事中存在不少逻辑错误,使得观众无法共情,过于理想主义的故事就遭到了观众批判。

(二)对动漫作品的审美批评

在对动漫作品艺术批评中,一部分学者转向了从审美角度研究的路径之中,但这时的审美分析还是艺术学领域的,而不完全是美学领域的,是非美学意义上的美学转向,《原始艺术》一书中如此表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具有美学价值。那么,是什么令人感觉到它具有美学价值呢?当工艺达到一定卓越的程度,经过加工能够产生某种特定的形式时,这种工艺制作过程称之为艺术。因为,只有高度发展而又操作完善的技术,才能产生完善的形式。所以,技术和美感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也如此定义:“艺术审美既是人类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还以情感性为它的根本”,简单来说,2011年从文学独立出来的艺术学用“美感”和“审美”两个概念就这样将美学要义囊括其中。

最早从审美角度研究动漫作品的学者们认为动漫审美的特征体现在动漫作品的创意、创作、放映、欣赏等一系列过程之中,它既是造型艺术,也是表演,同时还带有美的特征。最初由魏爱民提出“动漫有特殊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来源于大众趣味、狂欢内涵和否定性批判”,动漫美学是一种视觉文化,让观众通过视觉刺激,深刻体会到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如动画电影《姜子牙》的美学价值在于情节美学呈现、视觉观感的享受与主题立意的新颖。

三、新阶段:美学视域下的动漫作品问题

将动漫作品问题纳入审美批评伊始,就确定了动漫作品问题走向了美学批判的道路,关于美的批评,就是在美学范围之内进行批判,是需要通过思辨的思维以及对美的审视才能够得出的意义。动漫作品进入审美批评后就不能局限于形式与内容的囹圄之中,要更深层对动漫作品问题进行批判。对我国动漫作品问题的研究应当进入美学批判的视野当中,继续停留于纯粹的艺术技巧视野中,只会让动漫作品的问题继续遮蔽下去,因此下面将通过三点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美学批判是动漫问题研究新的起点

对动漫作品问题的剖析,从根本上说,是从美学角度对动漫问题进行思考,从美学角度对动漫问题存在的前提进行追问,以此观照我国动漫作品问题,触碰到的难题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澄清一个通常的疑问——在动漫作品进行艺术批评的时候为什么是进入作品而不是对其存在的环境同时进行批评。动漫作品只要还是艺术作品,对其本身的批判也一定是对其所存在环境的批判,这一点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已经阐明,只是黑格尔说得十分晦涩,黑格尔说“纯有与纯无是同一的东西……这两者不是无区别,而是绝对有区别,但又同样的不可分离”。黑格尔用辩证法想要说明的是有与无是存在“一种有差异的同一”,必须意识到“作品和作品的环境”本身是一种“有差异的同一”,两个概念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反观动漫作品问题时,就会立即认识到不可能脱离作品所处的环境分析作品,也不能脱离作品分析作品时代对作品的影响,这恰恰是从康德以来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自古以来,真正的文人墨客在创作的时候都是先作品后技法,技法的总结一定是在作品产生之后的。如那幅在山洞中被发现的壁画《奔腾的野牛》,从壁画中能感受到原始居民对大自然的感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歌描绘的画面绝不需要诗人掌握了何种高超的造词技法之后才能写出,平仄韵脚的限制仅是为了在束缚之下使得情感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但那丝毫不影响作品需要表达的人类情感的迸发。简短的十个字就能立刻体会出诗人处于何种意境。因此对于动漫作品问題的美学批评首先得进入美学视域中,对审美的感受是人类迸发而出的情感。因此对动漫作品本身进行批判一定是从美学批判开始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深入问题的源起与本质,而不是机械地、固定地从每一个制作技巧开始。

(二)美学批判是动漫问题研究新的具体途径

我国的动漫作品问题在目前具体的表达为:“动画电影表现平平,缺乏头部爆款影片;一些上映前被看好的动画电影(含进口片)最终票房和口碑未达到预期”,简而言之,好作品、现象级作品太少。表面上是作品数量的问题,本质上是作品的审美问题,作品的评价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要给予其一个客观且普遍性的标准,必须跨越审美相对主义的门槛,因此才要对动漫作品问题进行美学批评。

同时已经成功将注意力从艺术批评中的技术批判转向审美问题,但仅仅是从艺术学的美感与审美来观察作品问题,仍然不够彻底,审美问题要从根本上说明对于动漫作品来说“美是什么”。对于动漫作品之前的讨论,阐明的是动漫作品中“什么是美”;然而把所有的“美的”的元素堆砌在一起,不一定能给出“美是什么”的答案,因此动漫作品的审美问题要直接切入“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并且试图做出回答。

在康德的美学那里学到审美能力不再是主观能力,也不能是你有你的美,我有我的美,康德试图寻找一种客观的美,如此美的讨论才能成为可能,所以黑格尔认为康德说出了第一个美的字眼,而黑格尔认为形式美就是人在生活当中的体验,人们对美的感性活动,并且将自己的活动外化出来,是对美的感性显现,这就是“审美”的来源。因此对动漫作品问题在美学视域中研究第二步是从美学的视野当中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关于美学,虽然黑格尔的美学四卷只是黑格尔学生对其上课的稿件和语言进行整理的书籍,但是同样能看出从康德到黑格尔,这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依然是在用他的辩证法来解决审美问题,黑格尔沿着这种思想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显现是一种外化,是理念外化,但是这种外化理念已经在辩证法那里走过一遭了。因此不能单纯地将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为对“美的一种定义”,恰好相反,黑格尔并没有定义一种具体的美,而是说出了美的过程。先来厘清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如何作用的:辩证法是通过概念的自我展开(否定),不断丰富美这一概念,不断丰富的这一美的概念是复杂的,它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情感过程,不是单一的死寂概念。

因此对于动漫作品研究而言,首先得阐明对于动漫作品的美是什么,是技术的震撼,还是情感的迸发,抑或二者皆有。这里仅仅进行一种阐明:美是由内生性情感而带动出的愉悦之判断。这一点从现实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姜子牙》这部作品的技术是无可挑剔的,与他的前辈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相上下,但是对作品不买账的大多数作者理由都是作品内容不紧实,前后衔接有问题。但是有一部《风语咒》的作品虽然票房不高,但好评如潮,其制作技术要比姜子牙差了两三个档次,却以几百万的制作费用收回了上亿的票房和口碑。

(三)美学批判是动漫问题的研究新的界线澄明

对动漫作品之美的概念并不能在此以简短的几句话能够说明,还需要另做文章详细论述,但美学视野对动漫作品之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了动漫问题研究的界线,它并不是单纯的艺术问题,如果仅以艺术视角去解读它,则会陷入“技术与内容”的虚假对立当中。纠结于到底是技术还是内容主导了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进入怪圈。而美学(批评)视野下的动漫作品问题就很明确的是“美学—艺术”的综合问题,不能单单使用艺术学方式来解读,也不能仅仅使用传统美学的方式来解读。

马克思对于美的看法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也切中了美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美是人内心的尺度,人类按照内在的尺度从事生产生活工作,这就说明了美的概念不能仅仅是抽象的展开,因为抽象就意味着它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抽象的美必须通过作品落入现实,因此美必须是具体的,包含了抽象规则的具体的美,这种美在现实中展开,因此审美问题也必须在现实中展开,因此,动漫作品的审美问题在内核上是有马克思主义美学意义上的转向。

这种现实美的展开说明了使用概念以及抽象的辩证法是解决不了动漫作品问题的,就如当年黑格尔通过哲学批判阐明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般,被马克思无情批判为抽象的概念运动一般,辩证法必须是具体的。对于动漫作品审美问题来说,并不存在找到一条万能的美学公式,不能使所有未来的动漫作品都直接参照。例如有这样一条对中国动漫作品的建议:“增加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将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这样的建议从表面来看是一种方法。而“方法意味着一种抽象的普遍形式,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内容的,正因如此,才能够作为普遍的方法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这样的理解恰恰是连黑格尔自己都批判的“形式逻辑或外在反思”。而国产动漫之前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就是这样一种外在反思的结果,这种结果直接导致技术与内容产生分裂,可以将一些技术从特定的内容当中抽离出来,再将这样的技术加到任何动漫内容的头上。实际上这样的技术并没有深入到内容当中,这才是优秀作品无法持续产出的根本原因。

就动漫作品审美问题而言,他必然是在这个作品中通过澄清“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但是其他人却并必不能将其当成是“公式”,还需要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其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而这一思维方式的具体过程论证冗长,在这里不作具体的论述,但这也足以表明对于动漫作品的批判必然是美学意义上的批判,动漫作品问题在日后转向马克思主义美学就是历史必然性的选择了。

四、动漫作品问题研究新转向的意义

之前也有学者对动漫作品从美学意义上进行过研究,但是实质内容并不是讨论动漫作品的美,而是讨论动漫作品中的元素、技巧与细节,这都还是在隔靴搔痒,美学视野中的动漫作品研究最大问题就是“审美问题”。因此在未来,对于国产动漫作品的研究也会大踏步迈入美学批评领域。

(一)动漫作品问题研究转向美学视域提出了一种新理念

过去对动漫作品问题研究大多数都在讨论宏观因素,比如:产业链、师资、学徒等,但是直到《大圣归来》之前都没有现象级的作品产生,直到《大圣归来》给中国动漫打了一针强心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疫情时代又再次延续了这种辉煌,但是中国动漫的问题并没有通过一部《大圣归来》就解决,只是被哪吒的票房遮蔽了,遮蔽的是只要改编家喻户晓、热门IP就会爆火的制作理念,从孙悟空热,到白娘子热,再到封神榜热,中国动漫作品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不断尝试且不断探索真理的路,但是真理似乎并不易得。《姜子牙》这部作品是封神宇宙提出之后的第一次滑铁卢,这一次滑铁卢对中国动画电影,乃至于所有的动漫作品影响都是巨大的。

走出怪圈首先是理念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动漫走过的路并没有中国科幻电影那么难,但是郭帆导演还是拍出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其中值得思考的就是,以往中国电影中不怎么舍得投资的“服化道”,在《流浪地球》中都是斥重金打造的。《流浪地球2》中更是要把每一件道具做成产品级,这样科幻电影才能让观众在虚构中看到真实。中国动漫作品也一样,“技术至上”还是“内容为王”,在每一个动漫制作者心里是有一种期望的,动漫领域的郭帆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二)动漫作品问题研究转向美学视域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从美学视域研究动漫作品不只是对动漫作品进行技术思考,不是简单地用“增加减少某些元素”“增強减弱某些内容”等模糊的概念来建议作品,而是通过思辨的辩证法,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在原则性的高度上,把握动漫作品应该表达的台词、画面对审美情感的直接影响,再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将其还原成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剧本或分镜。这种辩证法的过程或许不能变成某一固定的、规定下来的方法论书籍,但是它能够给予每一个动漫制作人提高作品审美境界,杜绝审美相对主义继续扩张领地,要坚持把真正的真善美嵌入到每一个作品当中。

(三)动漫作品问题研究转向美学视域提出了一种新内容

动漫作品问题研究转向美学视域是提出了一种新内容,这种内容是价值意义方面的,在新时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当中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审美问题。不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条式地通过植入等机械手段塞进动漫作品当中,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作品当中,这里的潜移默化并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审美功能”,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将作品情感与观众情感连接起来,观众才能为一部作品叫座又叫好,而这种内容一定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小投资的《风语咒》这部动画电影,在当时作品的最后,致敬母亲的字幕打出来让很多人感动,但同样是讲述感情起伏的《大鱼海棠》在上映后却一直为人所诟病,根本原因就在于“价值”与“审美”的结合,只有“价值审美”才不会让审美落入相对主义的陷阱;才不会将真正的真善美遮蔽;才能真正突破技术与内容的思维定式,直接从思想高度把握一部真正作品所应该拥有的精神内核。

五、结语

对国产动漫作品问题的剖析应从美学开始,这种批判也最终会迈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怀抱,因为现实社会是具体的、是特殊的,诞生于此的艺术作品必然也是具体的、特殊的。从哲学批判这一角度来看,也是对近年来动漫作品问题分析的一次升华。

参考文献:

[1]何建平.深圳动漫产业发展路径及其本地和外部因素分析[J].当代电影,2005(11):115-117.

[2]何建平.日本动漫产业运作模式研究——兼论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J].当代电影,2009(07):77.

[3]吴红.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刍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7-68.

[4]弗兰兹·博厄斯.原始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4.

[5]魏爱民.试论动漫的美学特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29-31.

[6]吴晓明.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J].哲学研究,2020(08):12.

猜你喜欢

动漫
动漫节
动漫show
动漫梗
漫迷们快来为你们喜欢的动漫疯狂打call吧!
动漫二次元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