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光与剑影

2023-09-05吴钩

阅读时代 2023年9期
关键词:佩剑身份

吴钩

在金庸构建的武侠体系中,剑法代表了最厉害的技击术。练成邪气的“辟邪剑法”,那必是天下无敌、东西方都不败;练成正义的“独孤九剑”,也是纵横于世、难遇对手,只好孤独地“求败”。而金庸笔下最厉害的刀法,应该是《雪山飞狐》中的胡家祖传刀法吧!然而,这仅仅是武侠小说家想象出来的武术世界而已。在现实世界的实战中,剑的杀伤力、攻击力其实远远不如刀。

剑纵横天下的时代只是在先秦,先秦的国王、贵族、武士、刺客、战场上的士兵,都使用剑。这个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铸剑师,比如欧冶子、干将、莫邪、徐夫人、烛庸子;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宝剑,比如太阿、纯钩、鱼肠、巨阙、龙泉。1965年,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一把越王勾践使用过的青铜剑,千年不锈,如今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先秦的人当然也使用刀,只不过在青铜时代,刀的质地较脆、软,难以发挥劈砍的威力,因而在实战中的应用不如剑之广。秦汉之后,随着铁器的普及,刀的时代才宣告全面来临,剑逐渐退出江湖,被铁制的环首刀取代,战场上基本已经不使用剑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著名的宝剑都诞生于先秦,而汉后却少有名剑问世的原因所在。

据陶弘景《刀剑录》记载,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铸造的剑才“十口”,当然不可能分配给士兵使用。差不多同时期,蜀主刘备命令工匠蒲元“造刀五千口”,司马炎命人“造刀八千口”,可见士兵上阵杀敌所用的武器是刀,而不是剑。

宋人曾公亮、丁度著《武经总要》,收录了当时战场上的各类兵器,其中常用的格斗兵器也是刀与枪。刀有八种: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枪有九种:双钩枪、甲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颈枪、锥枪、棱枪、槌枪、大宁笔枪。而剑只有两种,而且都是“厚脊短身”之剑,可以像刀那样砍杀。

在成书于元明时期的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所使用的武器,也以刀、枪为主。大刀关胜、美髯公朱仝、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立地太岁阮小二、拼命三郎石秀、病关索杨雄等好汉,都使刀;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金枪手徐宁等,则是使枪的高手;此外,使斧头的,使棍棒的,使鞭的大有人在。

唯独使剑的很少见,只有寥寥数人:铁面孔目裴宣用双剑,镇三山黄信有一口丧门剑,公孙胜有一口松纹古定剑,宋江也有一口锟铻剑。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格斗功夫都比较差劲。黄信上战场还得使用刀,宋江行走江湖时也带着一把朴刀,而公孙胜的宝剑却是用来施展法术的,严格来说,是法器,并不是武器。

明代的抗倭名将俞大猷著有一本《剑经》,其自序说:“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看起来俞将军也是一名用剑高手,可是他的这本《剑经》,却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里面介绍的技击术,跟剑法毫无关系,而是——棍法。一些想学剑的朋友,看到《剑经》喜出望外,翻开一看,大失所望。其实并不是俞大猷想骗人,在战场上,一口長剑的攻击力,真的不如一根长棍。

但是,剑在失去武器功能的同时,也在往象征化、符号化、礼器化的方向发展。它拥有了特别的文化内涵,成为尊贵身份的象征、符号,只有那些地位高贵的人才具有佩剑的资格,其典型者为玉具剑与班剑。玉具剑就是饰玉的剑,剑要以玉装饰,当然不可能拿它当杀人利器,而是想显示剑的尊贵;至于班剑,实际上就是没有杀伤力的木剑,所谓“班剑无刃,假作剑形,画之以文,故曰也”(《五臣文选注》)。前文说过,孙权命人铸造“十口剑”与“万口刀”,那一万口刀显然是发给普通士兵当武器,而十口剑则应该是赏赐给将军级别的人物,作为军事统帅的信符。

剑的这一功能转化,有点像胶卷相机在大众市场被数码相机取代之后,并没有被市场完全淘汰,而是演变成奢侈品,成为摄影发烧友炫耀品位与情怀的装备。假如说胶卷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品质比数码相机的高得多,恐怕难以使人信服。只不过是胶卷冲印让人觉得充满了情调和情怀,而数码成像却不具这样的文化功能罢了。

我们知道,宋朝以前,贵族与高官有佩剑的待遇,《晋书·舆服志》记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晋世始代以木,贵者犹用玉首,贱者亦用蚌、金银、玳瑁为雕饰。”可知晋代以降,贵族与高官佩带的剑是玉具剑与班剑。他们佩剑,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尚勇”、武功高强,而是要显示自己的血统、地位、身份高贵,用佩剑的礼仪,将自己与一般平民区别开来。

而且,什么级别的贵族与高官应该佩带什么规格的剑,礼法上都有严格规定,按《隋书·礼仪志》:“一品,玉具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这里的“象剑”,即木剑,是班剑的另一种叫法。

有些人说,唐朝之后,士大夫不再佩剑,说明了中国人“尚勇”精神的流失。这是无稽之谈,佩剑礼仪的消失,其实是“唐宋变革”背景下,建立在血统与身份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结构逐渐解体的结果。

由于剑具有象征高贵身份的符号意义,而刀没有这一功能,因此,刀虽然名列十八般兵器之首,实用性远大于剑,但与剑相比,身份却低了一等,以至于有所谓“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的说法。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留给人们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原因就在这里。

在兵器市场上,剑与刀的价格也相差很大。剑有如奢侈品,数量稀少,但价格昂贵;刀是普通日用品,数量巨大,价格便宜。出土的《居延新简》与《敦煌汉简》记录有汉代西北边地的一部分兵器价目,其中,“剑一,直六百五十”“贳卖剑一,直七百”“贳卖剑一,直八百”,也就是说,一口剑的价格大约是650~800钱。那么刀的价钱呢?“尺二寸刀一,直卅”“出钱十八买刀”,一口刀才18~30钱。

换言之,在汉代,剑的价格是刀的二三十倍。

这是因为铸造一口剑的工艺比刀更复杂吗?还是因为铸剑需要比刀更多的材料?我觉得都不是。核心的原因在于剑具有奢侈品的属性与功能,而刀没有。佩一把剑可以使自己显得身份特高贵,而佩一把刀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士卒、盗贼。在这样的符号功能区隔之下,刀怎么贵得起来呢?只有极少数告别了“平民身份”、被附加了特别内涵的宝刀,才卖得出好价钱。市场是残酷的,“实用”从来不是获得昂贵价位的保障,“格调”才是。

关于剑与刀的这一符号功能区隔,另一位武侠小说家古龙在《飞刀又见飞刀》的序文中有精彩评论:

刀不仅是一种武器,而且在俗传的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可是从某一方面来说,刀是比不上剑的,它没有剑那种高雅、神秘、浪漫的气质,也没有剑的尊贵。剑有时候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刀不是。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有关于剑的联想,往往是在宫廷里,在深山里,在白云间。刀却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出世以后,从剪断他脐带的剪刀开始,就和刀脱不开关系,切菜、裁衣、剪布、理发、修鬓、整甲、分肉、剖鱼、切烟示警、扬威、正法,这些事没有一件可以少得了刀。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刀,就好像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米和水一样。奇怪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刀远比剑更残酷、更惨烈、更凶悍、更野蛮、更刚猛。

大概也是想替刀鸣不平吧,古龙在他构建的武侠体系中,打造了几柄令人印象深刻的传世名刀,如萧十一郎的割鹿刀,魔教的圆月弯刀。也塑造了几位远比“剑客”有魅力的“刀客”:李寻欢,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傅红雪,苍白的手,漆黑的刀,孤独而高贵。

(源自《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层林染荐稿,有删节)

责编:王晓静实习生:黄举鑫

猜你喜欢

佩剑身份
我国女子佩剑技战术打法特征及发展趋势探究
Unsteady flow structures in centrifugal pump under two types of stall conditions *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Investigation of rotating stall for a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using various SGS models*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我国男子佩剑运动员比赛中进攻技术统计分析
击剑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