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李旺的角色塑造

2023-09-05李路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扬剧大公松下

■李路

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取材自经典南戏剧本《琵琶记》。《琵琶记》一问世,便震惊朝野,妇孺皆知,享誉海外,明太祖朱元璋曾赞扬这出戏“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这部由文化精英创作的南戏《琵琶记》,改变了南戏“草根”简陋、粗俗的面貌,使南戏的主要观众从市民阶层扩大到士族阶层,作为南戏创作的范本,获得“曲祖”(魏良辅《曲律》)、“南曲之宗”(黄图《看山阁集闲笔》)的称誉,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扬剧《赵五娘》的主旨是汉代书生蔡伯喈和他原配夫人赵五娘之间的故事,蔡伯喈在京城应考中了状元,赵五娘在老家照顾公婆却遭受天灾,两条线平行发展,展示了人物不同命运和社会的广阔背景。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主要登场的有两个人物,即老生张广才和丑角李旺。其实这折戏讲的是一个悲哀的故事,儿子进京赶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做大官;家乡父母却遭受天灾,饥寒交迫最终离世,没有盼到儿子载誉归乡、荣耀门楣、承欢膝下的时刻。扬剧《赵五娘·扫松下书》却用喜剧的技巧演出这出戏,颇具讽刺意味。

《扫松下书》开场是蔡伯喈的老邻居张大公,也就是张广才,他拿着一把扫落叶的扫帚,唱道:“张广才出来迎面寒风,草木衰露为霜又到初冬。蔡伯喈求功名人去屋空,老的死少的走留下荒冢。老汉我是近邻情深义重,执扫帚来坟前打扫残松。”

这样一首开场曲渲染了寥落初冬、坟前布满残松的凄凉景象,也点明蔡伯喈一去不返,他父母千里孤坟的凄凉。这样萧瑟颓败的场景和后面李旺带来蔡伯喈考取功名、官阶显赫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张大公的愤怒。

这时,李旺穿着黑衣黑裤,头戴黑帽,仆人装扮,一路小跑登场了,他唱道:“奉命来把家书送,涉山登水步匆匆。前面岔道路不熟,那厢有位老公公。”

李旺向张大公询问通往蔡家府的路,张大公说这里只有蔡家庄,没有蔡家府。李旺说蔡老爷做了大大的官了,因此蔡家庄就要更名叫蔡家府。这一段对话非常搞笑,要演出李旺作为一个状元老爷的仆人那种趾高气扬的得意劲。于是张大公向李旺询问他家老爷姓甚名谁,李旺一直故弄玄虚,插科打诨,说自己老爷位高权重,普通人不可轻易提起他的名讳,念了可是要杀头的。李旺这样做的用意是渲染蔡伯喈的地位。在张大公的一再追问下,李旺最终超大声叫出了主人的名字——蔡伯喈!

张大公听到气就不打一处出来,在他心里,蔡伯喈就是抛妻弃家的不孝子。于是他把蔡伯喈离家的这六七年,他家里老父亲老母亲还有妻子赵五娘悲惨的生活,对李旺道来:“小哥哥,你在这荒郊野外,听我把蔡家事一一地说出来。蔡伯喈到京城把功名求拜,在家中辞二老竟不回来。他的父为他把双眼急坏,可怜二老双双赴泉台。赵五娘肝肠寸断无可奈,她剪下了青丝长街叫卖,她饥饿难忍跌倒在荒郊外。遇着老汉将她救回来,赠钱给她将芦席买,她十指尖尖扒土块,麻裙兜土将公婆埋。这样的贤孝媳美名常在,愧煞那做官的丈夫蔡伯喈。”

这出戏张大公是主角,李旺是配角。如果没有丑角李旺在旁边插科打诨,这出戏就是一折纯粹的道德说教戏,太正统刻板而让人索然无味。李旺的作用就是调节气氛,把悲剧内核喜剧化,不断推进情节,让观众在笑声中为赵五娘的崇高而感动,为蔡伯喈的无情而气愤,让社会伦常——忠、孝、节、义深入人心。张大公在这出戏里的作用与其说是一个友邻,更像道德的化身,一位道德法官,通过他的口来讲述赵五娘一个妇道人家极度贤孝,批判蔡伯喈满腹经纶却为了求取功名罔顾伦常让父母饿死家乡。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对这出戏如此盛赞呢?蔡伯喈虽没尽孝道,赵五娘却忍饥挨饿侍奉公婆,卖发葬公婆,又卖唱上京寻夫,见到牛小姐后也不争不抢。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贞洁贤惠、守节整齐、替夫守孝她都做到了,甚至把蔡伯喈应做的一个人都做了,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妇德之典范。众所周知,明朝社会识字率不高,国家想弘扬核心价值观,教化国民主要的途径就是戏曲。朱元璋开国以来,积极重建纲常伦理道德体系,一改元朝末年价值失序、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的社会状态。推崇此戏,是想发挥戏曲的教化作用。通过《赵五娘》在全国各地的演出,让忠、孝、节、义的观点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重建社会价值体系,使汉文化重归正统,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提供价值支撑。

随后,本折戏进入“打三不孝”阶段。李旺在本戏里念白多、唱腔少。想演好《扫松下书》,就要在念白上下功夫。作为表演旗帜的扬剧念白,分为官话和民话。和京剧、昆曲一样,达官贵人如帝王将相、秀才小姐讲官话,融合中州韵,讲究平上去入,抑扬顿挫,如佘太君、包拯、蔡伯喈等;小人物如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均说民话,也就是扬州方言,让人倍感亲切,诙谐有趣。扬剧丑角在绝大多数剧目里,都是说扬州方言的,太监、狱卒除外。在有的戏里,小丑通过数板、说绕口令展现口技,体现俏皮、幽默、乐观、滑稽的扬州劳动人民性格特征。《扫松下书》的李旺自然也是说扬州方言。

“打三不孝”这一部分主要是讲张大公让李旺拜祭蔡伯喈的父母,张大公说一句,李旺学一句。在戏曲里,这是一种“鹦鹉学舌”的表演桥段。因为李旺跟蔡伯喈身份不同、辈分有别,一字不差地学张大公说话只能错漏百出,两人一学一逗,让人忍俊不禁。张大公此处不仅仅是想让李旺拜祭,更是想在蔡伯喈父母坟头骂蔡伯喈“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说着做势拿拐杖打李旺。李旺代主人受过,满场逃窜,场景上是一个喜剧,主题上是一个悲剧。张大公对李旺的鞭打满足了观众对赵五娘的同情和对蔡伯喈的斥责,满足了“情景极悲、受众不悲”“角色极怒、受众不怒”的戏剧任务,在观众的笑声中传递了作者的价值观。

李旺的辩白是《扫松下书》里最经典的片段。《琵琶记》问世600年来,蔡伯喈的人物形象是非常有争议性的,一方面很多观众认为他是“三不孝”的大渣男;另一方面,部分观众认可他尽忠朝廷的形象。李旺说:他欲在家养亲,父不从;他欲辞官,官里不从;他欲辞婚,牛太师不从。

李旺通过“三不从”对张大公提出的“三不孝”进行辩白,表明蔡伯喈并非主观意愿的不孝,而是考取功名后,面对两难境界,无法抉择。李旺虽然是一个丑角,此刻却是老爷蔡伯喈的代言人,说出了蔡伯喈的心声。李密《陈情表》有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饱读之士在家孝顺父母,在朝才能忠于君王。蔡伯喈考取功名以后,一方面享受当丞相贵婿的荣华富贵,不愿提起老家爹娘,有些“虚伪”;一方面他确实想辞官、辞婚不能辞,身不由己。这样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形象引发观众无限思考。

张广才告诉李旺,赵五娘已上京寻夫:“你若见到你家少夫人,就说老汉说,倘若蔡伯喈认她,她就在京城度日;倘若蔡伯喈不认她……就叫她早点回来。小哥呀小哥,你可要记住了。”作为邻居,张广才无权要求蔡伯喈怎么做,但是他内心还是期盼蔡伯喈能“全忠全孝”,因此,他唱道:“你已知那少的寻夫,老的土中埋。我托你带口讯,给那蔡伯喈。你叫他早点回来,祭扫坟台。”

《赵五娘·扫松下书》是扬剧的骨子老戏,有几百年的传承。我少年时在戏校里就学过此戏,当时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导,把所有身段唱腔做足,对这出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理解不深的。后来我拜昆曲“继字辈”范继信老师为师,恩师对我深入地分析了《扫松下书》。他告诉我,小丑演员在这出戏里不是单纯滑稽搞笑的,而是通过诙谐的台词、幽默的表演,来代蔡伯喈辩白,代蔡伯喈受过,引出邻居张广才讲述他家乡遭灾、赵五娘孝感天下的故事。蔡伯喈荣贵到极致,他父母凄惨到极致,而赵五娘也贤孝到了极致,用喜剧的表现手法将一个悲剧故事让观众笑中带泪,引发深刻思考,这是小丑演员的责任。

猜你喜欢

扬剧大公松下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核潜艇
松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
请大公鸡帮忙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M4/3多面手新选择 松下GX9(搭配12-32mm镜头)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了不起的大公鸭
郑小祥:松下笔记本为专业人士精心定制
4K概念松下旗舰无反相机G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