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与第三乐章演奏分析

2023-09-05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触键奏鸣曲贝多芬

王 莹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在音乐创作领域,贝多芬有非常杰出的贡献,在他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奏鸣曲体裁的作品占据重要地位。《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编创的著名乐曲之一,其中,第一与第三乐章创作于1802 年,这首奏鸣曲中的作品极具浪漫主义精神,创作技法十分娴熟。作为贝多芬创作中期较为成熟的一首作品,音乐的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最能让听众深刻地体会到“贝多芬精神”中的顽强意志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部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热烈且具有力量感的音乐情绪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首作品的演奏能够带给听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作曲家个人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一)贝多芬的个人介绍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与钢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诸多体裁的音乐作品,包括钢琴曲、交响乐等,歌剧和变奏曲也极负盛名。贝多芬在音乐王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其人生却充满不幸。贝多芬的父亲对其非常严厉,他童年生活在严厉的管教中,这种生活环境与经历使他的性格倔强、敏感,其早期的音乐风格也透露出激烈、敏感的情绪色彩。按照其人生轨迹与创作流变,可以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音乐风格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中年时期的贝多芬不幸失聪,但这未影响他的创作热情,反而使他的音乐思想更为成熟,推动他创作了许多如《降E 大调钢琴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举世闻名的作品。

(二)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其童年生活经历、个人性格等息息相关,也离不开时代的影响,贝多芬的创作中期正值法国大革命,这一时期,欧洲社会正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各阶层都在变革,受这种时代变革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中非常明显地展现出追求自由、平等以及博爱的信念。《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一首音乐,作为非常成熟的音乐作品,风格非常独特,充满革命信念以及斗争意识。同时,音乐中也展现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强烈抒发了作者的个人感情。《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内容具有极大的思想性特征,其中,热情的音乐演奏展现了“暴风雨”的强烈,这与其充满转折的命运有极大关系,体现了作曲家生活与身体的变化。这首音乐在速度、节奏以及主题上都运用了较多新鲜的手法,琶音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各个乐章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二、演奏分析

(一)触键与音色

1.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的音乐形式较为独特,每个部分都有子章节的主题思想,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理解音乐的主题内涵,采用恰当的演奏技巧。结合古典主义时期对“触键”的要求,第一乐章的触键演奏不仅要结合母主题,更要注重符合当时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特征。在演奏第一乐章开始部分的呈示部时,要注重速度的对比,在速度变化的过程中注重触键力量的变化。在第一组琶音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力度“pp”的呈现,触键的角度要倾斜,并且,速度要慢,不能手指软、松散,指腹触键要感觉像是穿过琴键到达钢琴深处。同时,演奏过程中还要注重左手与右手的触键配合,在突出低音与高音的同时,音色不能因为手的变换而产生明显差异。在触键时,右手的a 音要缓慢,在指腹触键的同时,可适当延长时值,凸显音乐从远处传来的感觉,使呈示部召唤、叹息、呻吟的音乐感觉进一步凸显出来。Allegro 的二度变化音型增加了暴风雨来临前的意境渲染,在触键上更要注重声部的连奏,要高抬指反复慢练。

随后的乐句变化,crese 到sf,渐强地推动变化,带来一种紧张、激动的气氛。在演奏时要注重指尖触键的角度与力度,与前面的慢落键形成对比,其对于抬指的速度与力度都有较高要求。在演奏时,手腕要保持放松、灵活,为向上的推动提供力量。在sf 力度的演奏上,音色不要太炸,要与音乐的呼吸与向上发展相结合。同时,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要注意保持legato 的演奏时值,使之符合古钢琴演奏的音色与特点。

2.第三乐章

《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与其他乐章形成了明显对比,打断了之前“暴风雨”般的浓烈氛围。这个乐章充满了爱与柔情,展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中柔和的一面。这个乐章中,作者用了很多突然的“p”与“f”强调音乐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虚幻缥缈的美。因此,在演奏中的触键与音色变化要更加注重强调音乐的发展,体现音乐强调的重点旋律。这个乐章无论在主旋律中还是在伴奏音型上都出现了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音乐的明暗发展十分突出。在十六分音符的演奏上,要注重乐句的起伏,使音乐呈现更好的流动性。例如,乐章的主题是从弱起小节开始,在演奏时,手指的触键要柔和,大指的演奏力度要控制好,持续展现柔美的音乐感觉。在跳音的演奏上也要注意,不要演奏得过于跳跃,要柔和一些,要使之既符合音乐的发展也符合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特点。

(二)速度与节奏

1.第一乐章

贝多芬在《第十七钢琴奏鸣曲》中的速度与节奏运用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这是他创作风格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奏鸣曲的演奏中,一定要注重速度与节奏的关系,进一步展现音乐的发展。在第一乐章中,速度作为音乐语言的要素控制了音乐的整体进行,而节奏如同脉搏一般,推动音乐的整体发展变化,两个要素的合理配合使音乐具有自然而强烈的情感色彩。第一乐章出现了广板、快板以及柔板三种速度,极大地增加了音乐的戏剧色彩,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速度控制及与其他乐章的配合,尤其在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从第一小节到第六小节,作者在短短的六小节中将这三种力度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速度的变化上,结合音乐的发展使旋律形成对立又统一的特点。同时,乐曲中频繁出现了广板与快板的反复交替,对于这种反复出现的速度变化,在演奏中一定要控制好速度,配合节奏保持音乐的内在动力以及演奏的准确性。

2.第三乐章

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技术指标,正确的演奏速度能够使音乐的和声变化更加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展现音乐的发展。在《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一定要详细解读贝多芬的速度运用,速度运用不当会错误地诠释作者的创作意图。本乐章的速度标记为小快板,这种速度标记与之前的快板有所不同,不要弹得太快,演奏者要反复练习,理解这种速度的变化与运用。正确的速度是稍微快点,与前后的速度变化保持统一,进而将这些节奏流畅地演奏出来。这个乐章中出现了许多六连音,在这些音符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速度的统一,在保持速度的同时,不能过于拖沓,更好地展现音乐的形象与张力,也要注意节奏与速度的统一。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先分手慢练,然后再进行合手的练习,先保证节奏与音符的准确,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速度的提升练习。虽然这个乐章的节奏并不特别复杂,但是,由于速度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发展,一定要反复慢练。例如,在34—38 小节出现了较多的八度音程,这部分演奏要先分手练习,在放松的同时,手腕适当抬高,注意节奏时值的准确,保证每个音的清晰与力度控制,进而达到流畅演奏的效果。

(三)踏板

1.第一乐章

踏板能在钢琴演奏中改变音色,使音符显得更加圆润,增加音符的连贯性与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踏板的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的踏板标记以及和声的分析,正确运用踏板能使音乐旋律线条更加清晰,不会出现含糊不清的效果。在第三乐章的演奏过程中,踏板运用要非常细致。在谱例5 中出现了较多的三连音,这部分的演奏要注重三连音的音乐效果,每个三连音都像是雨水滴答落下,在演奏时,要注意音符的流出,每个音符的间隔要清晰明显,不能仓促拖沓。踏板的运用要非常平稳,在每个拍点换气时要有节奏地踩下踏板。尊重踏板的标记,并严格遵照标记的踏板技法进行练习,注意控制踏板的力度。例如,在谱例5 第一小节左手第一个音演奏时要踩下踏板,右手最后一个音弹下去的同时要松开踏板,后面连续小节的踏板要像呼吸一样连贯、自然。在运用踏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乐曲中的旋律、力度变化进行配合,丰富音乐的进行,更好地展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2.第三乐章

《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出现了很多十六分音符,在演奏这部分乐章时,踏板的运用不能过于追求气势磅礴的“暴风雨”式的音乐感觉,要注重旋律线条的清晰呈现以及干净利落的演奏风格。这个部分的踏板没有非常明显的标记,在踏板的运用上要注重踏板与主题的乐句衔接,要及时变化踏板,注重和声的变化,避免使旋律乐句变得嘈杂。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时,由于乐曲中的速度变化较明显,可以在第二个十六分音符出现时变化踏板,将前后乐句清晰地分隔开。第三乐章建议按照小节的和声变化更换踏板,结合乐曲的强弱力度变化改变踏板的深浅度,使音乐的旋律出现清晰明朗的变化,使音乐效果更加明朗、干净。

三、结语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巧妙运用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伟大作品。《第十七钢琴奏鸣曲》这一作品最大程度地展现了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特点,每个乐章的创作技巧都趋于成熟,并与前期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钢琴音乐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巧妙构思以及深刻哲理在《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与第三乐章中完美展现出来,这部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风格新颖,创作手法独特,将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展现在听众面前。分析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作品的思想情感,深入了解贝多芬中期作品的风格,更好地演奏作品。

猜你喜欢

触键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饥饿奏鸣曲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