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融产品研发、新媒体艺术创新、纪录片思维方面思考电视杂技文化节目的生产与传播策略(续)

2023-09-05陈晓伟

杂技与魔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杂技纪录片

文|陈晓伟

三、电视杂技文化节目的融产品研发策略

随着电影、游戏、流媒体、新媒体等对电视观众的分流,以及跨媒介、跨媒体融合传播的大趋势,近几年传统电视媒体纷纷开始整合各方面资源,研究如何生产出具有融合传播价值的节目。胡智锋早在2006 年发表的《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电视内容生产从“宣教品—作品—产品”的时代变化⑩,而当下的“产品思维”不仅只是迎合市场和观众,经过十几年的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创作要避免过度娱乐化和大制作带来的内容空洞,而要以传统文化活化为基底,利用技术变革内容风貌,生产出适合全媒体、多年龄段传播的节目产品。依托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主流文化和主流媒体也逐渐摸索出新的生产传播思路,广为青年人喜爱而走红的《国家宝藏》和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等电视文化类节目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为电视节目提供了“文化+”、故事化、纪录片创作用户交互和全媒体化内容生产等创作新思维,让以往枯燥的、说教的电视内容变为既传播主流文化又呈现亲民、活力的新面貌。

对于电视杂技节目的融产品研发,一方面从节目形式层面的生产来看,除了上文提到了用新媒体艺术来为杂技节目创造出与艺术情境相融合的特效、沉浸式故事场景、舞台美术效果及观看的“具身感”等,还可以引入AI 演员、AI 主持人增强节目传统与现代的反差感。亦或是邀请外籍友人、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作为节目嘉宾,以增强节目的国际视野和明星的粉丝效应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在节目制作和宣传过程中强化与网友的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在节目内容层面引入纪录片思维,培养文化圈层。杂技节目不应该只是杂技艺术的节目,还应该是杂技文化的节目,通过在节目中融入杂技的历史、人文和社会现状的深入展示,可以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杂技文化,也能意识到杂技艺术所面临的传播困境。当前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充满趣味性和文化底蕴的叙事建构,让中国传统文物工艺、美食、古建筑、古文化这些原本缺乏大众普及度的传统文化重现了生机,青年群体聚集的网络平台带动了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对发扬传统文化与弘扬文化自信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得许多小众的传统文化逐渐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认可。也是在“国潮”文化的推动下,纪录片纪录平民生活、讲述人文故事、还原真实历史、传承中华文化的艺术价值和融媒体文化传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电视文化类节目运用纪录片的创作思维和方式,以杂技节目为例,可以融合纪录短片创作培养青少年群体的圈层文化。

具体地讲,其一,以故事化的纪录片短片创作可以树立杂技表演者鲜明的个性形象,营造粉丝效应。通过对他们日常训练、生活及心理的影像记录,让观众更贴近杂技人的现实生活和经历。许多杂技表演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在学习杂技这一传统技艺的过程中报以怎样的理想信念、产生过什么样的矛盾心态及面临过何种现实抉择,一定各有各的经历和看法。以纪录的形式让青少年杂技艺人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关注传统艺术传承的现实问题,将会让观众对杂技表演者和杂技艺术产生更丰富更深厚的情感。同时,这些年轻人除了学习杂技,一定也和其他青少年群体一样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就如在《技惊四座》第二季节目中来自南京市杂技团的“向上少年”组合中就有一位年轻人特别喜欢看说唱节目,在艰苦的训练之余也会练习说唱来愉悦一下,而说唱元素也被用在了“向上少年”的介绍短片中。正如嘉宾们的建议,近年来“说唱”这类青年人非常喜爱且广为传播的青年亚文化可以加入到杂技表演中,从而产生一种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表演效果,大大增加了杂技表演的创新性和可看性。那么归根到底,电视编导如果将纪录片思维纳入到对节目的编排中去,不仅可以突出杂技表演者的个人魅力与集体的团结友爱,还可以从中挖掘到杂技艺术表演的创作灵感,间接推动杂技艺术创新。这种现实生活与艺术相连接的呈现会带动观众的情感,同时让杂技演绎更有力量也更有新意。

其二,以纪录片的创新形式可以复兴杂技艺术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特别是杂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很多杂技艺人游走他乡,以卖艺为生,在很多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中一定有在街头或马戏团看杂技演出的经历,只是由于杂技的传承和艺人生活保障的问题,流动杂技团已经几乎在乡镇和农村销声匿迹了,在城市里也逐渐成为难得一见的奇观艺术。那么,通过真实的纪录、故事化的讲述及人物采访等形式,走进杂技之乡和杂技团,将杂技艺术表演之外的东西展现出来,可以起到弘扬杂技文化、传播杂技知识,用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文艺传播的作用。

其三,以纪录片创作可以丰富节目品牌的流媒体传播形式。现在有许多流媒体自己出品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在正式节目以外,还会创作与人物有关的生活化纪录片,随着观众对表演者或嘉宾生活一面的关注与好奇,不仅能够带动节目正片的观看量,还能强化节目内与节目外的联系,使表演者更具有粉丝效应。通过他们带来的粉丝关注,间接带动同类文艺节目的创作,对文化传播来说是一种适应融媒体传播形态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流媒体上传播的次生产品,还能够通过二次剪辑在短视频平台和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在这种更广泛的融产品传播影响下,通过呼吁民间杂技艺人的个人创作、上传作品到网络等方式推广、选拔,让这些民间杂技表演者也能成为新节目的嘉宾,进行新的节目品牌的打造。

结语

融媒体产品研发虽已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新理论、新方法,但是落实到实际创作中,针对如何创作出具有适合节目内容本身的研发策略还需要继续开动创新思维。对比其他较为成功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杂技节目还未突显出杂技艺术的独特性和审美需求,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呈现、主题创意和亟待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上仍有症结。在媒体融合与新媒体艺术广泛影响影视文艺创作生产的时代,杂技文化节目不仅需要一个大放异彩的风口,更要从同类文化节目中突出自身的艺术优势。既要让杂技的艺术性与电视的艺术性合力创新,结合新技术创作出增益杂技表演艺术性的影像艺术,实现电视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同时也要借鉴其他电视节目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生产与传播新思维,让杂技艺术这一传统艺术适应时代媒介的发展,在青少年群体中建立一个属于自身的文化场域和粉丝圈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笔者看来“文化现代化”何其重要,中国杂技艺术应该抓住时代发展的风口,重视全媒体化的融产品开发,向其他融合式发展已经卓有成效的文化节目甚至文化产业借鉴经验,打破传统艺术的传播壁垒。

注释:

⑩ 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年第1 期,第23-25 页。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杂技纪录片
杂技表演
浅析创造力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老鼠演杂技
安全行驶千万不能儿戏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