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贡杂技团为例,探索“杂技+”如何破题由技入艺
2023-09-05罗海斌廖晓燕
文|罗海斌、廖晓燕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杂技艺术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注重主题性和思想性,要在杂技创作中厚植文化根基,借助多元跨界,以“杂技+”的形式促进杂技舞台艺术更好地表达、传播、展示文化自信。
注重内容表达、情感共鸣
传统的杂技几乎一直靠单纯“炫技”吸引观众,而其他艺术门类经过发展,在“技”之外塑造角色、讲述故事,不仅作品有了情感表达,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传播和发展。近年来,中国杂技界及各大演艺团体不断创新和总结,大胆打破创作藩篱,赋予杂技主题性、思想性,与观众达到共鸣。经过不断探索,自贡杂技团以“杂技+地方文化”“杂技+非遗”等进行创新,让杂技艺术在内容上产生更多表达。
开启“杂技+”创作新局后,自贡杂技团的主创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耕本土文化,丰富杂技节目内涵,创作出杂技儿童剧《恐龙馆奇妙夜》、红色情景剧《前进·闪闪的红星》,红色题材杂技节目《绸吊·旗帜》、乡村振兴题材的《顶板凳·中国龙》、盐业历史题材的《爬杆·辊工情》、青少年题材的《倒立·哪吒》、“抗疫”的情景杂技《把最坚硬的鳞给你》等一批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能讲故事,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比如,自贡杂技团在《双人技巧——父亲》的创作中,就把一个传统的双人杂技节目编创成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有思想、有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女儿成长的三个阶段展现出父爱如山、父爱无私的伟大。从天真萌娃到顽皮任性,从青春叛逆到感恩之心,一路走来,父亲的肩膀一直托着女儿飞翔的梦想。这个节目推出后引发了观众共鸣,观众纷纷表示“改变了对传统杂技的认识”。
多元跨界展现舞台魅力
过去杂技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身体和道具来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重点是技巧和难度,但当表演向内容表达转变后,就必须匹配与之相符的舞台呈现力,这时就需要“杂技+其他艺术”了,比如“杂技+舞蹈”“杂技+戏曲”“杂技+话剧”等等。这种多元跨界的表现形式可以在刷新技巧难度的基础上作美学延伸,在丰富节目内涵呈现方式的同时提升节目观赏性。
在创作中,自贡杂技团积极联合其他艺术门类同台献艺,尤其对那些已经成熟或被人熟知的作品进行再创作时,更会探索如何利用多元跨界的形式进行独特表达,使杂技与其他艺术相得益彰,以展现杂技艺术的舞台魅力。
拓展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21 世纪90 年代起,自贡杂技团开始在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进行演出,至今已出访了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等40 余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两次获得“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自贡杂技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契机,借助四川自贡彩灯“点亮全球”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演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总结了很多经验,明确了自贡杂技团的发展方向。以往自贡杂技团在演出中更多采用的是单一性的表演方式,也就是将一个一个单独的杂技节目组成一台晚会进行表演,后来慢慢发现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有着更多的需求,他们更希望通过杂技艺术来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近些年,自贡杂技团探索将中国的文化背景融入杂技节目的创作和表演中,比如将杂技艺术与中国戏曲融合,或者结合武术来演绎,甚至还加入一些地域文化,以期实现技艺并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线上展演开启杂技演艺新模式
自2020 年底开始,中国杂技的演艺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海外演出几近停滞。但是,中国杂技界并没有消沉,而是在探索中开启了杂技演艺传播的新模式。比如,自贡杂技团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打造“云模式”等演艺新生态。2021 年和2022 年连续参加了“文化中国——华星闪耀”加拿大春节联欢晚会;2022 年参加了第四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文化艺术节网络直播;2022 年入围参加了第七届西安国际儿童戏剧节网络展演活动,并荣获优秀剧目奖;同年通过“一元”国庆看大戏网络展演成功吸引了超过百万的关注量,海外媒体争相报道,在实现线上收益的同时扩大了杂技团的影响力,不仅使海外华侨、华人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享欢度国庆的喜悦,也通过网络这种新颖的传播形式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随着演艺市场的逐渐复苏回暖,2023 年春节,自贡杂技团重点结合文旅项目打造精品节目,围绕自贡“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彩灯之城”等地域特色,积极探索通过“杂技+”破题由技入艺的新形式,深挖井盐文化、恐龙科普、自贡彩灯的文化内涵,将杂技技巧巧妙融入其中。例如,结合古盐道码头打造了实景演出《盐路向天边》、将杂技儿童剧《恐龙馆奇妙夜》带到恐龙博物馆进行演出、驻场中华彩灯大世界表演主题演出《盐街灯市》等,这些表演结合了地方特色,通过人们喜爱的杂技艺术形式来演绎地方特色风情,不仅受到了外地游客的一致好评,促进文旅市场蓬勃发展,更有效地实现了技艺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