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杂技的地域特色探究冰上杂技的创新发展

2023-09-05杨帆

杂技与魔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包容性杂技民俗

文|杨帆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文化艺术产品的内涵化、多元化、差异化、国际化成为了艺术生产和创新的重要指标。杂技艺术也乘时代发展之机,进入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涌现出诸多具有创新特色的杂技艺术形式和优质作品,其中地域特色的彰显成为艺术创新和品牌打造的重要突破口。在众多创新成果中,冰上杂技的出现刷新了大众对杂技的固有印象,丰富了艺术审美的多样性,拓宽了杂技艺术的国际视野。

由黑龙江省杂技团原创的冰上杂技,将冰雪文化与传统杂技艺术有机结合,在杂技本体的基础上融合地域特色进行了大胆创新,成为艺术创新、技术创新、审美创新的新型文化艺术产品,具有“惊险奇美绝”的艺术特色。如今,冰上杂技即将度过成长期,逐渐步入成熟期,在文化艺术维度和市场维度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对其地域特色的多维度、多层次剖析,理应成为探其基石、固其根本、焕其光芒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的地域性

人类的艺术发展已经走过了数千个春、夏、秋、冬,从起初对自然的敬畏而诞生的膜拜、对理式世界的崇敬而进行的模仿,基于沟通娱乐而产生的游戏、基于生产生活而流露出的形式等,古今中外已经诞生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形式、不同内涵的多种多样的艺术。当下的艺术创新难度较过去显得更加艰难,这不仅表现在艺术形式在现实世界中看似接近饱和的状态,也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艺术形式透过科技进入虚拟世界,而这个虚拟世界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无限倍之大。在这看似广阔的空间中,表面上看艺术创新超越了固有模式具有更大的可能,但同质化现象层出不穷。从理论上看,当内容表达达到了一定的广度,情感支撑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艺术的展现就具有了足够的空间,艺术创新也能透过内容和情感得到具象化的形式创新。但实际上,在艺术表达中,个性化的展现始终难以达到差异化的效果,以至于难以创新。而艺术脱离地域性则是原因之一。

艺术的发生、发展,必须服从和适应某一地域民众的审美传统和习惯,这是一种规律。久而久之,扎根于某一个地方的艺术,便形成了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道德观念、生活形态,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适应的艺术风格。①笔者认为,艺术的地域性在宏观上大致体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时代、民族情怀、历史文化等,在微观上可体现在语言、观念、民俗、信仰等。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艺术生产与创新需要根植于文化基因当中,而这种文化基因需要到艺术所在地域中去寻找,这要求鲜明特色且发展潜力较大的艺术形式应具有相互关联且互相作用的地域特色系统。

二、冰上杂技的地域特色系统

1.自然性和人文性

苏格拉底时代的艺术“模仿论”,认为艺术的诞生源自于对理式世界和自然界的模仿。到了亚里士多德时期,这种观点得到升华,认为艺术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除此之外,艺术起源还包括了“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究其根本都离不开自然与人文的互动,这主要体现在该艺术形式诞生地的地域特色。

冰上杂技诞生于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省。这里资源丰富、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了来自大自然的珍贵馈赠——冰雪。人们透过冰雪讲述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为这片黑土地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冰是透彻坚韧的、雪是纯洁无瑕的,古有自然形成的冰雕玉琢,今有“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人们与冰雪的互动,在雅兴之外更多地寄托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山河壮丽的家国情怀。在大自然与人的互动中,冰雪文化应运而生。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用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②

冰上杂技立足于冰雪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地域自然资源进行了模仿和人文化的创新表达,如“冰上高跷”犹如丹顶鹤伫立,更似人们对生命成长的憧憬、对超越极限的追求;“冰上花盘”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在冰雪世界绽放的婀娜,又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光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冰上空竹”在冰面行云流水的运动中既体现出冰雪的坚韧与温柔,更彰显了冰雪运动美的力量。

如果说冰雪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那么冰上杂技很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契合,是人类与自然互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人类向自然模仿学习的本能,同时洁冰瑞雪也能长久地激发着人类的智慧和热情。

2.历史性和民俗性

一方面,黑龙江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远古人类活动的迹象,它的名字也取自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为这片黑土地赋予了厚重丰富的历史背景。历史长河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素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冰上杂技剧目生产的灵感源泉,冰上杂技的出现就是借由这种源自冰雪的新型艺术形态传播着冰雪文化发源的历史内容,以此成为黑龙江历史故事现代化表达的一种创新手段。可以说,冰上杂技的地域特色和其历史性是相互的,历史发展孕育出冰上杂技的形态,冰上杂技艺术化讲述地域历史发展的故事。

另一方面,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孕育出较为丰富的民俗瑰宝,也成为了冰上杂技艺术创作不可替代的源泉。如赫哲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演着“冰河上的渔猎”。冰上杂技作品《乌苏里船歌》中,演员们脚蹬冰刀,身着赫哲族服饰,在冰舞台上自由起舞,就艺术化地再现了赫哲族渔民凿冰捕鱼的全过程。与其说这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不如说是对地域民俗深刻且自信的诠释。

地域特色的历史性和民俗性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冰上杂技的艺术内涵表达更加深刻。丰富的历史内容是艺术生产和创新的宝贵资源,冰雪文化温床上的地域民俗文化也是冰上杂技形成差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差异性和包容性

实际上,冰上杂技地域特色的差异性和包容性是建立在冰雪文化的特点之上的。冰雪文化独有的符号特点使其成为众多文化形态中耀眼的存在,根植于冰雪文化的冰上杂技亦具有较强的差异性特点,无论从技巧、造型,还是叙事、抒情,都有着异于同类艺术形式的辨识度,这也为冰上杂技品牌打造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在其差异性之外,冰雪文化还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冰上杂技来说,地域特色的包容性至少展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包容性,二是艺术包容性。所谓文化包容性,根本在于冰上杂技的诞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文化特点。哈尔滨将外来文化进行了有效地转化,并因多元文化魅力而享誉世界。比如,哈尔滨那闻名世界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就是巴洛克建筑的中国化转化。所谓艺术包容性,除冰雪文化那种吸纳与转化的能力之外,还反映在杂技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兼容,冰上杂技更是如此,它在冰面上的演绎兼具杂技本体的力与美、刚与柔、巧与特、惊与险,还有它独有的速度感、律动感、线条感、坚韧感等,更容易与其他艺术形式碰撞,产生不一样的火花。2019 年2 月,冰上杂技代表作之一的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该剧就是冰上杂技包容性的重要体现。它是以黑龙江省杂技团原创的“冰秀”艺术为表现形式,融冰雪文化、历史文化、俄欧文化、时尚文化于一体,使冰雪与城市、演艺与技艺、情感与故事、历史与现代实现了完美的融合③,完美诠释了冰上杂技的包容性对多元文化的吸纳和转化能力。

三、地域特色为冰上杂技提供发展契机

冰上杂技的地域特色系统中,自然性与人文性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和审美空间构成了形式与情感维度,历史性和民俗性作为内容素材和文化内涵构成了结构与叙事维度,差异性和包容性作为个性符号和融合空间构成了品牌与创新维度。这三个维度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冰上杂技发展创造出更多可能。透过对其地域特色的研究不难发现,在诸多要素中存在着尚可深度研究的内容,或将成为冰上杂技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与市场和观众的互动中,差异化的另一种推动力便是对技术升级、材料升级、演出细节升级的诉求。技术和材料的创新是能够不断与市场进行互动的,在互动中产生更多和更高的需求。④冰上杂技的技术材料可以理解为技巧、服装、道具等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存在于其地域特色自然性和人文性的部分,也就是代表造型要素和审美空间的形式与情感维度,而另一部分存在于民俗性中。如果把这些极具特点的要素大胆应用在技术材料创新上,或许能够在现代化舞台艺术中呈现出更加震撼的效果,甚至可以借由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创新舞台展现方式。如新型冰鞋、冰上道具的研发等,对自然要素的模仿,对名胜古迹、地标建筑的抽象化、冰雪化、情境化展现,对民俗传统的现代化、科技化展现等。同时,技术材料的突破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创新,更多的是有可能作为冰雪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延伸及产品衍生的重要素材。

另一方面,随着冰上杂技市场化的不断完善,其地域特色的差异性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印证,其包容性在文化包容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彰显,已能体现在众多作品中。但其包容性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作用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还是与新媒体的互动,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这也是冰上杂技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冰雪艺术创新的突破点。

四、结论

在冰上杂技的地域特色中,自然性和人文性构成了形式与情感维度,黑土地的自然资源是冰上杂技技巧创新、造型创新的蓝本,不断突破现有形式的基础;龙江儿女的性格魅力、精神面貌使其艺术表现更具有“冰天雪地之中”生命的力量。历史性和民俗性构成了结构与叙事维度,大量的历史素材为冰上杂技的叙事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支撑,亦可在时间空间上作为叙事的构架;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性为冰上杂技提供着具有明显符号特征的文化要素,在增强其趣味的同时,也为差异化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来源。差异性和包容性构成了品牌与创新维度,冰上杂技特有的艺术符号不断深化,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美学魅力,在差异性的作用下使其品牌形象垂直发展;与此同时,冰上杂技由地域特色冰雪文化而来的包容性也为其在横向空间提供了与诸多文化、艺术元素融合、转化,进而达到创新的可能。

冰上杂技的地域特色系统中,形式与情感维度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结构与叙事维度的民俗要素,为冰上杂技技术材料层面的技巧创新、道具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可借鉴、可持续的灵感源泉;在品牌与创新维度中,包容性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兼容创新,也将为冰上杂技的创新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与亮点。

注释:

①吴斗:《艺术的地域性特点与媒体作用》,《戏剧之家》2003 年第4 期,第36-38 页。

② 刘建廷:《冰雪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1 期,第119-122 页。

③许诺:《赏冰景看大戏:二十余场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燃爆大年激情》,2019 年2 月6 日,https://m.dbw.cn/lvyou/system/2019/02/06/058148410.shtml。

④ 庞仲博:《冰上杂技的市场可供性分析——以2019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冰上杂技剧〈冰秀·寻梦〉为例》,《杂技与魔术》2019 年第4 期,第22-24 页。

猜你喜欢

包容性杂技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民俗节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老鼠演杂技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