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简繁体转换问题探究及解决建议

2023-09-05西泠印社出版社王一帆

中国篆刻 2023年6期
关键词:总表规范字异体字

西泠印社出版社 王一帆

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繁体、简体、异体、俗体等各种字形。历代流传下来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经典碑帖,也处处是繁体字或异体字等字形。要理解、学习这些古代经典,认字是基础。但目前从九年义务制教育到大学书法专业教育,都没把简繁体转换当成一个教学要点来展开。基础知识的缺失,给书法创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很多书写技法比较好的作者常常因为作品写错繁体字而在展览中落选。成年人尚且如此,如何使学生掌握并学会简繁(异)转换,就更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繁体字、简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及区分方法

讨论繁体字、异体字、简体字的转换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楚这三者的概念。《汉语大词典》对它们的解释是:“繁体字”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字;“简体字”指笔画比原通行字较简单的字;“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即俗体、古体、或体之类。这里繁体和简体的概念是相对“简化”行为提出的,都指出汉字经过了简化。异体字的称呼从1955 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开始提出,是与正体音、义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字形。有学者把异体字分为“异写字”和“异构字”,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造成的形体差异称为异写字;任何情况下,音、义、用相同,而部件、部件数量、部件位置、部件功能等方面至少有一项存在差别的一组字,称为异构字。

我国文字改革的基本路径及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传承字进行整理、简化。1955年,推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根据该方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制定了《简化字总表》。总表分为三个表,表内所有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后面,都括注了原来的繁体。第一表收的是350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收的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的是1753个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三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1986年,国家语委调整个别简化字,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常用字表》包含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规范了中国大陆的印刷字形标准,恢复了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了的15个异体字为规范字。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并定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该表分为三级字表,共收字8105个。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的,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字用语……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一般情况下,汉语文出版物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同时又在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影响中小学生繁简体转换能力的根源

从以上情况看来,造成中小学生繁体字认字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政策原因。我国通用、推行的汉字是规范字,是简体字,除了文物古迹、古籍、书法和篆刻作品等,社会面很少能见到繁体字。(二)教材原因。九年义务制教育课本是依据《语言文字法》用规范字编写的,全国现行使用的各个版本的《书法练习指导》是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严格依据教育部2013 年1 月25 日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编写的。就繁体字识字、繁简体转换、语文课笔顺与书法字笔顺不同等问题并没有单独设置章节讲述。书法教材编著者为了避免给正在学习规范字的小学生带来字形不一致的困扰,也尽量少选繁体字或异体字作书法范字。

翻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可知,其对中小学生每个年级的书法学习目标与内容均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如:硬笔学习要掌握哪些,毛笔学习要掌握哪些;小学3-4 年级、5-6 年级学习什么;初中阶段训练什么,高中阶段的目的又是什么。着重强调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书法的运用。

繁(异)体字学习方法及配套的措施建议

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必须要遵守,小学生规范字先入为主的意识已经形成,如何将简体与繁体衔接,并补充好转换知识,是中小学教育要解决好的问题。这将是中小学生“读原著”“学原文”、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沿着汉字简化的路径反向学习繁体和异体,或许是当下熟悉繁体和异体字最有效的方法。《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关于异体字整理、界定字数最多的表,内列异体字810 组,每组少则列1 字,多则列5 字,共包含1055 个异体字。若减去《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淘汰的15 个异体字,也还有1040个异体字。对这个表进行学习,可以让我们熟悉一个字的至少一种异体写法,给识读古文碑帖带来帮助。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也详细阐述了三个表的具体内容,我们对其分类进行反向理解,可以给繁体字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表列出了350个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意为这350 个字对应的繁体没有繁化规律,是需要单独记忆的;第二个表列出了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 个简化偏旁,这相当于给我们列出了146 组有规律的“字根”,只要掌握了这些简化字和偏旁后面括号里的繁体写法,我们自然能以此类推,拼出其他字的繁体写法;第三表是根据第二表得出来的简化字,跟我们对第二表的反向运用是一样的道理,这里列出了1753 个简化字的繁体写法。这样算下来,通过《简化字总表》我们至少能学习到2235 个简体字的繁体写法。而在2013年推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后,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列出了3120 个简体字及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内含2574 个繁体字和1023 个异体字)。通过熟悉这个表,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繁体字及异体字,在脑海中形成对照关系。

通过字表,诚然可以快速了解,但在具体的使用时,还需要查字,根据字典中义项的不同,选择对应的繁体字来使用。很多人经常会“余”“餘”“后”“後”等不分,导致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用字,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对繁体字进行理解记忆。

学习繁体字、异体字的方法已经清晰,在实际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我们还要解决“什么时候学?”和“怎么学?”的问题。除了教育部门的施策,出版单位、教材编写者、教师在教学用书、教材编写、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该组织出版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简体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工具书。目前中小学生的工具书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主,前者轻便收字较少,后者笨重收字太多,而且义项解释较复杂,均不适合学习书法时使用。出版单位可以在出版类别上更加细化,针对书法用字,出版一些浅显易懂的字典帮助书法学习者正确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其次,教材编写者应针对简繁体转换的问题设置专门的教材栏目或者对应课程。虽然《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没有专对此问题做过要求,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和书法在日常书写中的运用效果,教材编写时可以在这方面适当侧重。比如,碰到繁体或异体字时,在旁边的释文处除了标示繁体本字,还可以用括号或者加星号等方式表示其对应的简体,甚至可以标出其读音或者解释。

再次,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上有序安排,繁体字识写应该略晚于简体字识写。一二年级的书法练习尽量参照语文课本书写规范字。从三年级开始,提出繁、简体和异体字的概念,并适当讲解课文中碰到的繁体字字义,重点点出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各项字义。

总的来说,中小学书法中的简繁体转化教学应顺应规范字先入为主的现实情况来展开,多抄写多查字,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反之,操之过急则容易导致简、繁两套字被学生混用,影响教学效果。以上这些举措,需要主流文化的倡导和教育、出版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我们坚信,简繁转换能力不仅是孩子学习经典碑帖、阅读古籍需要具备的基本功,也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打通的童子功。

猜你喜欢

总表规范字异体字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300 规范字口诀(四)
300规范字口诀(五)
300规范字口诀(二)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写规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