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影响

2023-09-04杨臻张大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权重

杨臻,张大红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退耕还林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截至2021年底,中国政府退耕还林工程累计投入资金已达5 438亿元,退耕还林面积达到530万hm2。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中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上升超过4个百分点;全国林地面积增加超过500万hm2[1-2]。退耕还林除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外,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包括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粮食生产上社会主要关注面有:退耕还林是否会很大程度影响粮食产量[3]。实施过程中,怎样平衡保护环境与粮食生产的关系[4-5]。在农民增收上,由于国家采用向农户提供补贴(粮食、苗木、现金补助),带动农户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6]。因此能否实现退耕还林下的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也广受学界关注。

LÜ等[7]使用对数平均除数指数模型对黄土高原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不会对地区的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应继续长期实施。苏冰倩等[8]对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进行研究,采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与EXCEL数据库技术,指出西北退耕还林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大。时亚坤等[9]运用粮食自给率指数,评估粮食供给风险,认为黄土高原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行,不会导致该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下降,当地应考虑继续在20 ℃以下的山地实施退耕。刘璨[10]运用1998—2007年中国的退耕还林数据,构建粮食生产具体模型,分析认为,应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区域结构,进而对西部地区进行政策倾斜。LI等[11]通过构建关于粮食生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得出补贴政策有助于粮食产量的长期增长。

有学者认为,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是积极的。徐彩瑶等[12]提出,要建立更具备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提升退耕还林区的造血能力。黄杰龙等[13]采用经过Box-Cox转换的模型得出,贵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放松间种约束”政策的实施效果上看,不仅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实现和巩固,而且利于贫困山区脱贫目标的实现与巩固。ROTIMI等[14]用空间树的方法分析,指出尼日利亚应防止不必要的森林破坏,科学合理运用森林资源,采用生态补偿,以实现研究区的农民增收。王庶等[15]通过双重差分法,认为农民增收的主因归功于退耕补贴;缺乏退耕补贴,农民增收效果将会不佳。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是消极的。HUANG等[16]采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得出退耕还林对岷江上游农户家庭减贫的效果甚微,建议调整方法来兼顾生态保护和区域农民增收的结论。GAO等[17]认为,退耕还林会一定程度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不利于实现农民长效增收。汪阳洁等[18]构建农户在农业投入与非农就业之间选择的行为模型,研究得出,单靠退耕还林补贴,无法长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段位等[19]认为,退耕还林成功的关键,在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将参与工程农民的收入实现多元化,从而确保工程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现有退耕还林的研究文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国家重点产粮省份,退耕还林对省份支农与产粮效益的评价,当前文献中鲜有涉足;二是当前文献中,多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的影响,但缺乏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三是运用统计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带来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粮食主产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10个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评价其2011—2020年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相结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河南省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河南省的10个市(区),河南省对退耕还林的补贴标准是:2011—2017年退耕还林年补助1元·m-2,从2018年开始,以5年为一周期,第1、第2年为4.5元·m-2,第3年为3元·m-2,第4、第5年为2元·m-2。此外,在其他方面,河南省退耕还林财政补助种苗造林费补助3元·m-2;退耕还草补助8元·m-2,财政现金补助6.8元·m-2、种苗种草费补助1.2元·m-2。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10个市(区)依照10年间年均退耕还林面积进行划分。标准为:年均退耕还林面积在0.5 km2以下的市(区)为退耕还林面积小的地区,包含安阳、济源;年均退耕还林面积在0.5~1 km2的市(区)为退耕还林面积一般的地区,包含郑州、三门峡、许昌、平顶山;年均退耕还林面积在1 km2以上的市(区)为退耕还林面积大的地区,包含洛阳、南阳、商丘、周口。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202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郑州统计年鉴、洛阳统计年鉴、南阳统计年鉴、商丘统计年鉴、三门峡统计年鉴、许昌统计年鉴、安阳统计年鉴、周口统计年鉴、平顶山统计年鉴、济源统计年鉴和2012—2021年河南省林草厅、十地市林草局的公示数据以及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地市政府办公室的公示文件。选取的指标体系为退耕还林影响下的农民增收与粮食生产。部分年份缺失数据用估值法填补[20]。考虑到数据收集的完整性、难度与实证分析的难度,故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为2011—2020年河南省退耕还林相关数据。

1.3 研究方法

当前对效益评价的方法有熵权法、TOPSIS法、灰色关联法、耦合分析等方法[21]。本研究需对河南省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指标进行赋权分析与评价得分,而在众多研究方法中,熵权法可有效对指标进行赋权,TOPSIS法可对指标接近目标进行评分。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先运用熵权法计算河南省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效益的影响指标权重;再运用TOPSIS法,计算出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影响指标的得分[22-23]。通过比较得分来确定指标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分数越高,效益越好。最后根据EXCEL数据库处理技术,对选取指标数据进行分析[24]。本研究选取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效益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1.3.1 根据熵权法确定权重 熵权法,原为物理学名词,现多用于目标决策与综合评价。通过确定指标权重,使数据信息反映现实时更精确[25]。本研究熵权法计算权重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

第二步,计算第i个年份,第j个指标值的比重:

(3)

第三步,计算指标信息熵:

(4)

第四步,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Cj=1-Ej

(5)

第五步,计算指标权重:

(6)

式中:Aij为第i个年份,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A′ij为标准化值;max{Aij}与min{Aij}为第i个年份,第j个指标的最大和最小值;Pij为比重数值;Ej为信息熵数值,若Pij=0,定义Ej=0;Cj为信息熵冗余度数值;Mi为指标权重数值;k=1/lnt,t为评价年数,k为常数,n为指标数。

1.3.2 构建TOPSIS模型 TOPSIS模型,即 “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26]。是一种距离综合评价方法,依照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接近程度而进行排序。基本思路:假定正、负理想解,测算各个样本与正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与理想方案之间的得分。最后对评价对象的优劣排序[27]。本研究中TOPSIS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行指标同向化、标准化处理,并计算相应的权重。具体计算:与熵权法结合,计算权重。并去除主观因素得到权重向量M和标准化矩阵A。

第二步,M与A相乘后得到加权后的规范化矩阵B:

B=(bij)n×m=(aij×mj)

(7)

第三步,确定正负理想解。正理想解:各指标都达到样本中最优的解;负理想解:各指标都达到样本中最差的解。步骤为:

正理想解:

(8)

负理想解:

(9)

第四步,计算各样本距离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10)

(11)

第五步: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Zj。Zj取值范围是:[0,1],越贴近1,表示样本评分越好[28]。具体标准见表2:

表2 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效益影响的评价标准

(12)

2 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河南省退耕还林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现在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主要步骤:首先根据10个市(区)的原始数据按公式(1)、(2)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满足条件的正、负向指标;再根据公式(3)得出不同年份指标值的比重;根据公式(4)、(5)计算不同年份信息熵和信息熵冗余度;最后根据公式(6)计算出河南省退耕还林开展状况的10个市(区)二、三级评价指标权重。

完成权重计算后,进行TOPSIS模型构建。得到权重向量和标准化矩阵后,根据公式(7),得到加权后的标准化矩阵。再根据公式(8)、(9)确定正负理想解;根据公式(10)、(11)分别计算出2011—2020年河南省退耕还林开展状况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根据公式(12)可计算出河南省退耕还林开展状况的得分。

2.1 指标权重

由表3可知,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指标权重中,退耕还林面积小的地区:安阳、济源权重最大的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权重最小的是农业从业者数量。退耕还林面积一般的地区:郑州、三门峡、许昌权重最大的是耕地面积;平顶山权重最大的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权重最小的是农业从业者数量。退耕还林面积大的地区:洛阳、南阳、商丘、周口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权重最大的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权重最小的是农业从业者数量。这表明,退耕还林对河南省各退耕还林标准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最小的因素是农业从业者数量[29]。即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粮食产量。

表3 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指标权重

由表4可知,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农民增收指标权重中,退耕还林面积小的地区:安阳、济源权重最大的是退耕还林年补助金额;最小的权重,安阳为森林面积,济源为退耕造林面积。退耕还林面积一般的地区:郑州退耕还林影响农民增收权重最大的是农村年人均支出,三门峡、许昌、平顶山权重最大为退耕还林年补助金额;郑州、平顶山的权重最小为森林面积;三门峡最小为林业生产总值;许昌最小为退耕造林面积。退耕还林面积大的地区:南阳、周口权重最大的是森林面积;商丘最大的是林业生产总值;洛阳权重最大的是退耕还林年补助金额;洛阳、商丘权重最小的是森林面积;南阳权重最小的是退耕还林年补助金额;周口权重最小的是农村年人均支出。说明总体上,河南省退耕还林各标准地区影响农民增收的最大因素是退耕还林年补助金额;最小因素是森林面积。

表4 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农民增收指标权重

2.2 农民增收、粮食生产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5和图1可知,河南省10市(区)2011—2020年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的得分上,郑州、商丘、周口3市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余7市(区)2011—2020年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郑州、商丘、三门峡3市2020年的得分均小于0.5,其余7市均大于0.5。2020年粮食生产得分最高是许昌的0.759,最低是郑州的0.402;与2011年相比差距最大的是安阳。总体而言,河南省退耕还林面积一般的地区与退耕还林面积大的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效益下滑,但整体粮食生产效益上升;退耕还林面积小的地区粮食生产效益上升。研究中个别市出现粮食生产效益持续下滑的问题,需引起重视[30]。其中,前文中计算的权重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表5 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指标得分

由表6和图2可知,河南省2011—2020年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得分上,郑州、南阳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余8市(区)2011—2020年整体得分呈上升趋势。郑州、洛阳、南阳、周口4市2020年的得分总体低于0.5;表明工程对4市农民增收的效果不佳。其余6市(区)均在0.5以上。说明退耕还林工作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2020年得分最高是许昌的0.741,;最低是郑州的0.376;与2011年相比得分落差最大的是平顶山。

表6 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影响农民增收指标得分

从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得分的比较上看,除商丘、周口两市之外,其余各市(区)整体上均保持同方向变化。说明退耕还林影响下,河南省退耕还林影响下,各标准区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效益总体上也呈现出同向变化的趋势。商丘与周口两市均呈现出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得分整体下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得分整体上升的情况。

3 讨论

1)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也是退耕还林的重要目标[31-32]。针对如河南省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省份进行退耕还林经济效益评价,有利于找出粮食主产区省份面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这对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10市(区)2011—2020年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整体上起到了积极效果。但退耕面积大的个别地区存在粮食生产效益波动较大和持续下滑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33]。

2)退耕还林整体上对农民增收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河南省10市(区)退耕还林工程在2011—2020年,各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整体上取得了积极的效益;但也存在部分农民增收过度依赖年退耕补助金现象和粮食生产受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影响较大等问题[34]表明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

3)河南省10市(区)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整体上呈现正向变化关系。首先,平衡退耕还林任务与粮食生产要求,切实守好“粮食安全红线”,是河南省的重要战略任务[35]。因此河南省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还需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增长。其次,由于单一的政府补贴方式不能完全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实现,故需充分考虑农民的异质性问题,并引导农民从事非农就业来保障退耕还林的进一步开展[36]。

4 结论

1)从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指标的得分上看,郑州、商丘、周口三市整体得分下降,其余7市(区)整体上升;郑州、商丘、三门峡3市2020年得分小于0.5。而其余7市(区)大于0.5。说明河南省各退耕还林标准区粮食生产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地区状况不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粮食作物的种植投入,平衡好与经济作物种植的关系。

2)河南省经济大市在退耕还林时,农民增收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引导退耕还林农民采用兼业型经营:如增加对相关专业培训,鼓励农户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因执行退耕还林,而兼业外出务工的农民,需建立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在优化退耕还林政策时,需根据地区差异,适度适时提高补偿标准。

3)2011—2020年,河南省退耕还林影响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呈同向变化关系。因此,河南省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时,需注重推动粮食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粮食产业的多重功能,实现农民相关产业链条的长期增值。此外,对农民增收的保障,也需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帮扶农民进一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营收方式。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权重
珍惜粮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权重常思“浮名轻”
我的粮食梦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