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2023-09-04郝娟娟翟清华平智广李鑫静王露茗

护理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韧性类别

郝娟娟,翟清华,平智广,李鑫静,王露茗

1.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45000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1]。实习护生作为医院中一类特殊的群体,无论是走向临床或是科研,都将成为中坚力量。但通过对12~25 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这类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而较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则对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习惯[3]。研究证实,拥有高心理健康素养的医学生更易识别心理疾病并采用适当的应对策略[4-5],反之,心理健康素养较低的个体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风险会增加[6-7]。此外,心理韧性是积极适应生活条件的能力,是心理健康人群的内在触发机制[8],有必要研究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素养间的关联,或可获取提升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新视角。目前,国内外针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重视不足,再者由于心理健康素养个体间差异较大,已有的统一化健康教育也并不适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9]可用于探讨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群之间的异质性,本研究基于此方法,识别出具有不同心理健康素养的实习护生群体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精准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 年2 月—5 月选取河南省6 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 157 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本科、专科、中专实习护生(学制三年或四年);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审查批准(批准号:2022164)。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课题组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实习时长、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等。

1.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AMHLAQ)

该量表由国内学者李丹琳等[10]于2021 年基于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框架和知信行理论编制,包括知识、识别、态度、行为4 个维度,共22 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 分,“非常同意”计5 分,其中态度维度的6 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最后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越高。量表信效度良好,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796~0.885。

1.2.3 护士心理韧性量表

该量表由林思婷等[11]于2020 年编制,包含护理工作环境、个体内部韧性、韧性重组3 个维度,共23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受测者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8。

1.3 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与抽样医院取得联络,征得同意后,开始调查。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研究对象,统一培训调查员,由调查员向实习护生解释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获得知情同意后,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并提交。由研究人员在提交前进行详细检查,及时要求研究对象对知识性错误或同一含义正反问结果不一致的条目选项给予修正,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共发放问卷1 276 份,其中500 份问卷采用了远程线上方式收集,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 157 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Mplus 7.4 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PA 模型拟合指标包括:赤池信息标准(AIC)、贝叶斯信息标准(BIC)和经过样本校正的贝叶斯信息标准(aBIC);罗·梦戴尔·鲁本似然比检验指标(LMR)和基于Bootstrapped 的似然比检验指标(BLRT)用于比较潜在类别模型的拟合差异;熵(Entropy)取值为0~1,越接近1 分类准确率越高。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多组影响因素的探讨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12]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结果显示,有7 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最大因子方差解释度为36.03%,低于40%的临界值,表明该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潜在剖面模型拟合情况及分类

本研究共探索了5 个潜在剖面模型,见表1。随着类别数的增加,Log(L)的绝对值、AIC、BIC、aBIC 模型拟合指标数值逐渐减小;分为3 个类别时,Entropy 值最大,且LMR、BLRT 的P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考虑,本研究认为3 类别模型更简约,分类精确率最高,图形中不同类别界限分明,故而最终选择3 类别模型作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剖面分析结果。其中C3 组各条目概率值均最高,命名为心理健康素养“高水平组”,共418 人(36.1%);与C3 组相比,C1 组、C2 组各条目概率落差显著,均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但C1 组AMHLAQ 各维度得分概率几乎在同一水平,故将其命名为“低下稳定组”,共109 人(9.4%);C2 组各维度概率高于C1 组,且上下起伏,命名为“中低波动组”,共630 人(54.5%)。见图1。

表1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剖面模型拟合指标

图1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潜在剖面分析折线图

2.3 不同组别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3.1 3 组实习护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本次调查99.1%的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时长已超过6 个月,处于实习晚期,故本次研究为避免结果偏倚,后续将不再对实习时长进行分析。经过单因素分析,3组实习护生学历、家庭居住地、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实习护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单位:人

2.3.2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鉴于低下稳定组和中低波动组AMHLAQ 各维度得分概率均处于低值范围,故将其合为“低水平组”,重新编码后分为高水平组、低水平组。将表2 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均会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组(P<0.05),见表3。

表3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4 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实习护生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素养组别为自变量,心理韧性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其中自变量赋值:心理健康素养组别(低下稳定组=1,中低波动组=2,高水平组=3),性别(男=1,女=2),学历(本科=1,专科=2,中专=3),结果发现,性别、学历和心理健康素养组别可以影响实习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且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小于5,说明本次的运算结果准确可靠,见表4。

表4 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3 种潜在类别

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本研究将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为高水平组(36.1%)、中低波动组(54.5%)、低下稳定组(9.4%)。3 组实习护生知识维度得分均最高,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对象几乎全为实习晚期的护生,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且平日里会学到一些医学相关知识;然而,识别能力欠缺说明实习护生虽对心理疾病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多会将其作为性格表征,较弱地意识到其已对自我构成心理健康损害,或者是因大众视野内对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导致存有个体或是连带病耻感[13],担心受到他人排斥,从而不愿去承认咨询。以上现象将会妨碍个体寻求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求助,导致心理问题持续发展,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出现自伤行为[14]。此外,根据潜在类别概率图,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当实习护生掌握更多心理问题相关知识、能够识别自我或他人常见心理问题、以正向的态度对待心理疾病时,对心理健康的管理能力、心理求助行为会提升,进入高水平组。

建议未来院校加大对精神疾病模块的课程设置安排,护理教育者除讲解精神心理相关知识外,增加常见病症案例的动画放映,指导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分析、探讨案例中个体存在哪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并识别其属于哪种精神心理疾病,明晰后该如何处理;同时也要着重告知护生,现阶段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应持有不疏远、不逃避的态度。

3.2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潜在类别的人口学资料影响因素

3.2.1 母亲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组实习护生母亲文化程度相较更高,与Mamo 等[15]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传统家庭中多为母亲居家陪伴照顾孩子,孩子受母亲的影响也会更大,再者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技能会更多,进而会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素养。既往学者也指出,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成长环境密切相关[16]。提示未来护理工作者在提升护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中,有必要同步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精准化干预,使干预价值最大化。

3.2.2 家庭居住地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住的实习护生更易归入中低波动组和低下稳定组,与曾言[1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精神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逐步摆脱固化的刻板印象,临床护理带教者应加大对居住于农村实习护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多给予其鼓励支持。

3.3 实习护生不同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素养组别进入回归方程,说明不同心理健康素养组别是心理韧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预测因子,对实习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即高水平组实习护生心理韧性也会更高,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18-19]一致。心理健康素养越高的实习护生,越能够注重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韧性之间呈正相关,心理韧性越强者,个体抗压能力越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也越低[19-20],但心理韧性较难干预,此时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不失为一种更有前景的干预途径。故而未来研究可通过提升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进而增强其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实习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保障未来医疗行业新生力量的灌入。

此外,实习护生的性别、学历也是心理韧性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性别方面,既往研究结果仍尚存争议[19,21],原因可能与专业的特殊性有关,护理专业女性比例更大,而男实习护生往往会采取隐忍策略,不便或是不善于表露内心情感,且社会对男性更高的期许会增加其压力源。

4 小结

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存在异质性,可分为高水平组、中低波动组、低下稳定组,高水平组总体占比较少,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应重点关注母亲文化程度低、农村居住的实习护生;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韧性显著相关,从心理韧性角度间接来看,男实习护生也应引起重视。该研究实习护生基本处于晚期实习阶段,后续可开展纵向研究,进一步调查不同实习阶段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素养状况及变化轨迹,此外,抽样区域局限于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未来研究可扩大调研范围,在全国不同省市、不同级别医院开展研究,观察是否会有地方差异。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韧性类别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服务类别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