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市开展“小田”变“大田”情况调查

2023-09-04段会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田机化田块

段会昌,肖 夏

(1.腾冲市固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腾冲 679102;2.腾冲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云南腾冲 679100)

0 引言

腾冲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5845 km2,山区半山区占比87%以上,属于山区县(市)。全市19个乡镇(街道)220个村(社区),农户139348户,总人口约69.3万人,耕地面积8.22万hm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3万hm2,户均5900 m2,人均1186.67 m2。经济欠发达,城镇化建设滞后,85%的农村人口耕种承包地,农田规模化种植经营推进滞后,“宜机化”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低,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安全。

改革开放之初,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组两级基层组织在向农民分配承包土地时,基本上采取好田、差田以户为单位均分的方式,从分配角度而言实现了公平,为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地块分散的状态客观存在,新时代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农村土地自愿流转,如采取“租赁制”“土地托管”等,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可更有效地对接小农户,同时也便利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务工创业。

1 解决承包地细碎化模式

1.1 租赁式

公司、个体工商户、种植大户以乡镇(街道)、以片、以地块等形式租赁土地,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几年或几十年不等,种植粮油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如腾冲本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黑山租赁固东镇、滇滩镇山地,用333.33 hm2发展中药材种植,按照“市场+公司+基地+科技”的经营模式,遵循“以基地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的发展理念,规模化经营。投资1.5亿元,建设200 hm2重楼及133.33 hm2其它中药材种植基地。季节性用工2万余工日。预计2022年实现产值约3.5亿元,利润1.4亿元,创造税收约2300万元。

1.2 集体经营式

村集体以片承包经营,按年付给村民租金,如猴桥群发、马站宏玖合作社等。“失地”村民有的志愿为村集体打工,或外出进城务工。

1.3 托管和租赁式

自然村的部分农户进城或外出经商,把承包土地交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管理,一般不交租金或租金很低。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以基地为中心,以市场价为导向,向周边租赁其他农户的承包地。以上模式解决了连片经营或规模化经营问题,但对于田块,原来的田埂、沟界仍然存在,农机下田作业难问题仍然存在。对于地块,田埂上埋石桩作标记区分承包地面积,有效解决了承包地细碎化,有利于连片经营或规模化经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收益。

2 解决路径

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省级配套+县(市)级配套相结合,乡镇(街道)村统筹有序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至今建成“高标准农田”3.24万hm2。山区县(市)受地理因素、田块肥瘦和山边水尾等因素制约,虽然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但仍未能实现“一户多块田”变为“多户一块田”“一户一块田”,未能将原来四分五散的承包田合并成一块,成方连片,未能达到“一庄一田”“一村一田”。

3 成效分析

首先,解决了“人挑肩扛”“人背马驮”的艰辛劳作,增强了农民种田的幸福感。有了机耕路,农机便利下田,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另外,离家远的田块能够增施厩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并存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排灌沟渠通畅,旱涝保收,利于粮食生产稳产增产。抢收抢种时节,利于机械化作业,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机”。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机连片作业效率,降低了农机田间转移次数,减少了农机油料消耗和机具磨损,实现农机手增收和小农户节本增收双赢。

最后,有利于大中型农机、复合式农机下田作业。进一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实现农民节本增收,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种粮油的积极性,提升粮油生产自给率,确保国家粮油安全。秸秆还田“有机可用”,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效避免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能持续改善土壤结构,为粮油增产增收提供了地力保障。

4 存在的问题

4.1 “大田”变“小田”

以村(组)、以片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再分配时出现垒田埂现象,即“大田”变“小田”。如部分农户该片原有承包土地面积小,一丘田现改造后面积2000 m2,其原有533.33 m2,只好垒田埂划定其承包面积。

4.2 耕种增收作业难

原耕作层薄,改造后耕作层以下石头不均匀散布于田间,农具破损率增加,农民拣拾石头量大幅增加。原活土层减少,死土层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微生物含量大量减少,农作物生长的必要养分不足。农田改造时,大量使用挖机,致使大的石头填埋田间;田块高低不平,机具插秧困难;未使用推土机进行田块压实及找平,出现暗坑塘或泥脚过深而陷机。

4.3 只修不改

高标准农田以亩单价作为改造基准,对于山区县(市),争取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只够修机耕道路和排灌沟渠,没有多余资金进行农田改造,田块模样依存。对于南部乡镇“宜机化”改造仍未实现,田块只宜微耕机下田,而中小型农机无法下田作业。

5 建议

5.1 小田变大田

以村(组)为单元整村推进,按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后的面积除以村(组)所有的面积等于再分配系数,以户均原有面积乘以再分配系数等于其承包面积,就能实现“一户一块田”或“一户几块田”的目标。同时,也更方便耕种。原耕作层薄的田块,将耕作层厚的田块挖取部分田土回填,确保耕作层不小于20 cm。改造后,使用捡拾机进行石头捡拾,要求田间无直径5 cm以上的石头。

5.2 稳产增收

改造后的田块,一要大量增施厩肥,二要秸秆粉碎还田,三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逐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促进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增加,实现农作物生产稳增收。另外,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使用挖机进行农田改造后,要使用推土机进行田块压实找平。农作物栽种前,使用激光平地机进行田块平整,可有效避免田块高低不平、机具插秧困难、田间出现暗坑塘或泥脚过深而陷机等现象。

5.3 修改结合

对于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不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单价作为改造基准,建议加大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成本核算。第一,不同机耕道路路面宽度建设按千米需投入多少万元。第二,“宜机化”农田改造按亩需投入多少万元。第三,针对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难易程度,乘以一定比例的难度系数。第四,以实际面积核算需投入“宜机化”改造资金量。第五,“宜机化”改造时加强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

逐年进行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解决好中小型农机无法下田作业的问题。有序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能力,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2035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语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年轻人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农田改造的投入等,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小田”变“大田”探索注入时代的动力因素。变的是田地的形态、位置,不变的是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和承包面积。在法律、政策支持下,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形势的变化,一些乡村通过创新手段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其现实合理性与必然性。

消除田埂、田沟,变“小田”为“大田”,随之带来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这对乡村而言是大事、新事、难事。“小田”变“大田”不仅仅是因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田野更美丽,同时也是实实在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初步让涉农主体、村集体、小农户等各得其所,有利于农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多赢局面。促进耕地保护和粮食增产,增加农户租金和促进就业,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了耕种收成本,减少纠纷维护了农村和谐,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形成专业化种粮队伍。

平原、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分类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以改造成本区别核算。对于丘陵山区,应加快“宜机化”改造,保留具有观光旅游价值高的梯田原貌,结合林果田融合开发,促进丘陵山区产业发展,同时,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初深精加工。结合农旅与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农田观光休闲效应,以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小田机化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基于精细化分区的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
小田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