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南“N县稻虾米”稳产保供策略实践模式研究
2023-09-04段伟
段 伟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0)
0 引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粮食生产与供应是亘古不变的议题。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呈现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南粮食稳产保供的策略应如何构建,是一个亟须系统研究和解决的全域性问题。
1 研究之必要性分析
笔者于2021年对湖南粮食生产与供应情况的现实考察,湖南稻谷占全年湖南粮食总产的比值接近90%,湖南粮食生产结构呈现“一稻独大”的特征。可见,湖南稻谷的生产与供应情况基本可以代表湖南粮食生产与供应的总体概况。鉴于此,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南稻米稳产保供策略。
作为湖南稻米产业的闪亮名片,N县稻虾米继荣获2019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又荣膺2022第107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N县稻虾米的“好吃又健康”和“饭比菜好吃”,已深深刻进N县人民的舌尖味蕾。因此,有必要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N县稻虾米稳产保供策略进行系统详细地多维剖析,以期形成典范效应。
2 策略实践模式之五维剖析
2.1 N县自然资源禀赋之维
N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暖冬凉,年平均日照1775.7 h,年平均气温16.6℃,平均年降水量1237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N县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属河湖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28.8 m,高差不足10 m。N县境内江河密布,水网勾连,农田灌溉用水属弱碱性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标准。土壤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无重金属污染,如此水质和沃土为N县稻虾共生提供了天然的优良培育环境。
2.2 N县稻虾米生态种养模式之维
N县人民政府联手湖南省农科院,成立了湖南省农科院N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重点培育适合N县稻虾共生模式的优良品种,广泛推广口感好、香味浓、粒型好、综合抗性强的高档优质籼稻品种。依托优质稻谷种子和天然的生态种养环境,构建稻虾田生态圈,水稻和小龙虾在稻田共同生长,虾为稻除草、松土、通风、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据调查,相比普通稻田,稻虾生态种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50%以上,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
2.3 N县稻虾米标准化建设之维
N县稻虾米建立了从投入品智能管理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溯源体系到品牌保护监管机制的管理模式,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等全产业链均有标准可执行。如打造稻虾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园,甄选野香优莉丝、玉针香等优质稻品种,采用“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路线,建立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等4个省级以上种植标准。又比如,加工环节细分为3个小环节,共有至少25道生产工艺,由此确保了N县稻虾米的优良品质。
据官方检测,稻虾米蛋白质含量为7%~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75%,脂肪含量为1.3%~1.8%,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氨基酸含量亦明显高于普通大米。因此,N县稻虾米具有天然的米香,米饭口感Q弹有嚼劲,米粒洁白有黏性,饱满丰润味道香甜,乃大米中上品。
2.4 N县稻虾米规模化、智能化建设之维
N县打造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建成22个66.67 hm2以上集中连片稻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了20余个以稻虾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发展稻虾种养、销售、加工等新型经营主体400余家。年产优质稻虾米28万t,年产小龙虾9万t,综合产值已达130亿元。
N县搭建了稻虾产业大数据中心。以互联网和实地信息基础建设为支持,通过在田间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监控设施,自动采集水稻生长信息,做到稻虾米生产全程有记录、档案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实现稻虾产品在线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实景检测等功能,实现对南洲稻虾米的水质、溶氧、pH值、气候、土壤等数据的全天候监控与分析。
2.5 N县稻虾米稻作文化熏陶之维
N县金稻伴龙虾,万顷良田披彩霞。一碗稻虾米,传承的是千年湘米文化,寄托的是炎黄情怀,蕴含的是湖湘文化。一罐米一顿饭,“再烦、再累、再忙、再懒,也要好好吃饭”,这是来自N县的罐装稻虾好米的浓浓人文情怀,让工作繁累回到家的人们感受到满满的被关怀。
N县稻虾米,一碗生态饭。生态田园里,随处可见“稻与虾,两相欢”的共生景象。小龙虾的粪便和蜕壳成为水稻的天然有机肥料,同时小龙虾亦为水稻通风、除草等,水稻稳产增产有保障,如此一田两用,稻虾双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N县稻虾米顺利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系列殊荣。
3 经验总结
3.1 依托优越自然资源禀赋,践行“稻+虾”共生种养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理念
N县的地理区位优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等形成了N县肥沃的土地和甘甜的水质。N县依托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世代赓续发展稻米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稻作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稻作文化。N县充分尊重和挖掘自然资源生产潜力,秉承绿色生态和共生共赢的生产理念,将稻与虾巧妙搭配共养,形成稻与虾的良性共生效应。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水稻的产出量,确保了稻与虾的品质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齐升[1],推进N县稻虾米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2 发挥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协同效应,打造稻虾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形态
N县稻虾米始终坚持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协同生产经营之路。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稻和虾的“种植”和“养殖”上,水稻的种植涉及品种选择标准、栽培方式标准、施肥标准以及病虫绿色防控标准等。如严把水稻种子关口标准,专注于甄选和培育适应N县本土的优质稻品种,亦对优质稻品种适时更新迭代,以确保N县稻米品质源头的高级感。龙虾的养殖涉及稻田改造标准、幼虾投放标准、消毒除杂标准以及虾病防治标准等,如严格选用水源方便的稻田,须在稻田开挖3~5 m长、1.5 m宽的养殖沟。
规模化以标准化为基础,是统一标准系统下的N县稻虾米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真正做优做强N县稻虾米产业,实现了N县稻虾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系标准化与规模化的技术引擎,通过农业数字技术[2],实现N县稻虾米从选种、育种、种植、收割、仓储、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结,构建了N县稻虾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闭合循环。
3.3 注重稻虾米稻作文化影响力建设,打造稻虾米文化品牌
N县稻虾米是湘米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一方面,N县稻虾米与千年湘米文化一脉相承,系湘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湘中紫鹊界贡米、湘西永顺松柏大米、岳阳华容稻鸭米、常德香米、湘南角山大米、安仁大米、江永瑶珍大米等一道,共同折射出湘米文化的历史厚重与积淀。另一方面,N县稻虾米又系湘米文化的用意创新,创新既体现在稻与虾的生态共生种养,也体现在稻虾米文化内涵的建设。无论是生态共生种养,还是文化内涵建设[3],N县稻虾米处处注重人文情怀的塑造与传递,让消费者倍感稻虾米的温情与实意,更让消费者吃出健康,吃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