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浅析

2023-09-04张翠娥张亚楠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灌南县鲜菇双孢菇

张翠娥,张亚楠,李 明

(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灌南 222500)

0 引言

近年来,灌南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灌南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兴农、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自此,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高峰期间全县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到50余家。因此,灌南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产业优秀基地县、江苏省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1 灌南县食用菌发展优势

1.1 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优越

灌南县地处暖湿带向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属暖温湿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宁连高速、沿海高速、连镇高铁、连盐高铁纵跨南北,境内大中河流纵横交错,具备通江达海、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

1.2 原材料丰富

灌南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77万hm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拥有充足的食用菌生产所需的秸秆、麸皮、玉米及玉米芯等主要原料。全县拥有林地面积约2.67万hm2,全县木材加工企业众多,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木屑原料充足。

1.3 产业基础好

全县现有食用菌企业37家(园区34家),其中,省级食用菌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拥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海鲜菇、蟹味菇、玉木耳等10多个品种,日产鲜菇约1000 t。县内食用菌企业已与多家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产业发展技术力量强劲。

1.4 品牌影响力较大

灌南现有杏鲍菇、双孢菇、纯白金针菇、姬菇、玉木耳、秀珍菇和海鲜菇等10余个品种,8家企业食用菌产品获“绿色食品”,20家企业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灌南金针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香如、丽莎公司生产的杏鲍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灌南食用菌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

2.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产业起步之初,灌南县邀请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食用菌资深专家团队,并聘请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为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特别顾问。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目标,科学制定了灌南县食用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了“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三口、百禄、堆沟港等乡镇”的产业布局。明确了“以工厂化周年栽培为主,季节性栽培为辅”的种植模式和“以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海鲜菇、白玉菇、蟹味菇为主,以秀珍菇、平菇、香菇等为辅”的品种结构,为当地勾勒出了特色农业新蓝图。

2.2 政策驱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财政专项等资金,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灌政发〔2009〕4号)等一系列惠农支农扶持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企业按其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补助,对裕灌等市属年度重点项目执行“一事一议”政策,有力促进了原料、设备、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食用菌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集聚香如、裕灌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30余家,其中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主要栽培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品种,在全国享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

2.3 科技创新,规模产能连年攀升

围绕“优一产、调二产、扩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灌南县依托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兴建了中国农科院(灌南)食用菌产业园、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科技平台。通过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从美国施尔丰(Sylvan)菌种公司、江苏省农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食用菌科研院所,引进推广双孢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优良品种10多个,集成推广培养料隧道“三次”发酵、液体菌种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10余项。创新开发了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袋料栽培、菌渣“二次发酵”栽培双孢菇等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当地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鲜菇产量和品质同比显著提高,双孢菇鲜菇产量达35 kg/m2以上,全年栽培8.6转次,杏鲍菇单袋产量超500 g,核心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授权专利50多件,制定行业标准规程8项,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7项。

2.4 培育品牌,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灌南县食用菌企业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建立质量追溯系统,生产全程达到了标准化、机械化和安全化,鲜菇产量高、品质优,企业累计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基地认定和江苏名牌、连云港名牌等品牌证书82个。2017年,灌南县又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定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返乡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大学生等创造就业务工岗位1万多个,从业人员年均工资收入超3.5万元,已成为农业产业富民的重要途径。

3 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厂房设备升级换代滞后,无法引进高层次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指导缺乏有效载体,这给食用菌生产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质量及效益,导致产出低、利润小。

二是企业联合度不高,信息不能共享,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较高;销售缺乏整合,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一个拳头对外,低价恶意竞争拉低产品价格。

三是龙头企业牵动力不强,菇菌品种单一,链条不紧,附加值偏低,产业竞争力低。目前全县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栽培品种主要是杏鲍菇及、金针菇与双孢蘑菇,季节性栽培菇种主要是秀珍菇、香菇和平菇,同时灌南菇菌以鲜菇销售为主,一旦遇上行情下滑或者气候影响,亏损面影响较大,市场主控力较差。

4 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举措

4.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会议精神和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会议精神,围绕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和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两条主线,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完整、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园区。

4.2 工作举措

4.2.1 整合资源要素,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大型龙头企业占主导地位,拥有市场和行业的绝对话语权,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加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灌南食用菌产业的技术装备和规模,加工和出口创汇水平继续扩大和提升,形成中国食用菌看江苏、江苏食用菌看连云港、连云港食用菌看灌南的良好格局。

4.2.2 科学规划并加快建设食用菌配套产业园。目前,全国食用菌产业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江苏食用菌走在全国前列,苏北的食用菌产值占全省的65%以上,连云港、宿迁、淮安、徐州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凸显,灌南正处于核心区,从产业配置上具有独特优势。为抢配套产业发展先机,建议加快推进食用菌配套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相关配套装备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平台、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项目,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4.2.3 打造好灌南“菌都之城”这张名片。灌南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巨大,打造好灌南“菌都之城”这张名片,加大宣传力度,在县域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充分展示灌南食用菌特色产业。启动菇菌文化展馆升级改造,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弘扬菌菇文化。加大食用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投入,改善园区整体形象。

4.2.4 培育产业链条,促进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全方位、多元化渗透,构建面向千家万户的“餐桌经济”。主要解决初级产品居多、深加工产品开发少、制约附加值提升和市场调节能力的问题。

猜你喜欢

灌南县鲜菇双孢菇
海鲜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