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宜机化”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前置条件

2023-09-04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机化日光温室植保

王 峰

(徐州市铜山区农业机械化试验推广站,江苏徐州 221116)

1 设施大棚新建和旧棚改造并行,提升了设施农业基础“宜机化”程度

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该区积极引导农民新建或改造“宜机化”设施大棚,对建设(或改造)“宜机化”标准大棚、日光温室进行扶持。以棠张镇为例:2018年省级资金投入700万元,区级投入400万元,镇级投入380万元建设了现代农业展示馆以及标准化日光温室。2019年区级资金投入600万元,老百姓自筹资金投入600万元对原有旧式温室大棚进行“宜机化”改造:一是加高棚体高度。将温室原来的土建结构主墙体由原来2.8 m加高至3.4 m,棚内地面离棚体最高处4 m,温室南边肩高1.3 m,便于农机进棚作业。二是预留作业通道。在大棚东侧山墙留出高1.8 m、宽2 m的机械作业通道和辅助生产路,南北加宽到10 m,棚内无立柱,主骨架使用椭圆形钢支架3×8×0.2 cm,间隔60~80 cm,便于农机棚内作业和转移掉头。三是配套智能装备。温室大棚装备了温光湿传感器、土壤元素监测、二氧化碳发生器、自动化植保装备等,配套了物联网控制室、水肥一体化泵房等。

果园“宜机化”改造新建,以天观葡萄园为例:2017年区财政投入100万元,2019年又投入300万元,其余自筹对棚体进行了“宜机化”改造。设施大棚原来肩高2 m,现在均改为3~3.5 m。进入生产门后预留了机械化作业的缓冲空间,辅助平台长40 m,宽2 m,棚内拱形体最高点达到5.3 m,非常有利于大型机械、机具作业。原大棚长100 m常常会造成通风不好,现在改为52 m左右,棚体跨度达到6 m。在种植方式上也考虑到了“宜机化”,采用大树型“H”架,方便于机械化统一管理,株距(传统种植1 m)4 m,分枝点(传统种植1 m)1.6 m~1.7 m,垄宽3 m,可以安装采收输送轨道。

新区街道办2017—2018年由高新区财政投入2000万元,区农委投入400万元,在台上村建设了333.33 hm2草莓小镇,新建了“宜机化”高标准的日光温室。台上村建设的草莓小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建设标准,然后每年10000元返租给农户自主经营,由于建设时充分考虑到生产作业需要的机械通道,水肥一体化的主供管路预留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园区机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快速普及和提高。

2 农机农艺融合创新,生产作业质量加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2.1 土壤深松

日光温室内的土地耕整作业一般是旋耕或微耕,其深度仅有15~20 cm,对于数十年蔬菜连作的农户来说土壤严重板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大农机进不去温室大棚,小农机动力不足,也没有配套机具。此难题究竟如何破解呢?借鉴大田深松经验,通过改造大田深松机,使之与日光温室内大棚王进行动力匹配,实现作业深度达到25~40 cm,同时还加装了智能检测系统,驾驶员通过主机屏幕可以清楚知道犁底深度以及作业面积。通过此技术创新彻底解决了大棚内土壤板结的疑难问题,增强了土壤贮水能力,便于深根系蔬菜生长,更好地适应了棚内蔬菜种植需求。

2.2 无人植保

设施大棚内由于空间封闭,空气流通较差,以往植保作业时农户大多采用喷雾器人工作业,这样对人身体就会存在一定的危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对植保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在大棚内空间悬挂,多点分施,雾化均匀,压力设备也能多棚切换,在物联网监测室内实施一键控制。此技术创新可以在5~8 min,就能实现一个大棚的植保作业,不仅效率极高,也彻底解决了植保作业中的人身安全问题。

2.3 北斗导航

大棚内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配套机具进行旋耕、开沟、起垄等作业时的直线行驶问题,降低了拖拉机驾驶员的工作强度,能够实现辅助驾驶,使操作变得省力化、智能化。机具直线行走可以使垄向、垄距均匀合理,节约土地,从而提高产量。

2.4 芹菜直播

芹菜生产以前基本上都是人工育苗移栽,用工量极大、成本很高。如果碰到行情不好,很多种植户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整棚芹菜粉碎还田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根本就不够工钱。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在种植环节上引进了电动蔬菜精密播种机进行直播试验,增加炭基肥、菌肥改良土壤,收到了良好效果,移栽芹菜每个大棚(约666.67 m2)用工8人,需要一天完成,而采用电动直播机后,只需要1个人,用时20 min即可完成,直播机械的应用不仅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大幅度地节省了人工成本。此一环节可节省1000元左右,黄集镇约有466.67 hm2(不含复种面积)芹菜,如果应用直播机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节省人工成本700万元。

2.5 遥控平台

番茄茎高棵壮,在大棚内采摘后输送难度较大,为了解决番茄收获后田间向外运送问题,新技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沿日光温室内的作业通道(北墙)设计了一套电驱动可遥控的轨道运输平台,采摘后的西红柿通过遥控操作运送至大棚外。该电动平台不仅可以遥控变速操作,效率极高,还没有排放污染。除了运出农产品外也可以运送各种肥料等农用物资入棚,极为方便。

“机器换人”工程的实施,提高了铜山蔬菜生产能力,补齐了设施蔬菜种、管、收短板,推动了农机装备技术示范应用的步伐。截至目前,全区重点镇蔬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生产园区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带动全区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提高5%以上,设施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3 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配套,开启特色农业机械化生产加速度,奠定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推动农机工作向“全程、全面、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是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鼓励设施农业发展,逐步淘汰多年以前建造的老旧设施大棚,铜山出台设施建设奖补政策,凡是新建的农用大棚、机库,必须是标准化的,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大力扶持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抓好设施农业的发展配套,以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为引领,支持“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设立智能采集点,增加数据传输系统,使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春丽果蔬专业合作社经过“宜机化”改造后,基础设施完善,田间沟渠道路畅通,农业机械可以自由出入,作业十分便利。该园区全年以种植花椰菜、毛豆、辣椒为主,并轮作大蒜、甘薯、红香芋、西瓜等高品质农产品,是区“创牌立信”示范单位,省“扶贫示范项目先进单位”。花椰菜、辣椒、毛豆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甘薯和红香芋两个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创立了“雪丽”牌的花椰菜种子。该园区还建有农残速测室,所有蔬菜均有追溯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可以清楚知道蔬菜生产的全过程。

佳文蔬菜专业合作社试验安装的大棚地暖设备由地暖主机、地暖管、循环泵等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循环泵将地下70 m深的热水(水温常年维持在15~20℃)抽取到埋在大棚耕作层内的地暖管里,利用地热加热地表温度。循环泵每小时可抽取地下水1.5~2.0 m³,每亩地耗电2~2.5 kW·h,大棚室温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3~8℃,整个冬季在地暖主机上调整参数设置好适宜的温度后,主机会自动管理不需要人工干预。

4 结语

铜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农业产业区域样板,在设施农业重点镇开展机具配套,积极探索蔬菜、林果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设施农业领域的系列技术跟进,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通过把一家一户老百姓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交给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去做,从而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园区棚体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推动全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服务的集中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走发展新路径。从近年来铜山区“宜机化”建设的情况可以看出,“宜机化”是推进机械化的先行手段,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前置条件,对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机化日光温室植保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盆栽迷你玫瑰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