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2023-09-03苗敏敏
苗敏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推陈出新,辩证取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实施背景
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美术课堂是弘扬民族艺术的重要途径,“非遗进校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
(一)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新课标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蕴藏着传统文化根源,其传承也是对本民族文化整合升华的过程。
(二)将非遗文化与美育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设计思路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拉大画)、泥塑、剪纸等引入校园,与校园社团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
三、主要做法与具体内容
皮影戏是对地方唱腔与雕刻造型的深度融合,具有濃厚的乡土气息。将皮影融入学校美术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地方民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皮影课程分五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组建社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皮影艺术引入校园,让学生欣赏泰山皮影传承人范正安先生表演的泰山石敢当故事的精彩视频及皮影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皮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宣传、保护皮影技艺的情感,号召喜欢皮影的学生加入皮影社团。
第二阶段:聘请西界首村的第五代非遗传人乔洪江老师指导教学。安站皮影(拉大画)自清光绪年间,由村民乔权贵开始演绎,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第五代非遗传人乔洪江从单调的拉洋片演唱,改进为拉大画皮影戏。成熟剧目有《西游记》《薛平贵登基》《好婆婆》等,入选泰安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三阶段:制作皮影形象。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用剪纸代替传统皮影,让学生体验到制作影人的乐趣。
第四阶段:故事创作。鼓励学生自编皮影小剧本,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改编成积极向上的作品。
第五阶段:实践演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精彩演绎了改编故事《新三打白骨精》,深受师生们的好评。
皮影社团的刘子奇说:“我觉得乔老师非常厉害,我们要对这些制作皮影的老艺人怀有一种敬意。现在很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四、活动成效
非遗进课堂,既赋予传统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也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安站作为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依托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和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日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已成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阵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五、探讨反思,创新发展
非遗进校园,使学校教育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既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