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校外美术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3刘学青
刘学青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理念旨在突出课程综合,加强与其他艺术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跨学科融合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校外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美术教学实践,从新课标入手分析当今教学现状和问题,结合实例从大概念下单元设计、立足当下文化整合、树立全学科理念的美术主体性地位三方面,提出校外美术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全面育人。
关键词:课程标准 校外美术教学 跨学科融合
一、新课标背景下对跨学科融合的要求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同时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强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总结其主要特征为:关注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学业质量标准。
笔者将新课标和旧版(2011年版)做了对比,发现在“综合·探索”这一板块,对于跨学科融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重视和提高。旧版中强调学习的综合性,突出美术学科领域之间,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新课标将课程综合落实到具体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中 ,“综合·探索”就是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综合·探索”板块分为四方面,即美术内部融合、美术与姊妹艺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课程内容框架中明确说明了三至五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融入跨学科学习,教学重点是联系日常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等1~2个主题开展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增强了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科间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二、聚焦校外教学现状和问题
相对校内教学来说,校外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更具有灵活性特点,这给校外教师带来一定的优势和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阶段、现有水平,自主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专业教室和长课时的有利条件下,有助于学生展开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在实际走访中,笔者发现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还是教授学生更多的技法,认为美术教学只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学科融合,但很少涉及美术本身,脱离了美术的实质。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把知识堆砌在一节课中,而是要找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点,基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衔接。
跨学科融合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素养和现代课程理念。跨学科素养是在指向整合的问题解决框架内,综合调用多个学科知识分析情境,解决问题,与学科素养互为补充。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跨学科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大概念下单元化教学设计观念
大概念代表了学科本质,具有超越课堂的可持续价值,围绕大概念进行的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贯通,从更核心的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其作用是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建立利于检索和应用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大概念引领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主题学习将不同学科融合,进行有机整合,才能生成更有意义的教学。笔者在“多彩密云——探访家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项目中进行了单元化教学的设计,其中的“密云美食——三烧”借助单元化教学促进跨学科融合。三烧即密云特色美食“烧饼”“烧酒”“烧肉”,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本单元分为三次活动,即“走进三烧体验馆”“我为三烧做包装”“我为包装做设计”。第一次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体验馆进行实地考察,学生了解了三烧的历史文化,动手制作。第二次活动中,学生查阅了各类包装盒,初步总结出设计包装盒的方法,同时制作包装盒。第三次活动,学生查阅密云历史文化故事,将风景、建筑、传说故事等表现出来,结合设计原则进行包装盒的绘制。在本单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美术知识,还涉及历史、数学、劳技学科,同时观照身边生活,与自然、文化、社会相融合,达到了深入学习。
(二)有文化才有综合
立足于當下文化体系,才有对文化的新认知,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笔者的两个项目“多彩密云——探访家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碰撞的灵感——儿童美术拼贴活动”深挖文化内涵,达到了以美育人的效果。“多彩密云”利用地域文化开展活动,拼贴项目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新意,在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美术学科,还包括文学、地理、数学等相关学科,涉及对科学、自然、情感、性格培养、价值观等方面的渗透。
如何结合文化进行具体的跨学科融合?笔者以拼贴项目中的“岁月·青铜器”为例进行说明。青铜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器形、颜色、纹饰很适宜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学生要想创作青铜器,就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分类、制度、用途、象征意义等,这就涉及历史学科知识,在纹饰、颜色环节,包含文学、化学知识;制作背景书写铭文环节中,又含有历史和书法学科知识。关注传统的同时,笔者也带着学生关注当下,结合冬奥会“火种灯”“仪式火种台”所借鉴的西汉长信宫灯和尊的纹饰及外观元素,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由此可见,从文化着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科融合。
(三)树立全学科教学理念下美术学科的主导性
从学科角度说,真正的跨学科一定是与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好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借助其他学科解决问题。只有学科素养增强了,才能强化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基于学科又主动跨界才能促进学生理解。在“密虹公园寻景记”活动中,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目标是分组收集材料,运用综合材料表现公园一角。各小组领取任务,在公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材料收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图片、速写、文字资料等,利用摄影技术进行实地拍照,运用计算机技术做好分享课件,最后各小组创作。学生在活动中融合了音乐、文学、美术、摄影、计算机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技能。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
综上所述,跨学科学习在新课标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内容框架和学业要求中,我们也厘清了为什么要重视跨学科融合。其一,跨学科融合可以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其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能够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其三,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学习本身就是综合的,只有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落实教学,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宏大目标。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学科的知识没有达到有机融合,有的活动虽然通过跨学科融合但是并没有全面地解决问题,没有较好地达到活动目标。同时跨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更多层面的素养和理念,这是笔者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由此可见,以学科为依托的跨学科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在认知层面,推动不同领域的知识整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在行为层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在美术教育中尤为重要;在态度层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跨学科融合是一个在真实情境中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塑造学生的品德、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3】郭华.如何有效进行跨学科学习?坚持学科立场很关键[R].北京:中小学校长论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