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与应对
2023-09-03李红娟
李红娟
内容摘要: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伴随一系列文件发布,产业数字化强劲势头驱动实体经济转型,从企业内转向产业链布局新赛道。国有企业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引擎,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中应当承担使命和开拓创新。国企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亟待突破。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深刻把握好数字化转型机遇,破解传统企业发展难题、提升数据治理效能和激发经济价值潜能,是新发展阶段国企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产业数字化促使我国正式进入服务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双引擎驱动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阶段。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与数据、技术、产业、消费、场景等全面融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一、国企引领制造业数字转型是时代变革“形与势”下的“破与立”改革方略
企业竞争的本质乃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国企生产经营方式、治理模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等产生颠覆式重构。数字化相关技术可为企业提升约60%的作业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2018到2021年期间,全球8300家标杆企业中,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前十分之一企业,比后四分之一企业,营收增速快了五倍,而且这个差距在未来还会持续扩大。国有企业是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关键主体,产业链长,大多数信息化水平较高,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雄厚的资本,更能适应数字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有足够的实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带动整个行业和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大战略背景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国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国企数字化转型面临核心要素制約、内生动力不足、协同治理难等诸多挑战
从改革实践看,我国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水平参差不齐、成效各异:观望者多,实战者少;形式者多,破题者少;参与者多,引领者少;“不愿、不敢、不能、不会”现象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对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应用本质认识不足。据麦肯锡调查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率高达80%,很大的原因就和认知有关。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大部分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对数据资源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未能从业务转型角度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决策性分析,对数字化转型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缺乏顶层设计,专有资金和专业人员配套不到位、协同机制不健全。一些国企对数字化转型定位不准,数字化转型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或者是没有结合自身的优势、核心需求而进行数字化转型,追求大而全的模式或者简单的理解成信息化建设的案例大量存在。
二是数据管理的行业标准不统一,协同阻力大,管理难度高。由于国有企业结构复杂、人员多、工业设备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复杂、数据格式不统一、设备数据接口未开放等原因,导致工业数据难以转化为有用的数据资源。数据管理服务化过程中存在数据管理机制不健全、数字资源碎片化、多源化的现象。数据可用性差、数据质量低、业务环节之间数据集成共享协同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形成数据孤岛和信息烟囱。如何在激励与规制中平衡界定数据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间的责、权、利,如何更好制定数字经济领域产品与服务标准和政策支撑体系,如何有效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问题,都亟待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从治理到数据共享强化协同。
三是国企内控风险不断增加,数字化转型资源短缺,对数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战。由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国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多地是采取线上方式,这需要在强化共享和数据可获得性同时,更加注重信息安全,而传统的网络安全架构和治理模式无法很好的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数据管理和防护安全面临全新的挑战。一些国企仍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情况,大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建设水平较低,对数据的延伸控制缺乏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对保障数据安全和新型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国企在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或云服务商进行数据和业务的托管时,其选择的合作供应商存储服务器若存在漏洞会导致企业面临敏感信息泄露风险。生产应用场景的高度复杂使得企业大数据价值实现面临更多风险,大规模的工业数据量对数据存储、传输和人员专业性提出了更高挑战。
三、加速国企数字化系统性重构的对策建议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思路是要做到强化认识、精准切入、快速升级、开放融合。政府在政策支撑、规则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发力,国企在丰富和应用工具上积极作为。
一是树立正确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国企数字化转型,思维和理念优先于决策。对于数字化在企业发展层面的定位是什么,从政策到企业内部方案决策,应有系统清晰的认识。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更多的在于促使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塑,通过数字化思维进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创新与产业跨界融合联动。在改革实践推进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定位和市场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协同推进,避免运动式的盲目改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优化企业流程,升级创新形态,以解决传统发展问题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强化政策配套联动。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加强企业数字产业化与市场化联动,搭建高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以政策链为先导,提高一体化示范过程中的要素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能力,构建面向转化全周期、产业链各环节的集成化平台化政策体系。加强对产业链精准统筹与引擎性企业和项目的谋划与追踪,强化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供给与要素供给。加快制定权威的工业数据标准。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加快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业数据标准。
三是发挥国有企业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优势。强化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发挥国有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制造中小企业实现设备间实时互联共通,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突破数据采集、平台管理以及平台间互联互通等 “卡脖子”技术,发挥重点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的核心作用,建设和优化一批能够支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企业产业链价值。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力度。构建企业全生产流程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面向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延伸,以产业链条参与竞争。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构建企业创新共同体集成企业和主要中上游供应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的创新协同体。创造安全可信、利益均衡的数据流通生态,有效破解数据孤岛难题。实施“智能+”“数字+”战略,从关键岗位、生产线、关键环节等层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五是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监管体系建设。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完善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企业大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或团队,制定配套的安全制度、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实施数据分级分类防护,建立数据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数据安全意识和提升数据管理应用人才的专业性素质。提前规划布局企业成长的路径,对研发投入归集、知识产权准备、人才团队培养等详细指导,合理制定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化转型应用于企业风险管理,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