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视野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三要素

2023-09-03李海香向浩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河源表现性游记

李海香 向浩

所谓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三要素,是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三大要素。表现性评价亦称“基于表现的评价”,指对学生在参与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复杂任务活动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使用具体详细的评价准则或标准,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问题解决能力等表现进行分层评定,以达成学习目标。“表现”指常规纸笔测试过程中难以测评的行为,包括学生的个人想法、感受等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包括学生口语表达、图画、文字等表现,还包括学习结果的表现。可见,表现性评价是评价形式,也是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教,以评导学。表现性评价视野下的作业设计,要以评价引导教与学,并向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延伸。下面,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一、学习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反映表现性评价的作业情境可以有三个层级: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采用大单元理念的学科认知情境,关注“教—学—评”一体化,整体设计作业,综合作业全部内容,这是作业的宏观学习认知场域。中观层面———将作业结构化、层次化,结合语文学科特性,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层级进行建构。微观层面———可在课前预习中,可在课堂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可在各课后作业题目中设置。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业情境:

八年级的民治中学学子们,在春季学期远赴河源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研学归来,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一期“我们的研学之旅——河源之行”的公众号推文,推文需要附上精彩的游记,分享你在河源的所见所感。

该单元包括《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课文,都是游记,但是风格各异。该作业设计以研学为情境,宏观上在“分享研学中的所见所感” 进行大单元整合评价点。

第一课段:读课文 理游踪(4课时)

(一)通读四篇课文,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积累重点生字词,理清文章的游踪,掌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把握每篇游记在选材、构思、语言方面的个性特点。

(二)圈画时间、地点和视角转换的关键词句,用简笔画或结构图等形式制作游踪线路图。

(三)通过研读文章中抒情、议论、富含哲理的语句或段落,理清游记构思、组材与主题的关系。

第三课段:忆河源 写游记(2课时)

(一)回忆并整理河源之行中个人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完成“河源一景”简笔画或结构图。

(二)梳理自己一周研学经历,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游览路线图,从中选择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并通过查阅资料更加深入了解河源的历史文化,构思,选材,拟出写作提纲。

(三)在写作提纲的基础上,写一篇以“河源一景”为主题的游记。

中观上结构分成三部分,有积累,有阅读,有探究,有写作;微观上有具体的语文学科活动任务,如圈画关键词、制作结构图、写游记等,通过纸笔形式呈现成果。

这一作业设计以“分享研学中的所见所感”为中心,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进行呈现,其价值目标在于能够在游记中写出独特的体验,点出所得到的教益或受到的启发,并收集和运用相关的文化素材,提升文章思维高度,加深文章思想深度,写出有创意的游记,传播中国文化。

二、学习任务

表现性评价应放在具体作业任务中实施,而任务是作业通过活动设置解决问题的保障。作业中的任务有大有小,可将语文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镶嵌在任务中。语文的表现性任务,应该突出“人文性、综合性、应用性”的探究活动。这些作业任务要注意四元素:一是关注学习主体,作业要有助于学生以主人翁心态参与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二是关注任务活动时间,教师要协调好课内外、时间长度以及作业任务的成果形式。三是关注任务活动空间。可以从教室拓展到其他物理空间。四是关注任务达成形式。

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段:品言语 悟情味”“第四课段:宣研学 达情意”的作业设计,就较好体现了这些任务要素:

第二课段:品言语 悟情味(4课时)

(一)研读课文,批注四篇游记中精妙的表達方式、句式、修辞、用词、标点符号等,从言语形式把握景物特点。

(二)通过“最美朗读者”经典课文朗诵比赛、一分钟演讲等多种形式,感受人文胜迹,丰富情感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四篇课文,选择最喜欢的片段或者全文进行朗诵,参加“最美朗读者”经典课文朗诵比赛。

2.研读课文,从表达方式、句式、修辞、用词、标点符号等角度进行批注,关注不同文体特征下描写景物的方法。

3.反复阅读课文,选择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

(三)开展“跟着名家赏美景”阅读交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阅读体验。

第四课段:宣研学 达情意(1课时)

1.结合作文“河源一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剪辑、文字说明等,完成分享资源库。

2.开展“我们的研学之旅——河源之行”游记分享会,每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游记,限时1分钟,并根据同学评价意见、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游记。积极聆听别人的分享,了解河源山水胜景、历史背景及人文风情。

3.评选出最佳作品,作为本班“我们的研学之旅——河源之行”学校公众号推文。

该作业任务有写游记、宣研学,聚焦“学写游记”的写作活动等,能从学生角度考虑,注意任务完成的时间、空间、形式及成果呈现。

三、学习过程

过程是表现性评价作业设计的考虑点。作业展现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性评价就要将这种内隐思维通过外显方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转型主要通过文字媒介进行作业驱动,可借助评价量表进行设计。

如《壶口瀑布》的作业设计,在基础性作业设计中通过文字媒介进行作业驱动:

(一)梁衡善于借助古典锤炼语言。本文大量使用四字短语,简洁整饬,余味无穷,使得文章语言典雅而有韵味。请你分类积累这些四字短语。

分类一:描绘瀑布声音

分类二:描绘瀑布形态

分类三:描绘瀑布情

分类四:概括瀑布精神

(二)整合之前摘录的四字短语,选择《壶口瀑布》中的一段或者几段改写为一节或两节诗。

示例:

好一条百折不挠的母亲河!

博大宽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设计的最终环节是观察学生是否较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最后能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因此要关注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否合理,而不应被所谓的参考答案束缚。

而《壶口瀑布》拓展性作业设计借助了评价量表进行设计:

游记微写作: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运用变换视角的方法,写出你的所见所感。(200字左右)

该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篇微型游记,为最后写出完整的一篇游记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语文课程“以生活为基

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我们在作业设计

时,可将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整合,与学习任务群勾连,即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单元整体阅读之后,形成集约式多项作业,在单元内整合目标、策略、路径、内容、评价等要素,甚至可以进一步在学科大概念的统领下进行跨单元交互,作业目标由此转变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河源表现性游记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