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有方法

2023-09-03吴细木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议论性乐业演讲稿

吴细木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撰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等的依据。教师只有对所教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才能准确把握文本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流程,真正落实“用教材教”。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精研“预习”提示,整体把握文本内涵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梁启超为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关于职业道德的演讲,有很强的针对性。时移世异,今天的初中生毕业后,大多在15岁左右,还不具备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条件,教材编写者将这篇文章选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答案是否定的。

要理解这篇文章的选编目的,必须全面地解读与挖掘文本。笔者研读教材后发现,文章正文前的“预习”板块已经暗示了初中生学习本文的必要性:“本文所说的‘业是指成年人的职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你认为我们在学业中怎样才能做到‘敬和‘乐呢?”这一提示明确无误地告诉师生:“敬业与乐业”的“业”已经单纯地从成年人的职业泛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学习等活动”,或泛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从初中生学习的角度看,“敬业与乐业”的“业”着重指初中生的学习活动即学业。作为中学生,“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学生意义上的敬业;“倘能身入其中”,“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等便是学生意义上的乐业。另外,作者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了“敬业”的普遍意义:“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我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这几句话间接地佐证了作者笔下的“敬业”中“业”的含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的职业,而指向了更为宽泛意义上的人生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将作者所说的“业”移用到学生的学业上,引导学生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应如何“敬业”、如何“乐业”。与之相应,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时,应该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文本内容、预习提示,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敬业”“乐业”)巧妙嵌入教学预设中。笔者备课时这样处理:教学目标③,结合学习实际,理解“敬业”“乐业”中“业”的含义;教学重点②,引导学生将“敬业”“乐业”迁移到学习中;教学难点①,深刻领悟“敬业”“乐业”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二、解读注释,观照“思考探究”,强化文体知识

解读文本,不仅要紧扣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具体的文本内容,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还要兼顾文下注释、课后练习、相关链接等文本辅助内容,有时甚至还要以大单元视角观照某个文本。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敬业与乐业》的主要内容,笔者从单元导语、文下注释与课后“思考探究”三个方面对文本教学目标进行了综合设定。

《敬业与乐业》所在单元的导语明确说明:“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第二、第三题(题目略)分别指向议论文的论点、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教学该文时,教师应将议论性文章的特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文本正文下共有24条注释,这些注释中,有对文本出处的说明,有对生僻词句的解释,有对作者引用语句的说明,还有对古代名人的解说。文本注释①是对文本出处及写作背景的说明:“本文是作者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这个注释告诉我们,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演讲稿的特点有主题鲜明、逻辑严密、针对性强、鼓动性强、富有激情等。

两相结合,笔者认为,教学本文,应该将议论性演讲稿的特点这个重要的语文要素作为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九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记叙文写作向议论文写作的过渡期,一些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还存有畏惧心理,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论点突出(敬业与乐业),论证结构合理(有业—敬业—乐业),论据充分(孔子言论、百丈禅师事迹、朱熹话语、《庄子》故事、曾国藩名言等),论证方式多元(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是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范本。基于此,笔者备课时,将议论文的三要素设计为教学重点之一,将演讲稿的特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知识和演讲知识,逐步树立实用写作意识。从教学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和演讲稿的特点,有些学生甚至借鉴本文的写法,写出了规范的议论性演讲稿。

三、结合语言特点,涵泳名言警句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揣摩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规范、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解读具体文本时,一定要加强对文本语言的解读。

《敬业与乐业》是作者于100年前写就的,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文白交错的语言表达特点,站在彼时听众角度看,文章针对性强,语言浅显直白,通俗易懂,是一篇容易引发听众情感共鸣的演讲稿;而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文章文白交错,引用的儒家经典又稍嫌生僻,不能体现演讲稿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师在解读文本時要注意这一认识落差,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背景支架,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相关语句,为精准把握作者观点扫除障碍。笔者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五四运动前后文言表达与白话表达并存、交错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生僻语句,最后,笔者还为学生纠正、补充了个别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百行”的“行”应读xíng,不应该读háng,“淘神费力”的“淘”是“耗费”的意思等。

作为近代思想家,作者在文中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如“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等。对于这些关于职业态度的名言警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依据学情将它们具化成人生感悟。比如,笔者备课时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具化成“同做一件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感到痛苦”,“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因人的快乐或痛苦而改变”等,从教学反馈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名言警句的转化。

对于一些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警句,教师应该提前做好预案,如文中的“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笔者备课时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文本内容,反复咀嚼、品味,为学生理解预设了答案:前一个“生活”是生存,后一个“生活”是文中所说的“消化面包”;前一个“劳动”是工作,后一个“劳动”指更好、更高效地工作。整句话是说人类一方面要为生存而工作,另一方面要为更好、更高效地工作而消费劳动所得。在课堂教学中,果然有很多学生提出质疑:“这个警句的前半部分容易理解,后半部分则让人不知所云。”

文本解读是一项兼顾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性课前工作,教师在教学前对文本解读的程度,不仅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而且关系到知识传授的准确与否。

(作者单位:武汉市卓刀泉中学建和分校)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议论性乐业演讲稿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写作指津坊
怎样写好演讲稿
消失的演讲稿
情理结合著华章
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
去乐业看蝴蝶
高中议论性散文习作探微
广西乐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