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解读设计教学

2023-09-03陕声祥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丁香花丁香自然段

陕声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是现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写了每逢春来处处可见优雅、芬芳的丁香花,作者由丁香花的美联想到“丁香结”名称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丁香结年年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也是一件去了一件又来,永远解不完。作为一篇散文,本文的语文要素很多,通过一篇文章解决所有的语文要素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这篇文章,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动词运用、比喻修辞和行文脉络上。

一、动词写“活”丁香花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动词描写事物特点,精当的动词把丁香花表现得摇曳多姿,让读者如见其花,如闻其香。如写街上的丁香花(“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时,作者运用了“呈出”,好像雪白的丁香花是有人捧着,特意呈现给人看一样,句子顿时有了动感。在这个描写中,作者先突出花的雪白的颜色,再确认那是丁香花,暗示读者:花是静止的,但作者感知花的过程是连贯的、活动的。作者把自己感知丁香花的过程写出来,让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去观察,去发现,具有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

描写路边墙头上的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时,作者用了“探出”“窥着”,就把丁香花探头探脑的样子和偷偷注视行人的情态写出来了。写雨中的丁香花(“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时,作者运用了“渗”字,就把浸透了雨水的丁香花与花墙的“莹白”互相融合、点染的特点写出来了。

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欣赏丁香花的地点(城里、城外、窗前、雨中),以感知丁香花无处不有的特点,引导学生试着读出动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1~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静态的丁香花写“活”的;也可以运用对比法,让学生试着把动词换掉,如将“呈出”换成“露出”,把“探出”换成“有”,把“渗”换成“洇”等,以体会原词与改词的区别,体会动词运用的精妙。

二、比喻写“美”丁香花

文章为了表现丁香花的美,多处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比喻修辞的运用作为教学重点。

如“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句中,作者把露出墙头的丁香花比作夜空中的“星星”,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星星般的小花”又表現了丁香花小而多的特点。因为像星星那么多、那么美,丁香花才“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再如“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句,作者用“积雪”比喻斗室外的丁香花,写出了丁香花的洁白和纯洁。同时,作者用的是“积雪”,不是薄雪,可以让读者想见花之多、花的层层垒叠,以及花事旺盛的情景。“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以雪色喻花色,既写出了丁香花的洁白和纯洁,又增添了美感。

同样是丁香花,一个是“星星”,一个是“檐前积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前者是作者路过人家宅院时看到的丁香花;后者是作者隔着窗户看到的屋外的丁香花。一个是在路边,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全树;一个是在屋里,视野受限,只看到树的一部分。作者的观察视角不同,看到的丁香花自然不同。

对于丁香花也被称为丁香结的原因,作者也是通过比喻来解读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作者把丁香结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既形象生动地解释了丁香结,又将丁香结与烟火人间、日常生活衔接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也为后文写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作了铺垫。

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作用,或引导学生把比喻句换成普通句,体会比喻修辞的效果。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分析“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这个比喻句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生活中的盘花扣和丁香结(如果没有实物,可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观察二者在外形上的相似处,增强感性认识,进而深入理解作者用盘花扣比喻丁香结的深意(生活中的“结”太多、太平常,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结”)。

三、思路缜密,由丁香到人生

课文总体分两部分,一部分写花,一部分写“结”,始终围绕丁香花写,体现了作者思路的缜密、笔锋的轻灵跳动,也暗示了作者观察视角的变化。

第1自然段先写城里街旁的丁香花,再写城里宅院树头的丁香花在墙头上“窥着”行人。一个在尘土间,一个在墙头上,暗示了作者视角的不同。第2自然段写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突出表现了月光下、夜色中丁香的美(“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优雅的甜香,非桂非兰……”),与上文对城里的丁香花的描写相比,视角的转换,不仅体现了地点变化,还体现了时间变化。作者在月夜观察丁香花,闻香识花,别具风味。第3自然段写的是窗前陪伴自己几十年的丁香花,观察点由广阔的社会空间转到个人生活空间,文章内容更加贴近个人生活和情感。春天的丁香花给了作者很多慰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欣赏,在长期陪伴过程中,赏花人与丁香花在精神、气质上已经连在一起。第4自然段通过引用古人诗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调转笔锋写雨中的丁香,视角再次变换。雨中丁香,线条模糊,像印象派的画,丁香的美就有了着落。

第5~6自然段紧承上文,以“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句过渡到写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从“丁香结年年都有”“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了吗?”中可以看出,作者能够从容欣赏生活的美,也能包容、接纳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文章上升到新的境界。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文章中的过渡句(“只是赏了这么多年的花,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将“赏了这么多年的花”与文章第1~4自然段对应,将“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与文章第5~6自然段对应。最后引导学生概括意义段的段意:①对花的欣赏,②对“结”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第二部分作者对“结”的理性思考时,教师还应该先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作者是分几层来写丁香结的”(两层:外形、联想)和“丁香结与人生的‘结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结,需要解开,并且年年都有,解不完),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理解(没有了人生的“结”,也就没有了人生百味)。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丁香花丁香自然段
永远的丁香
丁香花开的时候
丁香本马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