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研究
2023-09-03刘康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刘康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等各类数据平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出现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等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各行各业也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主要是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起的,价值含量高,信息来源广,可以快速传递,并迅速传播,是多种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的集合[1]。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展,通过收集、处理、分析数据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正逐步朝着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探索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措施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模式得到创新
步入大数据时代前,数据更新速度慢、汇总整理难度大,企业难以较为顺利地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因此进行内部审计时大多采用审计抽样方法,通过对抽样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特征,以此作为最终的审计结果。但由于抽样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数据,所以这种审计模式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偶然性,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在大数据背景下,这种数据不全的问题则可以被有效解决。具体来说,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整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不仅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企业可以对全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等多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够提升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二)审计流程得到细化
审计工作的细化程度不仅受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更是与审计技术息息相关。若是审计技术较为落后,那么审计工作必然会较难达到十分细化的程度,从而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审计流程有了十分显著的细化。具体来说,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各项技术逐步应用于企业实际工作,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借助大数据技术,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尽可能向前追溯,顺利获取到以前的相关数据,以此作为纵向对比;也可以不受空间限制,通过信息平台获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相关数据,以此作为横向对比。另外,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审计事项,而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查找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痛点和问题,为非审计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支撑[2]。
(三)审计方法得到优化
审计方法对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在传统审计模式下,由于人力计算能力有限,企业往往使用抽样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数据分析更多的是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经验分析等方法,部分企业还采用审阅账簿资料、纸质凭证,人工数据分析比对等方式。这些审计方法既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审计效率。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审计方法得到了高度优化。审计人员不再受成本效益的局限,可以提高审计证据的数量,甚至收集全部数据,控制审计风险。企业还可以将全部数据资料录入数据库中,审计人员直接在数据库搜索,无需再翻阅纸质资料进行人工分析,而且大数据还可将所用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借助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搭建适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智能化模型,获取审计工作所需的实时且全面的信息,并通过分析模型挖掘出关键数据信息以及隐藏的风险点,从而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二、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意识薄弱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传统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最大差别即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将工作人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灵活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而每一项新模式的推广实施都并非一帆风顺,遇到阻碍在所难免。对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来说,信息化意识薄弱就是实施难点之一。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简单地当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工具之一,对于其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并没有明确认知,从而缺乏主动学习信息平台的使用、主动变革工作方式的积极性。而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有限,在具体工作的应用中自然也是有限的,比如,对于信息系统的操作不够熟练,仅是掌握简单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的则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也停留在表面,这严重影响了大数据平台的效用。
(二)内部审计平台有待优化
审计平台不仅仅是指软件系统,也包括网络环境、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完善的审计系统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硬件支撑,有助于拓展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而若要深化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则需要与工作需求相匹配的审计平台设施,比如,高性能的计算机、大容量的信息储存器、强稳定性的服务器以及安全的网络环境等。而在现实情况中,部分企业的审计平台还有待优化。有些企业的审计系统依然是信息化建设初期引进的,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有些企业的审计系统未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优化和完善,导致信息平台与企业工作契合度不高,适用性过低,难以实现借助大数据提升内部审计水平的目的。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依靠传统的经验已无法充分发挥出其有效作用,毕竟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收集、分析、整理数据,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处理。也就是说,从我国当前发展状态来看,若要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信息平台的应用已逐步成为必备技能,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在现实情况中,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新要求。许多审计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这就导致其难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找到其中的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更难以对数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个性化分析[3]。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风险加大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即为风险管理审计,也就是通过审计工作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工作漏洞,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工作流程、改善工作方式,将风险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而这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求甚高,毕竟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才能尽可能多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若是审计工作浮于表面甚至本身就存在风险,那么不仅难以解决企业存在的隐藏风险,更有可能加大企业的风险隐患。而在大数据背景下,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风险却有进一步加大的情况。具体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加大了信息系统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深度,而这导致网络信息安全成为内部审计质量的一大风险。另外,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杂乱、质量不一,加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静态分析已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更无法进行有效识别。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推动内部审计改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大数据助力内部审计开展的理念深植于心,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旦思想意识淡薄,那么内部审计信息化只会是流于表面,作用有限。由此可见,为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树立大数据意识。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会议宣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员工讲解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大数据的重大作用,帮助其树立大数据管理理念,转变传统模式下粗放的管理观念。二是塑造基于大数据的内审文化,即通过将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抽象化,将之作为审计工作乃至企业管理的一种文化形态,使其根植于心,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促使内审人员真正将大数据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是正确把握经营管理与数据技术之间的关系,明确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服务于经营业务的开展,经营业务的推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据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所以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对审计工作的优化,也是对企业发展经营的支撑。
(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规范性
制度体系是企业发展中需要搭建和完善的重要体系之一,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既能够为企业员工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撑,确保员工所有工作有度可依,又可以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员工所做的工作合法合规。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完善规章制度更是对其进行优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借助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权责分工、风险管控、考核奖惩等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既是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标准,避免因制度不全而导致管理漏洞,也是为问题处理提供依据,防止因流程不清而影响问题处理效率。二是加强制度执行刚性,确保其真正应用于具体工作,即对于印发实施的制度,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即便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应该先按照现行制度执行,同时可根据实施新情况对制度进行完善,总之,需要维护制度权威性,防止因重视程度不高而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三)优化内部审计系统,提高审计信息安全性
为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系统对于审计工作的支撑作用,提高内部审计水平,需要对审计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与完善。一是构建审计云平台,企业可以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和经营现状,搭建大数据平台,将企业内部运营全流程数据以及外部相关信息均集中至平台之中,实现内部外信息的有效集合,同时还可以将大数据平台分为结构化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库,如此便可实现将企业中各类数据进行整合汇总的目的,避免传统模式下各个板块间存在壁垒、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二是注重信息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即要根据企业业务进展、战略调整等各种情况及时更新大数据平台中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同时根据审计工作需要新增或删减数据项目,以提高数据信息的适用性,为后续数据分析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审计系统优化完善,既可以对现有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优化升级,以使其可以满足内部审计的技术要求,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对系统设置等方面进行必要调整和完善,以提高信息平台与企业工作的契合度。
(四)加强审计人员培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实际执行者,其能力素质对审计水平有着十分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大数据背景下若要提高内部审计水平,加强审计人员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刻不容缓。首先,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搭建完备的审计人才梯队。对于现有审计人员要加强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不再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审计相关内容,还应包括大数据知识、系统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软硬件使用能力,确保现有审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发展脚步。同时还需要注重引进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审计人才,一方面是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增强企业审计人员队伍活性。另一方面也是借助人才影响力,带动现有审计人员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其次,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点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奖惩措施,借助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其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明确责任人,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
(五)加强审计质量管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企业效益密切相关,为提高审计质量,提升企业效益,需要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测,树立审计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使审计人员不仅是审计专家,同样是风险管理专家。一方面,要加强动态分析,即审计人员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既能够实现对当前数据的实时了解,也能够掌握以往数据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动态化分析掌握企业业务进展情况、管理现状等,并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查找企业业务推进过程中的异常之处,一旦发现则可以尽快处理,缩小风险影响范围,减小风险影响后果。同时根据分析比对结果明确审计工作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及时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并提前制定并完善应对措施,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控,比如成立专门的信息化专班负责信息系统的管控工作,或是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负责信息系统的优化,通过对防护系统进行升级、防护手段进行强化等方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设置用户权限,增设用户验证等,从方方面面保障系统安全,防止信息外泄。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就需要提高市场敏锐性,发现和应用市场规律,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