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23-09-03冯晓璐王晓娥
冯晓璐,王晓娥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南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以男性为主的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妇女承担起生产经营、家庭建设、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的主体责任,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之定位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实施”到“全面推进”,意味着乡村振兴成效渐显。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将在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方面贡献巾帼之力。
一、农村留守妇女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和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部分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寻求更理想的工作和收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具劳动力和建设潜力的群体,当属留守妇女。因此,留守妇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和推动者,是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二、农村留守妇女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产业发展困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村有了产业支撑,农民才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长期以来,农村核心产业就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一方面,种植业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种植,而种植粮食经济效益比较低,在一些缺乏水利保障的丘陵山区和高原地区,种植业不仅效益低,而且风险大,如果遭遇干旱或暴雨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不仅没有收入,甚至还会赔钱。另一方面,农民缺乏养殖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村养殖业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较少,资金不足制约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单一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留守老人和妇女也只能从事小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
(二)能力提升困境
农村“三留守”群体庞大,他们在接受教育、创业致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三留守”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留守妇女的教育问题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很多农村地区对留守妇女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培养力度不足,使得留守妇女没有渠道、没有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乡村建设中也就无法完全发挥留守妇女的价值。此外,尽管部分农村地区近年来开始重视留守妇女的教育与培养,实施了“巾帼行动计划”“留守妇女创业培养计划”等措施,但这些措施与农村地区的现实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不足等现状影响了留守妇女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效果。
(三)文化建设困境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在“三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作为文化建设群体之一的青壮年男性大量涌入城市,这为组织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活动造成较大困难,乡村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便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肩上,这对留守妇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不足,导致乡村文化丧失活力,文化存续及失序危机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一些基层政府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了文化建设,导致基层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缺位,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宣传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
(四)生态治理困境
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但是,由于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生态文明相关教育,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长期利益,导致乱砍滥伐、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及随意排放废水废渣废气等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此外,基层政府专门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的生态环境治理主题活动较少,导致留守妇女的环保意识难以提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从而难以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五)组织建设困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但是,首先,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而留守妇女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其次,农村妇女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不足。最后,各级妇联深入基层不多,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相关调查较少,没有真正关心、了解留守妇女的家庭情况、生活状态等,没有真正成为留守妇女的“娘家人”。很多留守妇女在创业致富方面的诉求得不到回应,也无法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三、农村留守妇女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除传统种养殖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应紧抓机遇,重点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康养产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继续发挥留守妇女的技能优势。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产业迅速发展,农村网购渐渐盛行,女性成为网购的主体;除网购大量生活用品,还有部分女性拍起了小视频,当起了网络主播。很显然,女性在当下已成为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各级妇联应精心谋划,多方搭台,邀请专业人员对巾帼致富带头人、电商从业者或有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妇女进行专班授课,抓好搭建营销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典型培养推荐等关键环节,助力巾帼电商“起航”。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组织落户龙头企业建立工艺流程简单、易上手的组装车间,专门开设“妈妈班”生产线,采取“企业+妇联组织+家庭”的模式,在村里设立“巾帼居家就业工坊”,协助企业与居家就业工坊签订劳动合同,采取产品流水线生产外包的形式,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增收,让留守妇女既能工作,也能照顾孩子。同时,相关部门可以联合企业开展系统技术培训,由乡镇组织有就业意愿的留守妇女参加就业培训,为留守妇女开拓更多就业渠道,破解留守妇女就业难题,增加其经济收入。
(二)加大留守妇女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强化人才支撑
应大力培养数字乡村、数字农业等急需的农村留守妇女专业人才,利用典型带动一批、外出培训一批、返乡创业培育一批等形式,提升留守妇女的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水平,使其带头发展农村产业,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业态中大显身手。同时,基层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增加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多方发力补齐乡村人才短板。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农村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台切实有效的人才政策。采取回引能人返乡创业、培育乡村致富能手等措施,将优秀人才吸纳到乡村振兴一线,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妇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发挥留守妇女独特优势,加强农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统筹部署。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一批“最美家庭”,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为推动农村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可以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带动家庭成员争做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也可以将农村风土人情、悠久历史文化同当前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挖掘优良传统习俗,在非物质文化传承、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文明社区建设等领域发挥农村留守妇女在语言交流、宣传、文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留守妇女增收
一方面,要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举办“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院落美、居室美、绿化美”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培育一批生态宜居、文明农家示范户,引导留守妇女共商共建共享生态宜居新农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比如,过去农村妇女总是在河边洗衣服,现在大部分村里建了洗衣池,大家都用无磷洗衣粉和肥皂洗衣服,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农村妇女的生活习惯又很环保。另一方面,生态振兴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具体路径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决定。比如,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将中药全产业链嵌入市场主体1800 余家,成为当地妇女增收的重要渠道,切实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五)“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党政所急、群众所盼、妇联所能”,抓队伍、建阵地、强引领、重服务,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妇联的组织带动作用,尤其要发挥乡镇妇联和街道妇联的基层纽带作用,带领农村留守妇女走在推进乡村振兴第一线。要积极培育树立农村新业态领域妇女典型,帮助她们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并号召农村妇女党员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妇联要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情况调查,走入留守妇女的内心世界,做她们的“娘家人”;密切关注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倾听她们在家庭生活、创业致富方面的诉求,尽可能给予回应;重点关注巾帼科技人才,要在资金筹措、场地征用、发展条件改善等方面积极帮扶;帮助留守妇女缓解家庭压力和经济压力,为广大农村留守妇女走向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