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县油茶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
2023-09-03杨秀亚龚发武湖南省泸溪县林业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16100
●杨秀亚 龚发武(湖南省泸溪县林业局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16100)
随着人们对油茶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油茶病虫害问题也愈发严重。油茶病虫害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其不仅降低了油茶的产量,加大茶农的经济压力,打击茶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当地的产业发展,因此,对油茶病虫害的防治亟需提上日程。
1 泸溪县油茶病虫害概况
泸溪是湖南省油茶大县,全县油茶林总面积10 066 hm2,其中老油茶林面积6666 hm2,新造油茶林保存面积3400 hm2,形成了以合水溪洲、罩子坪、新桥、横坡,达岚六里、新田、溪头、潮底,洗溪李岩、宋家寨、塘食溪等三级油茶产业发展格局。农民通过油茶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但是在油茶生产经营过程中,油茶病虫害成为油茶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泸溪油茶种植的病害有35 种,常见的主要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等10 种。油茶病害的发病期一般在每年3 月中下旬,随着雨季来临达到高峰期,11 月以后病害症状逐渐减轻。影响油茶种植生产产量的常见虫害有85 种,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刺蛾,茶籽象甲等。虫害多发生在油茶叶片、嫩树皮、幼果、树干等部位,虫害严重时,造成油茶减产,甚至影响植株的生长与存活[1]。
2 油茶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油茶炭疽病
在高温、高湿季节,油茶炭疽病蔓延最快。一般是4~5 月开始发病,但此时落果不多,7~8 月病害蔓延发展很快,普遍发生落果,9 月出现较大的落果高潮,一直持续到10 月,发病的适温为25~28℃。感染此病后通常可减产20%左右,最高达40%以上。
2.1.1 发病症状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油茶的枝条和叶片,如若不进行防治,轻则会造成油茶大面积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会导致油茶林大面积传染性死亡[2]。
2.1.2 防治方法定时对油茶林喷洒1%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液,即每年的3~4 月,油茶抽新梢时喷洒1 次;每年的6~8 月油茶炭疽病暴发高峰期每月喷洒1 次;每年的6~9 月是油茶病果盛发期,在此期间可对油茶林用1∶1∶100 波尔多液加1%~2%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粉300 倍液喷洒消毒,每半个月1 次,连喷3~4 次;对外来种质资源进行严格检疫。外调种子进行播种前需消毒杀菌处理,即用0∙2%赛力散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 倍液浸种1 d。
2.2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茶的叶片和果实,常导致叶片或果实脱落,病株率达15%~20%,严重达95%以上,其流行与温度、湿度、立地条件、茶林密度、郁闭度有密切关系。每年3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8 月迅速蔓延,其后出现发病高峰。
2.2.1 发病症状油茶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茶的叶片和枝条,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严重。油茶感染软腐病后,起初油茶叶片出现星星点点水渍状黄色斑点,随着时间的增加,水渍状黄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或者黑褐色圆形病斑。
2.2.2 防治方法适当修枝,对种植密度较低的油茶林,要对枝条进行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做好苗圃地排水;选育优良品种。发病时期可喷洒0∙8%波尔多液或70%多茵灵500 倍液。
2.3 油茶烟煤病
油茶烟煤病主要危害油茶枝干和叶片,感染后在油茶的枝条或叶片上会覆盖一层很厚的黑色煤污状覆盖层,严重影响油茶的光合作用,增加油茶枝条的承重负担,最终导致油茶缺失养分干枯死亡。该病影响油茶树生长和结实,降低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主要发病期为每年的3~6 月和9~11 月。
2.3.1 发病症状初期叶片出现黑色霉点,沿中脉蔓延,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如果不进行防治,会在油茶的枝条或叶片表层形成一层很厚的黑色煤污状覆盖。
2.3.2 防治方法适当修剪,注意枝条间的透气通风;合理混种,在油茶林内适当栽植山苍子;化学药剂防治,发病期可用1%食盐水、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三硫磷1500~2000 倍液防治。
2.4 油茶根腐病
油茶根腐病主要危害1 年生油茶苗木。每年7~8 月为油茶根腐病大暴发时期,主要原因是高温期间,培育种植土壤黏土过多,且排水工作不到位,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滋生。
2.4.1 发病症状感染根腐病的植株,根颈部会出现锈斑状褐色斑点,尔后油茶根颈处慢慢长出白色棉毛状物,最后根部腐烂导致整株死亡。
2.4.2 防治方法油茶林中一旦发现根腐病病株,应尽可能清理重病植株,然后用熟石灰拌土覆盖在轻微感病的油茶植株根颈处。
3 油茶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3.1 油茶毒蛾
油茶毒蛾又称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为害油茶的叶片。幼虫取食叶片,成虫取食嫩枝、幼果等。
3.1.1 危害规律油茶毒蛾幼虫喜高湿地段,常发生于路边洼地或池塘水边等湿度较大的地段,不同的雨量与虫害发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6月中旬前后雨量比常年多时,幼虫孵化率高,为害加重,应特别注意。
3.1.2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培土7~10 cm,压实,使土中的虫蛹不能羽化;将害病枝条剪下,将幼虫药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或性激素诱杀油茶毒蛾。化学药剂防治,用25%亚胺硫磷、50%二溴磷1500~2000 倍液进行喷杀。
3.2 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俗称量步虫,属鳞翅目、尺蛾科,主要为害油茶幼嫩叶片。油茶尺蠖虫害发生时,导致油茶幼果大量掉落,虫群大量暴发时幼虫吃光全株树叶,植株呈火烧状干枯,最终全株死亡。
3.2.1 危害规律油茶尺蠖一般在海拔200~350 m 的向阳丘陵或谷底发生,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发生规律,一般会出现逐年增多或逐年减少的现象。
3.2.2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包括挖地埋蛹、捕蛾挖卵、捕捉幼虫等方法;化学药剂防治,坚持“治早治小”原则,在每年4 月上旬左右,利用25%亚胺硫磷、90%敌百虫1500~2000 倍液进行喷洒灭杀油茶尺蠖幼虫;天敌防治,常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用含1 亿~2 亿孢子/ mL 的菌液喷杀2~3 龄幼虫,灭虫率达90%以上。
3.3 茶刺蛾
茶刺蛾又叫火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主要为害油茶的叶片和幼嫩枝条,常见于油茶枝条只留半截叶片,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油茶干枯死亡。
3.3.1 危害规律茶刺蛾在湖南一年可繁殖3代,常和油茶枯枝落叶混在浅层表土结茧越冬。每年的5~9 月是茶刺蛾盛发期,常蚕食油茶嫩叶和嫩梢,成虫具有趋光性,常昼伏夜出,日间主要栖息于油茶叶背。
3.3.2 防治方法人为防治,翻地清理幼虫或虫茧,夜间灯光诱捕成虫;化学药剂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5000~6000 倍液喷施或50%杀螟橙、50%杀螟松、25%亚胺硫磷1000~1500 倍液;利用天敌,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病毒,感染病毒的幼虫食量减少,发育缓慢,体色变为淡紫红色,虫体较软,死亡后虫体一触即破。
3.4 茶籽象甲
茶籽象甲又名油茶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为害油茶果。
3.4.1 危害规律幼虫蛀食油茶果仁,常造成幼果脱落或大果中空,成虫不仅能以象鼻状咀嚼式口器啄食茶果,还常常取食油茶嫩梢,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油茶干枯死亡。
3.4.2 防治方法翻地灭虫,结合油茶种植行间距,深耕土壤;灭杀成虫,利用茶籽象甲的假死特性,摇晃油茶树,捕杀成虫;受害茶果处理,将具有虫害特征的茶果采集统一处理;化学药剂防治,发现茶籽象甲严重为害时,可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90%杀螟丹800~1000 倍液或10%天王星3000~3500 倍液。
4 总结
油茶种植管理人员需依据当地地质及环境条件,定期进行土地消毒及枝条修剪,结合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确保油茶植株健康、茁壮生长。结合湖南省油茶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培育抗病虫品种,保护病虫害天敌,科学施药,做好生态调控工作,杜绝病虫害大面积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