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
2023-09-03李月红昌图县镇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古榆树镇分中心辽宁铁岭112518
●李月红(昌图县镇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古榆树镇分中心 辽宁 铁岭 112518)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上游东岸,松辽平原南端。全县地貌复杂,涵盖了低山丘陵、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于种植花生。经过多年种植实践,当地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体系。
1 种植前准备
1.1 选地整地
1.1.1 选地根据花生作物特点,依据保水保肥性佳、通透性好、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前茬为禾本作物的原则,选择砂壤土田地,避免选择盐碱、低洼、黏重土壤田地。
1.1.2 整地为促进活土层厚度增加、花生根系下扎,应在花生播种前均匀深翻土地,翻耕深度以25~30 cm 为宜。后续每间隔2~3 年进行1 次深翻,将地表植被、前茬作物均翻耕到10 cm 耕作层以下,细碎、平整地面,确保地表土壤无根茎、杂草、坷垃。
平整土地后,起垄施肥。大垄双行,垄高为10~12 cm,垄上台面宽度为60~70 cm,台面上无石块、前茬残留根茎,相邻垄间距为90~100 cm。起垄时顺垄沟作畦施肥,施入3000~4000 kg/hm2腐熟有机肥、525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施肥后,向垄沟内均匀喷施1500~2250 g/hm2的“都尔”与600~900 kg/hm2水的混合液,封闭除草。
除草后,当表层土壤含水量为70%~80%时,覆盖兼具除草、保水、增温作用的耐老化微通气黑色可降解地膜,地膜宽度为110 cm,厚度为0∙006~0∙010 cm。地膜需平整、严密覆在2 条垄上,紧贴床面,重叠50 cm,每间隔2 m 横向压一土带,避免地膜破损。
1.2 选种拌种
1.2.1 选种根据当地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合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有“昌花1 号”“昌花2 号”等。确定花生种植品种后,从专业采购点购置种子。购种后,选择干燥位置,选晴天的09:00~15:00,平整摊铺花生种子,摊铺厚度10 cm,每间隔60~120 min 翻动1 次,带壳提前晾晒48~72 h,打破种子休眠状态,杀灭种子表面细菌。晾晒后,于播种前10 d 剥壳,确保种子活力。剥壳后,分级选择果型一致、皮色鲜亮、发芽率高、发芽势强、饱满大颗粒,挑出破损粒、小粒、秕粒、霉变粒或具有明显病虫害特征的种粒[1]。
1.2.2 拌种播种前,利用适宜温水浸泡种子,浸泡3~4 h 后捞出。捞出后与2%~3%吕丹乳油、0∙3%多菌灵杀菌剂分别拌匀,预防病虫害。将专用根瘤菌剂375 g/hm2与1500~2250 mL/hm2清水混合后,与花生种子拌匀,增强花生种粒固氮作用,促根壮苗。
2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2.1 播种
在花生种植田间土壤表面5 cm 温度达到12℃、土壤最大持水量在70%时,借助120 马力以上拖拉机与花生多功能一体播种机,均匀播种,每垄播种2 行,相邻播种行间距在35~40 cm。花生播种深度为5~6 cm,种植穴数量为150 000~180 000 穴/hm2,相邻播种穴间距为15 cm,播种密度为2 粒/穴,播种量为210~247 kg/hm2。对于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分枝性强的蔓生型品种,可适当减小密度。
播种期间施肥,种肥深度,一般在13~14 cm,施入种肥2000 kg/hm2生物发酵堆肥、10 kg/hm2尿素、30 kg/hm2硫酸钾、35 kg/hm2磷肥、0∙5 kg/hm2硼肥、1 kg/hm2锌肥。因选择先覆膜再播种方式,播种后需重新压实地膜,并在膜孔上均匀覆盖一层土壤。
2.2 放苗清棵
在花生出苗后3~4 d,及时清除播种孔上的盖土,并严密压盖播种孔周边,使播种孔呈凹形,便于花生顺利破膜出苗。若花生幼苗无法顺利破膜,且膜上无土,则人工引苗出膜。在全部花生芽苗顶膜时,选择每天09:00 前或15:00 后,开膜孔放苗,放苗时间到达后利用湿润泥土封闭放苗孔。结合放苗进行查苗、补种,确保花生全苗、壮苗。
全部苗出齐后,扒开幼苗基部土壤,促使2片子叶出露,同时促进第1 对和第2 对侧枝发育以及基部花芽分化。结合清棵进行中耕,用小锄头深铲一遍地,均匀、细密锄地,减小基部二次分枝果针入土距离,避免雍土埋苗。进入花生团棵期,再次中耕,促进花生作物根系向下伸展。进入花期,则开展第3 次中耕,适当减小耕地深度,避免损伤花生果针。
2.3 浇水
根据花生较耐旱特点,在花生生长期间,控制土壤最大持水量在70%。同时根据“燥苗、湿花、润荚”的原则,适当增加或减少浇水量。苗期特别是幼苗长出4 片真叶时,应适当减少水分浇施量,保持土壤干燥状态且不影响幼苗正常生理活动,促使植株深扎根系,获得矮而壮的幼苗;在花生果针形成期、入土高峰期,及时采用沟灌方式或喷灌、滴灌方式浇水,满足花生水分需求,促使开花下针。若自然降雨充沛,则及时排出积水,避免花生地上部分徒长;在结荚期,适当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引发荚果腐烂、茎叶徒长等情况。
2.4 施肥
在花生3~4 叶期,均匀喷施“矮壮素”375~450 mL/hm2,每隔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3 次。
在花生生长时期,若发现叶片变黄现象,则加喷1∙5%尿素水溶液、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0~750 kg/hm2,每隔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相邻施肥周期间隔7 d 左右。同时在花生果针入土前施加187∙5~225 kg/hm2尿素,满足植株的营养需求。
在花生初花期到盛花期,施加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50 kg/hm2硫酸铵+150 kg/hm2过磷酸钙,适量施加锌钛微量元素肥,避免施加纯氮肥。同时根据需要额外喷施1 支生物灵营养液与15 kg 水混合物,连续喷施3 次,相邻喷施周期间隔10 d。借助喷药契机,利用泥土覆盖花生植株基部,避免根部出土。
在花生结果期,将750 g/hm2的磷酸二氢钾与750 g/hm2锌肥、225 kg/hm2水混合作为叶面肥,连续喷洒2~3 次,相邻施肥周期间隔7~10 d。
在花生荚果成形期,将15 000 g/hm2过磷酸钙、750 g/hm2尿素、225 kg/hm2水混合制成叶面肥,连续喷施2~3 次,相邻施肥周期间隔7~10 d,达到促花生早熟的目的[2]。
2.5 控高
在花生地上部分高度达到33~40 cm、叶龄13~14 片叶时,均匀喷施生长抑制剂“花多金”450 mL/hm2与750 kg/hm2水混合液,或每公顷喷施750 L 的50 mg/L 多效唑,控制地上部分生长高度,为地下部分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2.6 防病虫
根据花生植株生长过程中病虫发生情况,借助拖拉机悬挂式打药机(或高效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打药机),均匀喷洒雾化药剂,降低病虫害对花生产量的负面影响。根据病虫害类型的差异,可选择的药剂也具有一定差异。
防治花生苗期立枯病,均匀喷施5%井冈霉素水剂2000 倍液;防治花生叶斑病,均匀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防治蚜虫,均匀喷施30%“蚜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7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150~200 倍液,每隔5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 次;防治花生蛴螬,利用15%“乐斯本”颗粒剂或3%“三尺绝”颗粒剂,均匀撒施到地面。
2.7 收获
在花生地上部分绿叶量明显下降、中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荚果停止生长且网纹清晰、手搓花生根茎土壤较为松散时,借助小四轮拖拉机与花生挖掘收获机,进行分段收获。借助60 马力及以上拖拉机与秧膜脱离机,分离秧蔓、地膜,回收秧蔓,清除田间残留地膜,实现绿色种植。
3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3.1 制订模式
依据可示范、可复制、可反馈、可验证、可集成的原则,由专业农技人员制定适宜昌图县花生种植的全过程高产技术模式。如2~3 年进行一次深耕地→耕整地→一体化播种施肥→除草打药→覆土覆膜→田间管理→联合收获→秧蔓回收等,为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3]。后期根据花生重大品种选育情况,更新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逐步构建以花生高产为主、产量与质量双循环互促进的新型技术推广格局。
3.2 建立基地
以花生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为中心,向区域周边辐射建立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开展花生耕作、种植、管理、收获系列高产作业示范工作,实现技术融合与发展。在示范基地运行过程中,定期组织农户观摩示范基地关于花生高产全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满足小农户实践与基地示范有机衔接需求,为当地花生种植高产提供动力。
3.3 科学培训
借鉴产业化生产思维,综合利用室内与室外、集中与分散、多媒体远程与现场观摩系列形式,构建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科学培训方案。在科学培训方案实施期间,邀请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就昌图县花生高产种植技术与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专题讲座,有序推进、践行花生高产技术科学培训方案,培养熟练掌握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能手,促进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应用。
4 总结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花生种植户应根据花生种植农艺要求,结合区域土壤与气候条件,有序开展花生选地整地、选种拌种、播种施肥、除草打药、覆土覆膜、田间管理、收获回收作业,以提高花生种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