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卓越音乐师资培养的高校钢琴教学新路径研究*
——钢琴合作与创编
2023-09-03李雁南
李雁南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国家提出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和新文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并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先后出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等一系列文件法规。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来到风口,各地高校呈现出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强劲势头;一线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也对党中央教育强国的决策做出积极回应。
一、时政解读与困境阐述
解读近期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法规文件,我们不难觉察高校音乐师资培养模式变革的迫切性:
(一)教育部于2021年2月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音乐教育”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名单,专业代码130212T,而不再被表述为“音乐学(师范类)”专业。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提出要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美育高端智库等具体意见。同时,专门指出艺术师范教育要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坚守师范特质,对标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比重,构建与政府和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
(三)2020年新修订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将“音乐编创”纳入六大教学模块。同年,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音乐教育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规定在毕业展示中,学生要在真实的教学与活动场景下录制不少于20分钟的音乐活动组织与排练,并附设计方案①。《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也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建立“多声部音乐的创编与排练”课程,具备创编小型合唱或合奏作品的基本能力②。
综上,国家当前急需的是不仅能表演音乐,更是能以音乐为手段实施美育的卓越师资。反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当其冲、人人必修的钢琴教学总体仍沿袭传统的钢琴舞台表演训练体系,长期存在技术至上,教学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培养等问题,造成师资输出与社会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需求错位③。
这种困境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一方面,耗资巨大的精英教育模式下产出的音乐表演专才无法匹配社会上广大的音乐美育普及教育需求。尤其典型的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高校毕业生对音乐启蒙和普及教育的教学手段,对集体课教学的课堂组织和师生互动、对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应对等均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社会对这部分所谓“高精尖”人才无法完全消解,难以提供其所期望的高净值、高回报就业平台。教育红利的消失迫使毕业生降低职业自尊,转行转业走向社会市场。这种互斥作用造成恶性循环,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十分不利,也倒逼高校在原有格局中谋变求新,以不负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
二、新路径探索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文称艺教指委)于2020年发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首次提出“协作类核心课程”。课程具体描述为“多声部音乐创编与排练实践课程群”,是为实现能胜任中小学、中高等职业学校乃至非音乐高校的音乐课堂教育、社团组织及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音乐普及和美育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尽管这是研究生层面的培养计划,但是本科毕业生实际比研究生更早面对职业挑战,同样迫切需要相应的技能储备。而高校本科专业课程相较研究生层次又更为丰富,学制更长,教师梯队完备,生源充足,受众面广,有着广阔的教学和艺术实践空间。因此,借鉴音乐教育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的思路,在本科开展先行教学研究,不失为一种可行策略。
笔者以高校一线钢琴教师视角洞察学情,直面音乐教师教育相对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滞后性,试论述将“钢琴合作”这一表演课程置于教师教育语境,并且创造性地把“多人合作”和“创作改编”两个核心要素融入教学实践,衍生出新的教学内涵和目标,形成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笔者于2019年开设的钢琴合作课,恰是学院顺应新时代育人使命和社会需求作出的积极探索,与音教专业“多能一专”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课程之“合作”至少包括三层内涵:一是融奏、唱、创、演等多元技能的集体艺术创造,以提高教学内涵;二是师生同台教学相长,锤炼默契、和谐、尊重等品格,以提高育人水平。三是教师形成智囊,开展团队教学和科研,以提高教研水平。
课程之“编创”也不以即兴和炫技为目的,而是倡导以生为本,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通过利用键盘、人声及其他艺术媒介诠释或重塑音乐,使学生个体从中获得审美的、创意实践的和教学的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键盘合作”专业溯源
钢琴合作(原文为Collaborative Piano或Piano collaboration),又可译为钢琴室内乐、协作钢琴、钢琴重奏等,是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创作体裁和舞台形式。伴随着宗教音乐世俗化,和工业革命开展、中产阶级崛起的社会变革进入大众视野,于18、19世纪迎来黄金时代。美国南加州大学于1940年代建立了世界第一个钢琴合作专业。随即该专业在全球蓬勃发展,下设声乐艺术指导、器乐艺术指导,歌剧与合唱排练指导等分支,大大提升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专业性。
可见,键盘协作有着强烈的表演专业属性,受益面主要集中于专业音乐院校表演专业师生、古典及严肃音乐市场。
2.音乐教学法与键盘集体教学的融合
与此同时,战后欧美的应用钢琴教学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在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础上,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综合音乐感的教学理念(Comprehensive Musicianship)。该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弹唱、表演、分析和创作来学习音乐的共性原理,在大量的创造性实践中构建知识体系并实现技能提升④。在“各科音乐课程互相融合为整体”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指导下,钢琴教师不仅教授演奏,还可实施编配合奏、即兴演奏、自弹自唱、高等键盘和声等特色教学。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模仿、即兴、编创、分析、重奏等活动中,深入掌握音乐各科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作曲理论,并能在职业和生活中不断发展这些能力⑤。这种教学效能已超越单纯的师资培育目标,深远地改变了下一代的审美感知和思辨意识,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不失为全人教育的典例。
这种强调创造力的启发式教学为他国音乐教育夯实了根基,也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师资核心能力培养提供了参照。
(二)国内研究现状
钢琴音乐在中国已走过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钢琴表演人才辈出,为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钢琴整体行业水平的提升。这却也导致我国高校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盲从钢琴表演专业精英培养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钢琴伴奏、弹唱、排练、创编等实践技能培养。国内部分音乐学院和高校的钢琴表演专业虽然已开设合作课程,但大多仅限于传统的四手联弹、双钢琴,以及与声乐器乐重奏的室内乐教学。
在知网中文全文搜索“钢琴合作/协作”,共出现期刊论文559篇,学位论文466篇(笔者于2022年4月11日完成检索)。研究主要聚焦以西方钢琴合作曲目为主的作品分析和演奏诠释,以及钢琴合作的艺术价值探讨;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呼声很多,但多见于研究篇幅和深度有限的中短篇期刊论文,内容也大多限于探索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器乐课程的合作混合型课程的构想和实施。其中,仅有湖南师范大学的陈芳在其硕士论文《通识教育观下中美高校钢琴课程设置对比研究及启示》指出音乐育人应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综合音乐素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全的人格。东北师范大学的高洋在其硕士论文《台师大表演所钢琴合作教学研究》探讨了台湾师范大学基于“华语原创音乐剧”的钢琴合作创意教学。以及星海音乐学院的姜晓宁通过其硕士论文《通俗音乐的双钢琴创编方法探析——以原创曲目和改编曲目为例》,呼吁提升中国钢琴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包容度。
大量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音乐师资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现任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的辛笛教授指出,中国高师应用钢琴教育在教学投入和学科建设上都远不及钢琴表演专业,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不利;应以钢琴为媒介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普及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他本人开创的《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囊括弹唱伴奏、即兴作曲、爵士基础、幼儿启蒙、集体教学、成人钢琴及师资培训等模块,令大量的非钢琴主修学生和离校多年的音乐工作者在继续教育中精进了业务水平。该教学法在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钢琴私人教学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也起到突出的示范作用。
四、研究框架
(一)理论研习——通过中西互鉴、通古知今的比较学习,为学生开启钢琴艺术新殿堂,引导学生完成中外钢琴合作艺术概览,夯实理论基础。
(二)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讲授、赏析和示范,让学生尝试四种基本合作形式(一琴四手、一琴多手,双琴四手、双琴八手)的作品演奏,感悟整体和谐与个性诠释辩证统一的合作准则。
(三)创作改编——采用先模仿后创编,原始素材由短变长,音乐元素由简至繁,乐器数量和种类由少变多,发展材料由命题到自选的步骤,逐渐建立学生自主创编的能力。具体为调式调性的即兴练习,旋律节奏的扩展训练,和声织体的丰富编配,曲式风格的发展模仿等。
(四)实践锻炼——通过结业展演、实习见习、社会艺术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培育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和群众服务意识,为投身音乐教育事业作好准备。
五、编创教学案例
(一)编创赏析:比较学习《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钢琴独奏、双钢琴三个版本不同的演奏媒介、时代印记和写作风格,领悟音乐改编活动中无限的可能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生活中音乐素材的捕捉意识。
(二)配器模仿:比较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集》和鲍元恺24首民歌小曲《炎黄风情》管弦版本和四手联弹版本的写作差异,初步掌握如何在钢琴上模仿生动的配器效果;以及如何钢琴化地表现器乐曲。同时,吸纳各类效果丰富的键盘织体,为编创积累技法手段。
(三)二重奏改编:通过将门德尔松无词歌作品67之2、拉威尔小奏鸣曲第一乐章等独奏曲目改编为四手联弹以及钢琴与器乐二重奏,对二声部写作中的声部对比和平衡有进一步认知,并在为器乐写作过程中了解基本的演奏法及记谱法。
(四)素材融合:从肖邦的C小调夜曲、C小调练习曲,C小调前奏曲中取材,借助调式调性、隐喻情境,及和声进行的共性展开编创;将素材集合中的音乐元素并置、互动和融合,塑造出具有全新曲式、风格和配器的衍生作品。
六、可行性分析
以教师教育为导向的“钢琴合作”教学设计具备“传统与经典”“创新与应用”的双重特色:
(一)教学内容上,相较于钢琴独奏,钢琴合作这一重要的钢琴艺术分支对国内高校师生来说尚是一座全新的艺术宝库。无论是曲目、史论、还是技法,都充满趣味和挑战,大大拓宽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视野。
(二)教学理念上,以育人为目标,弱化单向知识传授,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吸纳音乐综合感教学法倡导的“音乐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键盘、声乐、合唱、音乐写作等技能,加大合作、创造、和实践比重,增强学生对音乐语言的领悟和驾驭能力,使其习得终身受益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教学特色上,“多人合作创编”的项目式学习,不但考验学生的合作水平和团队精神,还考验了学生在专业、审美、人格等方面求同存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行政、后勤、场馆等跨专业跨职能部门的社交公关能力以及文创美编、媒体网络推广宣传、录像录音灯光剧务等多项技能,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学科建设上,音乐教育专业院系有着钢琴合作与编创最契合的实施土壤。利用好本科丰富的课程资源整合熔接知识单元,研发新型的应用性键盘课程,可以为研究生阶段协作编创类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教学参考,对完善循序渐进的学科体系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
(五)课程思政方面,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比较学习中,领略不同时期、地域音乐家们相通的人文关照和家国情怀;通过中国作品专题学习和校内外演出,触动师生发掘、演奏和传播一批鲜有人知的优秀中国风格钢琴合作作品,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
总结
钢琴合作与编创教学的总体设计着眼中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师资培养的远景效益,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合作”与“创编”凸显了键盘的工具属性,分别指向钢琴教学内涵的延伸和学生多能素养的启迪,完成了“高精尖”的表演专才向“广博全”的音乐通才转变的教学初探。该研究对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音乐师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对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研究生钢琴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对构建高校长效育人机制的启示性,提供了有效样本。
注释:
①中国艺术硕士网.音乐教育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020-04-18.http://www.mfa.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49.
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二)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26-527.
③徐丽梅.音乐师范生不仅是教音乐的[N].音乐周报,2022-05-11(A04).
④王沥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02):124-129.
⑤辛笛.美国高师应用钢琴教学考察见闻与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9,(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