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改革研究

2023-09-03徐明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商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知识点思政

徐明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一、引言

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并且把教材置于与教师、教法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说明传统教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应及时对教材内容、体例等进行更新优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会计行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会计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懂财务,还要懂业务和技术,可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新,会计专业教材也需要革新。在“三教改革”“信息化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之际,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亟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改革路径。

二、数智时代高职会计人才所需职业能力

有关职业能力的定义较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都对职业能力给出了相应的定义。《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中指出职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运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以及组织管理技能,可以看出所有有关职业能力定义的核心思想都是指具备能够完成工作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而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士则认为会计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可见,在校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对会计人才所需职业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但总体上都认为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是现阶段会计人才必备的职业能力。

根据文献资料以及对会计行业专家学者、职业人才的调研访谈,结合时代背景,本文对现阶段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框架进行了构建,认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比如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财经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处理相应会计业务的能力。(2)综合能力。是指在精通会计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智能化环境下进行数据处理和简单财务分析的能力,比如能够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相应工具进行财务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能力。(3)拓展能力。是指除基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外,有利于会计人员自身发展的其他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等。

三、数智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虽种类较多,但质量良莠不齐。通过调研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选用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职业性不强

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强,缺乏对某一业务流程具体场景的呈现。比如在学习成本会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交互分配法时,阅读教材时会发现大多是有关分配方法的原理阐述以及计算公式,并没有提供企业内部真实工作流程的图片资料或者影像资料,单纯的文字描述使得初学者并不能了解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间的工作流程,也就不能想象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是如何相互提供劳务以及对外提供劳务的,不利于对交互分配法原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材在案例的表述上缺乏真实性,比如,对于会计期间通常以“2X21 年”的形式去表述,对于会计主体则以“某企业”“某公司”“甲车间”的形式表述,而且教材中的案例、实训的时间、主体、数据等背景资料都是不连贯的,相互独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产生代入感,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应的职业岗位上处理相关业务。

(二)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现阶段中高职院校的做法是由专业教师在课上结合相应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进行穿插讲授,也就是课程思政。由于专业教材中并无有关知识点对应思政元素的提示,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进行无缝衔接的思政教育,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下下功夫进行培训、挖掘与打磨,这对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取消,对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考核相对弱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将思政元素融入会计专业教材迫在眉睫,是每位会计专业教材编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未体现职业能力需求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前景是服务于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代账机构等,如果所学内容没有与未来实践岗位相结合,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经了解,目前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未体现职业能力需求,具体体现在:首先,目前会计专业教材还是以纸质教材为主,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更换教材,在会计准则以及税法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材内容不能做到实时更新,内容陈旧,存在滞后性,与现实实践原则不匹配。其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随之改变,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但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内容还没有与大数据技术同步融合,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最后,会计专业教材很少在每章节论述前说明本章节的内容应达到何种职业能力,目标导向性较差,不利于教师设计课堂内容以及学生实现职业能力。

(四)编写主体单一

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主体大多以专业教师为主,几乎没有企业专业人才和行业专家的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会计行业实践经验较少,认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各阶段会计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了解甚少,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偏向于静态的理论要点。会计是一项技能,高职院校更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所以单靠专业教师编写的理论教材很难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岗位实际职业能力的需求。有些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主体从参编人员上看,确实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能型人才和行业专家参与,但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却很少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的仅限于提供撰写意见,有悖于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初衷。

四、数智时代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改革路径

基于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改革路径。

(一)增强职业性——“两加一改”

高职院校面对的是职业高中毕业或者普通高中毕业想成为高级技术性人才的学生群体,会计专业则是要把这部分学生群体培养成为能够从事出纳、报税、共享财务、数据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是学习能力较弱,但是动手能力较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都决定了编写以及使用的教材要具有职业性。本文提出“两加一改”的思路,以增强会计专业教材的职业性。“两加”指的是增加二维码资源和彩色业务流程图。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来说,在阐述理论性知识点时一定要配合对具体业务流程的呈现,形成感观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如上文提到的成本会计中的交互分配法,可以在此知识点旁边增加二维码资源,学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景观看企业辅助生产车间的场景介绍以及其对内对外提供劳务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此分配方法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原理和计算公式。另一方面,也可在教材中植入彩色业务流程图,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逻辑勾稽关系,有利于实现职业化标准。“一改”指的是改进会计主体和会计期间的表述方式,使案例资料、实训资料保持连贯性,贴近实际。在会计专业教材语句的表达上,应该体现出职业化的场景与氛围,使学生真正把自己当作一名财务人员去处理经济业务,所以在编写教材案例时应尽量使用真实的业务和案例。

(二)思政融入——“一入联考”

在上文提到,仅靠专业教师在授课期间进行课程思政效果并不好。“一入”指的就是把思政元素融入会计专业教材中,教师可以随时取“材”,学生可以随时取“政”。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就要把对应知识点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以醒目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在编写财务会计中存货跌价准备这个知识点时,可在知识点旁边注明思政要点是“温故而知新”,所对应的思政链接是“存货需要减值测试,学习过的知识同样也需要减值测试”等相应的思政要义。在编写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这一知识点时,思政要点是“学习从不怕晚”,所对应的思政链接是“即使过去有懈怠,从现在开始努力追溯调整就不算晚,要强化自信心,这不仅适用于学习,还适用于工作等其他方面”。在编写教材时如果把思政要点与知识点无缝融入,不仅省去了专业教师课后挖掘思政元素的时间,学生在自行阅读教材时也可以就地取材,提升思政认知。由于会计职业对诚信道德和自身的原则性要求较高,所以在会计专业考试中对此要特别关注。一般情况下,会计技能与职业道德是分开考核的,此处提出的“联考”指的是会计专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在考核对应的会计技能点时可找到所对应的会计岗位,连带考核这一岗位所涉及到的职业道德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每个岗位的“风险”情况。

(三)立足职业能力需求——“更新+融合+说明”

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给出的定义,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某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能够按照特定的标准,承担并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根据上文总结,会计职业能力应包含基本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方面,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针对纸质版会计专业教材改版慢、更新迟、影响职业能力实现的问题,应该编写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也就是在不改变纸质教材总体形态的基础上,融入海量教学资源库,比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典型案例、作业库等,电子教学资源库可做到实时更新,并且具有现实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是“融合”,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智能会计人才成为稀缺资源,高职院校急需为社会培养能够满足智能化财务工作要求的会计人才,这就需要在重建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写与课程相配套的新型教材,此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其一,需要把会计专业知识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开发,两者不可分离,相辅相成;其二,对于大数据财务分析、Python 在财务中的应用等新兴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层设计,有所偏重,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的教材不可通用。最后是“说明”,在会计专业教材的编写体例设计上,每章节的起始位置都应该注明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清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能够设身处地地带着所需职业能力学习相关知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的教材,可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四)多元编写主体——“一校一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性应用人才的阵地,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的、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在编写教材时要与此定位相符。鉴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来自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各高职院校应与校外合作企业联合编写理实一体化新型教材。在此过程中要明确责任,校外企业应配合高校教师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和企业提供的现阶段财务岗位需求情况,两个编写主体共同商议,明确各财务岗位职业能力,理清各财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标准。在听取校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所编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编写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最新的财税政策和会计法规等理论部分内容,校外合作企业主要负责根据实践经历编写典型工作案例、实验实训资料等部分内容,最后由校内教师进行汇总整合。

五、结束语

数智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更新甚至重新构建。会计专业教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力。各高职院校要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使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知识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