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会计:核心要素、建设要点与职责协同
2023-09-03王慎龙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399
王慎龙(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399)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随之出现了专业和学科更加细致的分工,大数据会计成为新时代经济业务发展和核算的新需要。大量的资料、痕迹数据要依靠大数据会计记录、确认和计量。
一、与大数据相关的会计发展与研究梳理
本文在中国知网上以主题“大数据会计”作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出近三年发表的360 篇期刊文章。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基于大数据的会计方面的理论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以及会计信息平台搭建和信息安全等几方面。
(一)基于大数据的会计理论研究。丁胜红(2019)在梳理并分析总结会计核算变化的基础上对大数据会计核算理论体系进行了构建,着重对其云端化流程采用嫁接法予以重构。王保忠(2021)认为现代会计发展演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大数据时代演进的趋势是由传统核算型会计逐步转型为价值创造型会计,会计人员由关注传统核算能力向提升数字分析综合能力转型,对会计业务则从监管的后馈控制向服务的前馈控制及事中控制转型。程平等(2022)认为大数据作为新一代核心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业财融合所需要的企业内部财务、业务数据与外部多维数据的全面融合,将大数据会计定义为建立在互联网和云计算基础上,面向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应用场景,对企业内外部产生的大规模、多样化的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计算与分析的会计形式。邓博文(2020)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样化、数据共享等特点,因此会计人员要更注重数据分析技能等。
(二)基于大数据的会计人才培养。蔡显军(2022)等基于“新文科”改革背景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坚持强化智能会计实践训练、推进标准与规范建设等改进方案。舒伟(2021)等对会计领域中新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课程设计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对会计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王小红(2021)等从“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两大类课程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三进三出策略”优化教师资源、“四大课堂协同发展”培养大数据思维、“五大实践联动策略”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五个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全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建议。
(三)基于大数据的会计实务。张敏(2021)等对文本、图像、音视频、社会网络关系这几种较为典型的非结构化数据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闫慧(2021)基于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二者的职能和功能定位以及实现内容的相互渗透、技术和人员的交集、融合框架和融合有效性等方面的可行路径。张茜(2020)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微企业因人员技术和设备等情况导致的会计信息化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马慧(2021)从会计基本功能切入,旨在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公司会计财务行为分析框架。
以上文献表明,更多的研究是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等展开,而对大数据会计较传统会计的核心变化分析以及基于变化的实践建议较少,因此,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二、大数据会计是时代发展变迁的必然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会计职能、工作内容、方式和思维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大数据会计产生有其必然性。
(一)会计职能的演进路径。最早的会计职能重在“记录和反映”,注重会计工作每个环节的记录和反映;进一步发展,会计由“记录和反映”转向“核算和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会计工作、尤其是财务会计报告受投资方、债权人、政府和公众等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会计职能具有了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职能,即管理会计。由此可见,会计职业角色是由 “簿记”到“会计”再到“参与管理、服务决策”逐渐演变的。
(二)会计工作内容、方式和思维的演进。会计工作内容从简单的数据采集、记录、核算到大量的报表统计分析再到数据挖掘、关联及预测,工作方式也由最早的手工记录到会计电算化再到财务云、RPA 等智能会计。在发展中,重复、可标准化的记账和核算等工作将会被更为精确和高速的人工智能技术取代。技术的变革推动思维的变革,企业管理正由过去的“立足现在、反映未来”的经营管理向“面向未来、思考现在”的价值管理转变,这一导向对会计管理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的“三驾马车”。会计工作本质是通过数据的计量来实现对经济社会中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经济活动描述、计量以及促进,其与数据密不可分的职能属性,决定了在大数据时代,其变化的广度和深度较之前的改变、升级有着颠覆性的区别。因此,大数据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三、大数据会计的核心要素分析
传统会计工作的核心是核算,大数据会计虽从核算反映向决策支持转型,但决策的前提是精确的核算,所以分析大数据给会计核算目标和方式等方面带来的促进及改变,可以洞察大数据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核心要素的变化,也可为大数据会计职业未来建设提供思路。
(一)大数据会计的核算目标。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不断推进,财务会计全面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的管理功能日益凸显。借助海量数据和分析技术,挖掘更多数据,涉及智力成本、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资源等重要领域并对其进行计量,通过核算提高决策和预测的准确性成为大数据会计的主要目标。
(二)大数据会计的核算对象。传统会计下,会计数据基本为定量描述的数据,以货币来计量经济价值是会计定量描述数据的重要类型,大量的非结构化、碎片化数据因无法进行价值转换与判断,无法直观还原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无法使利益相关者通过此类数据信息了解企业运营过程及结果并进行预测。而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事务记录的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生产经营、物流运输、价值实现、平台交割等通过网络留下来大量非结构化、碎片化数据,数据量和数据类型得到极大丰富,大数据会计在结构化、定量描述、单纯反映经济业务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与价值相关的定性描述数据以及非结构化、碎片化数据,通过算法建立起此类数据与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关联性,能够帮助会计体系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
(三)大数据会计的核算方式。一是大量单调、重复、程序式的会计核算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使得核算效率和精准性更高。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构建智能会计信息平台,提供共享服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设置相关账单数据,会计服务更加灵活、自主、便捷。同时,共享程度的提高、响应速度的加快,也促进会计服务模式的完善和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细化分解复杂业务,建立模型,借助信息系统的自动整理和测算功能,可以将传统会计的事后核算工作模式转变成事中甚至事前,由结果管理转型为过程管理、预警预测,其业务数据生成及风险监控的“实时性”优势对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帮助极大。
(四)大数据会计的核算安全。在各类信息高度共享、高速传播的同时,各级各类商业机密的安全性也将面临极大挑战。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使得存储方式变为线上,云端储存也给许多企事业单位信息储存的重要选择,在享有存取方便、存储空间大的同时,也面临企业云端服务器被侵入后的会计信息损毁、盗取或篡改风险,从而泄露商业机密。大数据会计核算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大数据会计的建设要点分析
(一)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都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会计的核心技术手段。从业人员除了掌握专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大数据思维、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此外职业道德的水准要求更高。(1)思维能力。一是改变传统会计“以物权为核心”的思维体系,重视对“人”的价值投入,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与价值增值。二是改变传统会计的机械思维方式,由刻板的追求小样本定量数据的因果性分析到发散性地利用海量大数据样本中定性数据和信息碎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突破传统会计的瓶颈。三是用“面向未来、思考现在”的价值管理理念取代“立足现在、反映未来”的经营管理理念。(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会计数据的真实、安全、有效。数据信息的改变是催生大数据会计的源头,数据敏锐性是一个优秀的大数据会计必须具备的素养,而有效构建起除货币、数量等结构化数据之外的间接数据与企业价值间的关联模型,将相关性数据转变为因果性数据,将有助于会计正确地进行企业潜在的价值分析、预测和研判。此外,对信息安全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工作中对数据储存、处理和交换时的分级分类标准和防护习惯。(3)职业道德。企业的工作人员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要承担履行法律法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社会人”角色;另一方面还需承担忠诚于企业利益、以满足所在职企业要求的“企业人”角色。信息技术的革命让更多的人了解双重角色面临的利益冲突并利用技术进行规避,但在技术标准的选择和信息处理方面仍存在利益诱惑。时代越进步,精神文明程度应该越高,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员的高标准职业道德价值观和高标准职业行为观必须不断被强调,正确处理好“企业人”角色和“社会人”角色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技术进步促进会计这一职业不断发展提升。
(二)会计平台构建要求。要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架构,需要先进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平台来支撑。将大数据与应用系统、业务分析及决策支持紧密结合,并基于企业数据和信息管理架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经营决策数据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一,基于准确、安全和高效角度,大数据会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决策应具有更高的智能性。智能共享是业财一体化共享的升级,是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战略、业务、财务(资金流)、核算(财务信息)、法务(合规性)、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供应商)、时间等多维度的信息实现共享,故在信息平台的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将这些信息纳入,并将财务政策、制度、流程固化于统一的系统中,其数据相互间架构的全面性、准确性、可增容性更为突出。第二,决策的智能化需要数据收集、传递、筛选、分析等多项技术的共同支持,在现有较为成熟及不断发展的技术中,物联网负责数据收集,互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负责数据传递,大数据实现数据挖掘、筛选和分析,故会计平台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层次和功能性更为复杂,其兼容性、逻辑性更为强大。要在合理构建数据应用层、数据分析层、数据汇聚层、数据采集层的基础上,做好业务流程、表单附件、数据标准、模型算法等重点工作的梳理。第三,平台的安全功能预警性要更为先进,对数据录入和操作流程标准执行更严格,从而提升内控水平,降低操作风险。
(三)会计制度建设要求。制度是行为准则,大数据会计制度与传统会计制度不同之处在于标准层面的更高要求,包含会计数据标准、人员职责标准、平台建设标准、工作操作流程标准。只有具体规范到大数据会计工作的每个细节,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在海量数据和多领域融通的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服务的高效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大数据技术进行认定、管理和规范,采取措施尽可能遏制因数据信息泄露而导致的数据被干预和篡改等数据失真、失效行为。其次,要更改和完善会计、审计及与之相关工作的准则,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工作具体程序及评价标准等,以此推动标准统一、衔接流畅的大数据会计环境的形成。
五、大数据会计的建设职责协同
政府职责方面。要营造大数据会计运行、发展的政策环境,并使之不断完善,包含法规制度、标准的出台,平台建设推广规则、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确立、相关领域优惠扶持等,从而提供大数据会计快速、健康、科学发展的土壤。
企业职责方面。大数据会计的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开发,以 TCP/IP 为基础,因此也容易遭到攻击,信息被拦截和被盗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一是在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维护等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实施;二是在人力物力上保持较高比例的投入,让大数据会计在供给侧改革中提供越来越准确和有价值的决策依据;三是在发展中始终践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公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优势,不断探索如何在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建立桥梁,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本的计量与确认,更为公平、公正地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扭转传统会计体系的“以物权为核心”的传统认知。
学校职责方面。学校要厘清大数据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企业共同研发大数据会计的平台,构建并优化非结构化、碎片化数据等间接数据与企业价值之间关联分析模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对接企业和时代要求,努力更新大数据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创新培养方式,尤其要关注将大数据理论和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到专业会计教育课程中,重点研究整合内容的选取、整合的策略,将长期以来学界提出的“培养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人才”这种较为笼统的会计信息化课程目标进行细化,依据会计职业角色实务需求,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和实施者三个方向搭建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框架,提升学生的数据技术能力和数据素养能力,为大数据时代培养高职业道德水准、高技术水平、高阶思维理念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