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9-03景彩虹朱亚明

市场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泾川县劳务劳动力

景彩虹,朱亚明,张 闽

(1.泾川县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2.中共泾川县委党校(泾川县行政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孙老师,您好,近年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就业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作为首要民生工作,把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就业保障、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18 万人,创劳务收入14.94亿元。

一、 泾川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

泾川县辖14 个乡镇、1 个城市社区管委会,212个行政村、5 个街道社区。 根据泾川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全县农村劳动力17.4 万人,全县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60603 人,劳动力31923 人,每年向外输转劳动力7 万人以上,属于典型的劳务产业大县。

(一)全县劳务输转总量

迄今为止,全县累计转移输出有输转意愿劳动力7.18 万人,创劳务收入14.94 亿元,其中脱贫劳动力输出2.6887 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37.4%,创劳务收入5.97 亿元,占总输出收入的39%;全县完成种养殖、电焊、电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5783 人,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1855 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3531 人;输转到东部第三方地区就业1593 人(脱贫劳动力1403 人),通过武清区各类援建项目、扶贫车间等方式就地就近就业589 人(脱贫劳动力531人);全县认定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18 家,吸纳劳动力就业1053 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10 人;全县有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2016 人。

(二)就业结构分析

从性别构成看,近年来,通过人社、妇联等部门就业政策宣传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妇女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外出务工男性仍明显多于女性。 从输转方式看,随着县、乡、村三级劳务产业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的“点对点、一站式”统一运送、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带动、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输转形式为主,职业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老”民工引领为辅,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的劳务输转格局基本形成,全县组织输转5.67 万人,组织化输转率达到79%,但传统的亲朋带动、结伴合伙外出务工仍占21%。 从行业分布上看,2021 年输转的7.18 万人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0.43 万人,占比6%,收入占比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3.3万人,占比46%,收入占比5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3.45万人,占比48%,收入占比45%。 从近几年数据分析,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务收入对经济社会发展上看,对泾川县近几年劳务收入分析发现,个人劳务收入在个人年收入中平均占比89%以上,家庭劳务收入在家庭年收入中平均占比74%以上,全县劳务收入占GDP 比重达到59%以上,全县人均劳务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以上。 综上所述,泾川县劳务产业收入占比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泾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情况

2022 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返乡农民工新办企业43 个,个体经营户331 个,提供就业岗位500 多个,带动就业200 多人。

二、 泾川县劳务产业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和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努力,泾川县劳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与果菜畜并列的支柱性产业,也为泾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 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劳务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劳务输转工作机构,但还没有真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工作“五到位”,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在信息发布、就业指导、跟踪服务和劳动力输转管理、培训等方面比较滞后,不能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严重影响了劳务经济发展。 二是劳务信息不对称。 存在“就业难”与“民工荒”的矛盾,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务工者就业难。 劳务输转机构对劳务市场需求了解不细,市场供需存在错位的问题,想用的招不来,要供的送不出。 对企业用工情况把握不透,对务工人员从业愿望摸底不清,对劳务市场的培植缺乏远景目光和科学规划,劳务输转面临瓶颈。 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务工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基础性知识,与新的务工形势要求还不适应。 四是培训的精准度有待加强。 培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与务工人员培训需求还有矛盾,培训专业人才短缺,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就业实际不能精准对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是劳务输出人员后顾之忧较多。 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老人赡养、留守儿童和土地抛荒,羁绊着他们长期稳定劳务输转的脚步。 六是劳务人员权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政策知晓率低,在薪酬纠纷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对方法不多,维权难度大。

三、 泾川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机构,完善劳务信息网络

1.健全劳务组织体系

按照“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推进方案、一个运行平台、一套运行机制”要求,充分发挥转移就业专责工作组牵头抓总作用,各乡镇建立劳务工作站,配备劳务专职工作者,每个行政村配备劳务信息联络员,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紧密联系的劳务产业工作体系。

2.建立智慧劳务信息平台

依托甘肃“大就业”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平凉智慧劳务信息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做好全县务工人员实名制登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资源与劳动就业市场需求两大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整合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为提高劳务市场供需匹配度提供基础。

3.发展社会劳务输转组织

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力求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店、村社有窗口,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提高组织化输转程度。 积极与省、市人社部门做好衔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申办劳务派遣、职业介绍方面行政审批手续提供指导服务,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牵线搭桥,行业协会、劳务中介组织参与的劳务运行机制,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输出工种与发达地区需求的全面对接。

(二)供需两侧发力,拓展劳务产业渠道

1.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引导鼓励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县域城镇地区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的小规模经济实体[1],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2.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2]

在保持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加大各类岗位统筹使用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安置对象条件。 提高服务能力,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进一步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数据比对,完善输转就业台账资料。

3.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充分发挥对口帮扶机制作用,与天津市武清区人社等部门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完善联络协作平台,定期开展互访,协调推进工作。 发挥驻天津市武清区劳务工作站作用,积极引导用工企业稳定使用脱贫劳动力,对失业脱贫劳动力提供转岗服务,认真做好后续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当地、留在企业。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务产业水平

1.创新培训模式,转变劳务培训格局

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项目和资金,形成大培训格局,突出劳务技能培训。 加强培训项目管理,采取政府采购招标,专人监管督查,第三方机构审计等方式,全面落实培训,确保农民真正学到适合自己创业就业的技术。 推广劳动预备制,加强对在校学生等新增劳动力的培训,为储备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奠定基础;加强劳动力市场前瞻分析,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充分发挥现有培训政策的鼓励导向作用。

2.突出培训针对性,增强劳务竞争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获取专业的技能鉴定证书,提高务工的技术含量和工资收入。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培训实效

对县内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用工密集型企业进行评估认定,挂牌命名为务工实训基地,开展政企合作,以点对点协作方式,精准开展协约化技能培训和岗位实战练兵,以形成劳务产业发展与输转的网络化格局。

(四)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劳务产业规模

1.融入战略大局,多途径推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劳务用工需求随之增大,而向外输转条件有限、成本较高,为此,必须把发展劳务产业融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同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来,借大势、抓机遇、强推动,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升劳务产业总量与质量。

2.升级优势产业,多链条用工

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泾川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扩大用工途径和规模。 牛、果、旅游、劳务融合发展、互为推动。 按照«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大景区—核心景区—特色小镇—旅游名镇”的旅游景区框架体系,优化整合县内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效益,带动更多居民就业增收。

3.外输内拓结合,多方位输转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外地用工需求,积极调整劳务输转结构。 在稳定陕西、宁夏、天津等省外传统劳务基地输转的基础上,引导更多新生劳动力到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增加收入。 在巩固省内外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服务红牛、草畜、果菜、旅游产业链为重点,依托县域龙头企业劳务基地和富民产业劳务基地,带动产业发展。

(五)抢抓战略机遇,鼓励返乡创新创业

1.转变劳务发展结构

抢抓“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引导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实现劳动力输转。 “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切实转变劳务发展结构。 坚持把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作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途径,实现农民进城向回乡创业转变。

2.落实创业优惠政策

建立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回乡创业工作机制,吸引外出人员回乡,以外出务工取得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资金创办实体,掀起“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的创业潮,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园区建设和创业典型培育上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

3.宣传创新创业典型

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引导农业产业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氛围[3],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和促进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就业。

猜你喜欢

泾川县劳务劳动力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