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行动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2023-09-03彭文奇
彭文奇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着眼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所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1]。 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继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取得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村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无短板的,是能够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富足的精神生活以及能够促进农民自身发展的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十四五”时期,乡村建设行动要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是继精准扶贫后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又一重大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其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产品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二)农村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同样农村公共产品也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所有在农村内的村民能享受到的,而农村的准公共产品也叫混合产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2]。 而不管是农村纯公共产品还是农村准公共产品,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农村的公共产品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建设、电网设置、水利工程等;义务教育与文娱活动,例如农村内的学校以及文化广场等;信息与技术服务,例如对农田作物的种植请专业的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种植技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包括一些对老弱病残的救助等。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取得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建设也是十分的重视。 在“十一五”“十二五”的规划下,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2017 年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推动了我国农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在农村地区有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带动了对农村第一产业的投资。 2016 年到2020 年9 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4 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6 倍。 同时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还加大了财政拨款,充实资金。 “十三五”以来,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具体如下:
一是农田质量得到了提升。 到“十三五”期末,完成8 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田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农业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机械作物明显增加,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 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机械化率超过70%。 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019 年底,农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四是“四好农村路”深入推进。2019 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村村实现通邮,97%的乡镇有了快递网点。 五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2019 年底,农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宽带网络加快覆盖,到2020 年9 月,农村通光纤和4G 已达到98%以上。六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 到2020 年6 月底,八成以上的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 七是住房保障问题。 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到2020 年6 月底,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十三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 到2020 年8 月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3]。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比城市地区来说公共产品供给普遍是不充足的[4]。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是偏低的,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也不够充足。 一是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一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二是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以及环境卫生等[5]。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高
农村地区对比城市来说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高[6]。 以医疗资源为例,在城市有许多大型的高等级的医院,有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和完善的医疗体系,但在农村的医院很多大型的医疗仪器是没有的,例如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必须去县级以上的医院。 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疗水平不及城市的医护人员,对一些疑难杂症需要进行转诊。 在农村的一些医院也没有条件进行手术,对一些突发情况还需要送往县级以上的医院。 此外,农村地区的敬老院大部分只是负责老人们的一日三餐,缺乏文娱活动,对老人们精神上的需求缺乏关注[7]。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均衡
农村的一些建设往往不具有长远的规划,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公共产品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划布局不合理[8]。 并且没有切实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意愿,造成了一些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低下,也浪费了资源。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政绩或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盲目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考虑当地实情。 更有一些乡镇之间不能协同合作,为了政绩相互攀比而造成乡镇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协调。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缺乏有效保障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总量是呈不断上升趋势的,但是农村中公共产品的数量对比农业建设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说,资金投入远远不够。 农村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大部分的资金投入都是来源于政府,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公共产品的供给大部分是以城市为先,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缺乏有效的保障。
(二)农村地区区域之间差距大
历史、地理等因素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而同样在农村地区,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普遍数量多、质量好,后期的管护也比较及时;而在西部和偏远地区,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9]。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健全
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丰富且多样的,不仅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更要求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但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健全[10],还无法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11]。
政府存在管理体制缺位,权责不明晰。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产权归属不明晰,政府、村集体、农民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供给和使用主体管护意识薄弱,给农村公共产品管护造成很大困难[12]。 例如乡村的道路建设数量在“十三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增长,大部分有人居住的地方都通了路,但是后期道路的维护却不及时、不到位。 道路的修建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分建设,九分养护,农村道路的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农村地区,一个地方的道路修补的时间往往长达三两个月甚至一年,降低了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会影响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措施
(一)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相应的资金投入。 同时,对每笔资金的去向相关财政部门都要有切实的记录,使其能够真正地用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去。 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投入也要依据经济状况的不同而进行恰当的调整,照顾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以期协调发展。
2.推动供给主体多元化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投资,财政的投资往往都是有限的,必须要有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推动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只有在增加了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才能得到提高。
政府要贯彻国家的优惠政策,珍惜国家财政投入,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地应用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 同时政府要拓宽农村银行的服务范围,对一些企业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减息降利,降低项目资金借款门槛,延长借款年限等,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对参与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企业可以给予减税和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联合社会力量,招商引资,拉动社会资本在农村进行大型公共产品项目的建设,形成社会、市场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局面。
(二)协调区域经济,拉动城乡联合发展
区域之间要素要自由、合理地流动。 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区域差距,为了促使区域间协同发展,可以在区域间进行产业转移,不发达地区可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一些产业转移。
城乡之间要联合发展,以城市经济的发展拉动农村的发展。 同时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对水平较低的地区进行帮扶,促进协调发展。
(三)健全农村产品供给机制
1.建立健全完善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加大宣传,培养主人翁意识。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受益者是村民,要想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少不了村民自身的参与,契合村民的切身需求。 而村民的参与也不应该是盲目的无组织的,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加大宣传,组织村民参与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 首先,要让村民认识到公共产品是同他们自身的利益切身相关的,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村民参与的热情。 其次,通过宣传使村民意识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性,爱护公共产品应该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每个村民心中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供需求反馈渠道,体现村民需求偏好。 要了解村民的需求偏好就必须对其进行实际的调查,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对村民的需求偏好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而要了解村民的需求偏好就需要提供反馈渠道,要在乡镇政府中建立专门收集村民意见的渠道,定期同村民进行沟通。 例如可以设置意见箱,让村民的意见可以通过意见箱到达办公人员手中。
2.完善监管体系
对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而做出的种种不利于农村发展的行为要进行监管并及时严肃地处理,肃清政府风气。
对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政府应该设置专门的责任部门。 责任部门需要有计划地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并通知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理与维护。
五、 总结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事关上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同样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并聚焦于农村公共产品,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部署。 政府应当在其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同时尊重农民主体性地位,协同社会力量,从而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