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思潮下中国椅子设计的变化研究
2023-09-02刘建志
◇刘建志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等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极大地改变。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除旧迎新”,即对于新的技术产物的追捧和对于传统造物的厌倦,表现在家具设计方面则是对于外来设计风格的追捧,即在西方流行“中国主义”家具,在中国流行西式、欧式及现代主义家具。这导致从视觉感官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家具多为立方体、圆形等几何形式,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有机形体。在20 世纪家具设计产业发展时期,中国椅子面对现代设计要素的冲击,对传统设计结构进行改良,从而获得了传统椅子的现代化发展。
一、中国椅子的基本概况
“坐”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亦是如此。远古时期的人是席地而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坐姿也逐渐变化。在明代,椅子发展到成熟期,出现了各种造型的椅子,如背椅、扶手椅、交椅、圈椅等,这个时期确定了中国传统坐具中最经典的椅子形象,并且确立了传统家具的固定造型,即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的严谨结构,各零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1],因此明式家具也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之一。现代的椅子设计极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椅子造型,只是作为“坐”这个行为的承载物,来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或者精神需求。
二、现代设计思潮下中国椅子设计的变化
中国的椅子设计在明代走向成熟,于清代形成特色。明式椅子用料合理,朴素大方,坚固耐用,以简单方直为特色。清式椅子大体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和特征,相比之下更为华丽,多采用夸张手法进行设计,不惜耗费工料,剖用大材,并且制作者喜欢使用镂空雕刻手法进行装饰。民国时期的椅子设计的基础是清代椅子,在样式和装饰风格上吸收借鉴了西洋家具,减弱了镂空雕刻的影响,转而开始尝试机械化工业生产。在20 世纪之后,中国椅子设计在民国家具设计的基础上,更多地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并开始将传统设计结构向现代设计结构转化,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最后形成了现代椅子设计的基础。20 世纪椅子设计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接受期、改变期和融合期[2]。
(一)接受期
家具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20 世纪的社会变革中,中国的家具设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时期近代都市开始形成,人口逐渐集中,进而引发了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因此,中国传统单体住宅建筑模式发生了改变,房子小型化,由传统中式建筑朝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建筑方向发展,最终商品化住宅出现,而家具样式直接受到了建筑房屋的影响。住房的变化趋势导致家具发生变化,传统家具设计不再适用于现代住房,因此家具设计逐渐趋向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以求与房屋设计相适应。例如,部分厅堂家具被置换成卧室家具,传统的架子床被更换成片子床,传统的大橱柜被分化成大衣橱、床头柜等。相比传统的实木家具,板式家具由于具有大规模生产、节省材料、质量稳定、容易组装等特点而成为家具设计风格的首选[3]。
随着设计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开始对世界产生影响。美国、欧洲的新式现代产物伴随着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的设计思维造成冲击,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家具样式产生了最为激烈的变化。这一时期出现的椅子家具样式,在材料、工艺、结构和造型上与传统的中国古典家具造型样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现代材料对物质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房地产的繁荣带来了家具业的繁荣,家具作为室内装饰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以视觉表现直观地体现了人们追求的生活。为了降低成本,这些商品化住宅的风格也与传统住宅风格完全不同。在这一时期中,一些生产商放弃生产传统家具样式,产品以欧式家具样式为主,传统家具遭遇发展危机。一些企业开始应用西方的现代设计工艺,另一些企业则回归到传统工艺,做起了仿古家具。家具产业开始走入两极分化的发展路径,传统与现代相分离。
(二)改变期
在20 世纪中期,受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理念的影响,传统的家具设计样式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变化体现在尺寸缩小、材料变更与连接结构优化方面。以椅子为例,中国家具设计是以明清家具为主要模板进行发展的,在向现代化家具设计的过渡中,中国椅子的设计与制造开始于对明清椅的延续,通常会在明清椅的基础上加入外国的样式或者装饰,模仿欧式椅的样式和结构。总体来说,在这个时期,椅子设计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是椅子宽度缩小,整体尺寸缩小,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二是椅子靠背出现变化,明清时期椅子要求坐者坐姿端正,大多与座板垂直,而现代主义椅子的靠背略向后倾斜;三是座板出现变化,明清椅子座板使用木材或者藤面制成,有的也使用了少量大理石材质,但是现代主义椅子座板采用了木制和织物软包坐垫;四是椅腿出现变化,现代主义椅子减少了垂直设计,采用了巴洛克和洛可可设计风格,同时座椅的高度下降,使人的脚可以触及地面;五是结构出现了变化,相比明清时期的椅子,现代主义椅子的拼接方法实现了简化,榫卯结构的使用减少;六是材质出现了变化,出现了利用现代科技制造的复合板材材质的椅子。
根据随机调查测量的椅子的数据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清椅子的数据,制作成表1。在表1 中可以看出,现代椅子除了靠背的平均高度有所升高之外,椅子的整体高度、宽度,座板、椅腿的平均数据都呈现出一种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椅子在继承明清椅子整体设计框架的同时,逐渐走向轻盈、实用的功能主义,由传统的重视装饰向现代的重视功能转变,由手工定制向机械生产转变,由复杂结构向简单结构转变。同时,由于居住空间的缩小,现代椅子的尺寸相比传统椅子明显得到缩减,高度也随之降低,人的双脚可以直接踩踏地面,不再需要作为脚踏的管脚(承接脚掌的部分,多为踏板或梁柱的形式)。这使得现代主义的多功能组合家具变得颇为流行,并且加强了对模块化设计理念和联接件的应用,为多功能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支持[4]。
表1 传统椅子和现代椅子的对比
(三)融合期
20 世纪末期,中国椅子设计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彻底打破了明清时期讲究礼仪规矩的设计形式(正襟危坐的姿态体现礼仪的尊卑,椅子可以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大胆地运用了曲线,增强了椅子形式的活力。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和住宅建筑样式的改变,中国椅子的设计进入融合期。在融合过程中,传统椅子的直板型靠背被舍弃,“S”形和“C”形靠背因为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和具有优美的曲线而被大量选用。现代椅子从形式上来看几乎完全脱离了传统形式特征的限制。丹麦设计师凯尔·克林特主张现代椅子不应再受到传统规则的制约,椅子设计应该突破传统造型的限制。
中国椅子设计经历了接受期和改变期之后,在融合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外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并且寻找能够融合传统和现代的设计样式。在设计思想方面,一方面,现代椅子设计需要追求理性的功能主义,以满足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又需要体现出人性化的情感特征,保留传统椅子的部分特征。学者唐开军在《家具风格的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椅子的榫卯结构不适合批量生产,因此在现代椅子设计中应较少的采用复杂榫卯结构,转而让可拆卸的五金件结构成为设计主流。”他还表示,在减少榫卯结构使用的情况下,榫卯结构仍然是家具设计结构中的重要一环。结构严谨的榫卯结构能够在不依靠其他黏合剂的情况下将构件组合起来,在非随意拆卸的结构中,榫卯结构也能够解决部分现代家具造型的结构强度问题。因此,中国椅子进行从传统结构转向现代设计的调整,在木框和芯板的结合处增加了榫。现代结构将榫卯结合的结构形式用圆棒榫配合偏心连接件进行复合构成,以达到简化工序的目的,并将偏心连接件安装在视线无法直视的地方,提升美观度。同时,将部分固定榫改为拼插榫,增加五金件和金属件作为辅助结构,增强结构强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结构在现代化椅子的设计需求下被扩展,榫卯结构被改造成现代化设计的一部分,与现代化设计思想相融合,并让传统结构形式变得更加大众化[5]。
三、结语
从中国椅子设计的变化入手,通过对传统椅子和现代椅子的设计原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主义开始与传统椅子的设计思路相融合,传统的设计思路被打破,传统椅子在现代房屋空间的限制下开始转向现代主义样式。新技术与现代工艺的引进虽然对传统椅子的结构设计造成了冲击,但是现代椅子设计仍然保留着传统椅子的设计要素,实现了对榫卯结构和现代拼插榫或五金构件结构的并用。由于生产制作的标准化,椅子家具的拼接结构越来越多地使用金属连接件,其具有容易拆装、组合,有利于设计生产,加工精度高,并且便于运输存放的优点。
中国式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对现代化的认识需要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价值的层面。通过对传统椅子设计原理与现代椅子设计原理相似之处的研究可知,进入20 世纪之后,中国椅子设计的发展处于一种从分离到融合的变化状态。通过观察椅子的样式变化可以发现,中国现代家具的设计风格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融合演进过程,现代样式是对传统样式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家具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家具的重视装饰到现代家具的重视轻巧与舒适、从传统的榫卯结构到现代的榫卯和板式结构并用、从传统以实木为主到现代多种材料混合搭配的过渡。如今的中国家具正面临着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家具带来的压力,只有在外来风格的冲击下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家具设计才能够在世界家具设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传统设计理念在现代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