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的艺术观

2023-09-02董幸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女郎画派俄国

□董幸/文

克拉姆斯柯依是俄罗斯19世纪中叶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该画派很多成员的老师,他的艺术观影响着他学员的艺术观。他注重培养巡回展览画派学员对自身的民族特色的深入了解与关注,为以后的俄罗斯本民族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名女郎》是克拉姆斯柯依晚年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知识分子性格肖像画。这幅画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本文正是以《无名女郎》为研究对象,对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生平进行相关概述,而后通过分析《无名女郎》的画面内容和油画语言,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图像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解读克拉姆斯柯依在《无名女郎》中所体现的艺术观。

1 巡回展览画派概述

1.1 发展历程

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是“俄罗斯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的简称,是俄罗斯美术史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美术流派。

在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接受走读生后,许多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外省青年进入学院学习。这些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遥远的古希腊古罗马感到陌生,觉得学院的古典主义教育沉闷乏味,更倾向于表现人民的真实生活。1863年,在院长宣布了毕业创作的命题后,以克拉姆斯柯依为首的十四名毕业生联名向学院上书,强调十几名油画系的毕业生画同一个题材不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和特点,希望学校能谅解和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学院却严厉地拒绝了他们。十四位毕业生退学后,在圣彼得堡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协会”,但在长期的公社集体生活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一些实际问题,恐怕这种公社集体生活难以为继。

恰逢1870年莫斯科画家盖伊等人发起成立了“巡回艺术展览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团结俄罗斯全体美术家,为俄国民主艺术的繁荣,为普及俄罗斯民族艺术而共同奋斗[1]。以“美是生活”作为创作原则,巡回展览画派乐于去表现与人民现实生活和俄罗斯民族历史有密切联系的题材,其中风俗画占据巡回展览画派绘画的主要地位。濒临解散的“圣彼得堡自由美术协会”的成员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这个协会。批评家们在看过展览后称赞道:“艺术对人民说来不再是秘密。”巡回展览画派几乎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同义词。

1.2 巡回展览画派的舵手

作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的核心人物,克拉姆斯柯依富有组织才能和善辩思维,同时他有着比同龄人更成熟的艺术见解与修养,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的总舵手。在离开皇家美术学院前,克拉姆斯柯依曾说:“幻想结束了,现实开始了。”所谓“幻想结束了,现实开始了”,就是说包括他在内的一部分艺术家们的创作,将不再停留在古典主义的范畴内,而更多的要去表现俄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一直认为,画家不应该被限制创作题材,自由的习作更能表现画家的个性,画家要学会从任何题材中发掘出自己所有的天赋和特性。

克拉姆斯柯依的创作体裁非常广,风俗画、风景画、历史画、肖像画等均有涉足。他是一位卓越的肖像画家,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他创作完成一系列名人肖像画,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希施金、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等。相较于这些以绘画对象名称命名的绘画作品,《无名女郎》显得独树一帜。

2 《无名女郎》艺术分析

2.1 时代背景

1856年,在刚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以战败落幕,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巴黎和约》,一种强烈的耻辱感席卷了俄国境内。越来越多的民众醒悟过来,开始思考社会现实,知识分子尝试进行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觉醒和发展。由此,批判现实主义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盛行,它多方面展示了俄国的社会状况,深度揭露了现实矛盾,提出了阶级冲突等重大的社会问题。

批判现实主义如一阵风席卷了文学、音乐和美术领域等领域,“美术家们开始思考和探讨,如何选择社会意义的题材和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2]”批判现实主义要求艺术的主流,由表现古典主义转向真实地表现生活,再现社会风貌,揭示社会矛盾,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巡回展览画派。画家们表达真实的世界,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以作品为批判的武器来反抗和揭露沙皇的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存在三百多年的农奴制。

2.2 画面内容

《无名女郎》描绘了一个19世纪后期俄国青年女知识分子的形象。她坐在华贵的浅褐色露天马车之上,身着深蓝色的冬季服饰。脖前的领结,胸口的天鹅绒毛,表明这件衣服价值不菲。她手腕处带有手镯和与衣服色系相似的手套,双手置于手笼中,头戴有白色羽毛装饰的黑帽。女郎细腻白皙的皮肤和她非凡的气度都暗示着她不同寻常的身份,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女青年。她双眼望着远方,眼睫毛的遮挡以及向远处望的角度,使得她的眼神带有神秘感。有人说她用冷漠的眼神注视着观众,在笔者看来她或许注视的是人生百态或许是俄国的社会现实。

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形象的典型性的特点。《无名女郎》是公认的一个综合概括的形象,她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是画家在典型环境下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是画家理想化了的女性形象。画家刻意不透露这幅肖像画的模特的真实身份,也为这幅世界名画增添了神秘感。

3 油画语言

3.1 明暗与色彩

暖黄色调背景和深蓝色的主体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观者的视线被聚集在这位女郎身上。女郎以彼得堡涅瓦大街为背景,背后的建筑物堆满了积雪,树叶凋零,阳光微弱,表现出现实生活的萧瑟。在晚霞映照和浓雾笼罩的双重作用下,画面中涅瓦大街上的建筑轮廓模糊而柔和,与之相对的是女郎的身躯清晰地位于画面前景,就连衣服上的天鹅绒毛都刻画得非常分明。

整个画面的重色集中在服饰上,深色的衣服和白皙的肌肤衬托着人物的矜贵。冷灰色调的背景和帽檐上的白色鸵鸟羽毛,将观众视线转移到人物的面部,女郎清高的神情和画家所要表达深沉的主题思想是和谐一致的。

3.2 构图与塑造

画家选取了巧妙的角度进行创作,有意将画面的视平线压低,女郎居高临下的目光以及俯视的姿态,让她处于一种傲慢且不可侵犯的状态。同时,画家选用独特的对角线式构图,仿佛这只是女郎坐在向前移动的马车时被捕捉到的瞬间。

也正是由于俯视的角度,大众认为这位女郎神情傲慢,富含蔑视意味。其实在《无名女郎》习作中,人物的高傲意味更浓。仔细观看成品和习作的脸部,通过比较能发现习作中的这位女郎的头抬得更高,由于角度的差异,习作中的眼睛较成品也被遮挡更多,眼神显得更不屑一顾,漫不经心。

4 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观

4.1 肖像画家

1857年,克拉姆斯柯依在彼得堡一家专业摄影师的工作室工作,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素描画家、严格的现实主义画家奠定了基础。克拉姆斯柯依肖像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的个性表达。他是一位善于抒情的肖像画家。《无名女郎》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位充满智慧、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典型,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之所以《无名女郎》在绘画界闻名,也是因为作者在表现她的美时没有过多地注重脸部五官的描绘,而是注重利用整个氛围体现人物性格。

克拉姆斯柯依说道:“存在着两种范畴的艺术家:一种是客观的艺术家,另一种是主观的艺术家。后一种表现着自己的同情和反感,表现了从生活和经验印刻下来的坚固沉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东西,我大约是属于后一种。[3]”

4.2 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观念

4.2.1 民族性

克拉姆斯柯依在创作时坚持民族性,他毕生都在为建立属于自己民族艺术的俄国学派而奋斗。《无名女郎》的姿势语言隐含着当时部分民主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是包含画家主观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他认为民族性是艺术的重要品质,女郎坚毅和高傲的气质是俄罗斯民族的隐喻,表达了俄罗斯民族的不屈和自尊。克拉姆斯柯依强调要把对题材的重视转移到寻找绘画自身语言上,将本民族的精神融入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实践。

在作抒情画和知识分子肖像画的同时,克拉姆斯柯依还创作了农民肖像画,《拿着马缰绳的农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力求真实地再现俄国农民的生活,画中形象毫无修饰。描绘的是穿着破旧大衣的农民双手握住农具,左手挂满缰绳准备开始一天劳动时的场景,这是当时俄国农民的普遍形象。亚历山大三世上台以后,将沙皇的专制统治推向了极点,是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最黑暗的一个时期,造成了整个俄国不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的大落后。但是,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打倒农民,他们依旧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画家表现的是俄国农民淳朴、机智和觉醒的精神面貌,这是充满俄国民族特色的老农形象,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画作,是属于俄国民族艺术的画作,是反映俄国底层人民面对黑暗依旧不屈不挠的真实写照。

4.2.2 思想性

克拉姆斯柯依美学观点认为,艺术在于“打开人的理智的本性”。在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就形成了“艺术属于人民,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的艺术观。他曾教导学生:“画家就是社会现象的评论家。不论他的哪一幅画都反映着他的世界观,他的同情和厌恶,而主要的是反映照耀着他的作品的潜在的思想光芒。没有这种光芒,画家就是一个毫不足道的人。[4]”“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尤其是没有生动的和引人注目的色彩就没有绘画,而只有好的愿望,如此而已。”他认为:要把画家从记录现实转化为倾注自身的感情和思想。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家自身在创作动机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审美体验所进行的一种思想表达[5]。没有思想的写实作品,不过就是一张照片而已。

克拉姆斯柯依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认为画家应该具有深厚的学识。思想和想法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想法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成为思想,思想的产生少不了文化底蕴的积累。一幅有思想的作品背后,充斥着画家情感的表达,站在他的作品面前能感受到人物内心深处想表达的情感,也就是画家所想要传递给观者的思想力量。

克拉姆斯柯依之所以能创作出《无名女郎》这幅具有强大情感性和感染力的作品,就是得益于他的“思想性”原则。

5 结语

克拉姆斯柯依作为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解读他的作品,能窥得巡回展览画派全貌之一二。《无名女郎》是克拉姆斯柯依极具美学价值的作品,通过对它画面内容和油画语言的分析,可充分感受克拉姆斯柯依的绘画创作所体现的现实性、文学性、民族性和思想性,认识到他对俄罗斯民族艺术建设的执着追求。■

引用

[1] 奚静之.远方的白桦林:俄罗斯美术散论[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6.

[2] 奚静之.俄罗斯美术十六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7.

[3] 李思孝.巡回展览画廊巡礼[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53.

[4] 列宾.我的老师:[M].陈乃东,范继淹,译.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57:26.

[5] 周珂名.中国画绘画创作中思想性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8(17):135-136.

猜你喜欢

女郎画派俄国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帕米尔女郎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涩女郎
薛永年:谈古代的画派
沙滩女郎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