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棚菊苣分阶段软化栽培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023-09-02杨贝贝刘海荣黄学明
杨贝贝 刘海荣 黄学明
(1.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 招远 265400;2.利川市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湖北 利川 445400)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inn.)别名咖啡草、咖啡萝卜、欧洲菊苣、法国苦苣、苞菜等,是菊科(Compositae)、菊苣属(Cichorium L.)两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苣是从野生菊苣中驯化选育出来的一个变种,原产于地中海、 亚洲中部和北非等地区,20 世纪70 年代末从新西兰引进我国种植,近年来我国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河南、河北、广东、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浙江和山东等地区均有种植[1]。 菊苣属植物有多个变种, 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食用菊苣和饲料用菊苣两大品系,食用菊苣全株都是宝,其幼嫩的芽及叶片可作为蔬菜食用, 其肉质根含有绿原酸和苦味汁,菊苣块根可用于制药、酿酒、制糖等,饲用菊苣常被用作饲料[2]。
菊苣根系为直根系,主根明显,长而粗壮、肉质,主根直径2~6 cm。菊苣分阶段软化栽培,是将大田种植的肉质根栽种到黑暗处, 再次培养形成黄化芽球的一种栽培方式,软化栽培的芽球呈乳白色、乳黄色或红葡萄酒色, 形状与娃娃菜相似, 吃起来脆嫩爽口,因含有马栗树皮素、野莴苣苷、山莴苣苦素等物质而略带苦味,可炒食、做汤、涮火锅、蘸酱、做沙拉等,菊苣中含有酚类化合物、糖类、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等成分,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消火、通利二便、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 活化骨髓造血、 抗菌等作用, 对防治疾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另外, 菊苣中还含有钙、 钾、 锌等多种维生素和17 种氨基酸, 是一种绿色的高档保健型蔬菜[3-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菊苣芽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增大,经济效益可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0 年以来,招远市大秦家街道三友农庄利用大拱棚进行菊苣软化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每亩大拱棚生产菊苣芽球1 105 kg,市场价格为40~60 元/kg,平均亩产值达到5.5 万元以上。他们采用订单农业和会员制的销售方式,配送到高消费人群及高档酒店,产品供不应求,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招远市大秦家街道三友农庄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通过生产实践发现,软化类型的菊苣在经过大田肉质根栽培和软化栽培两个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 生产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大田播种时间不合理
为尽早进入软化栽培阶段, 种植户往往播种过早,植株容易产生抽薹现象,地上部的花薹和地下部的肉质根发生了营养争夺, 导致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影响了地下肉质根营养的储存,从而影响了软化栽培阶段芽球的产量与品质; 而有的种植户为了避免植株先期抽薹,播种过晚,使得菊苣植株田间生长时间过短, 地下肉质根膨大时间不足, 变得细小,同样影响菊苣芽球的产量和品质。
1.2 栽培密度不合理
许多菜农片面认为种植密度大,产量就高,使得菊苣种植的密度过大,地下肉质根生长空间不足,通风透光率不够,单位面积营养竞争激烈,导致肉质根生长期营养不足,影响了肉质根的生长。
1.3 肉质根采收时间不合理
由于软化栽培时除定植肉质根时浇1 次定根水外,后期不再浇水,也不进行施肥,软化栽培时芽球生长所需的营养均来自前期大田种植的地下肉质根, 所以大田种植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品质较高的地下肉质根,为后期软化栽培提供充足的养分。 有的种植户过早进行肉质根的采收, 导致肉质根营养积累不足,有的种植户则希望肉质根多积累营养,而过晚进行采收,使得肉质根后期营养遭受损耗,同时采收时温度过低,甚至遭受霜冻。
1.4 软化栽培覆盖不合理
菊苣软化栽培需要在完全黑暗的环境条件中进行,为了创造不见光的栽培环境,在大拱棚软化菊苣种植畦上搭建小拱棚,并用黑色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为了增加黑暗的效果, 有的种植户将黑色薄膜增加到5 层覆盖,由于薄膜透水和透气性较差,导致菊苣芽球生长小环境湿度过大,出现腐烂现象,腐烂的芽球还会影响第二茬侧芽的形成和发育, 而有的芽球则出现了徒长现象,使得芽球包球困难,叶片松散、细长,叶片间距拉长,形成指凸状,或第二茬侧芽芽柄过长,有的甚至长至15 cm 以上,严重影响菊苣芽球和侧芽的商品价值。 而有的种植户害怕覆盖太多不透气,而导致遮光不足,芽球叶片出现变绿、卷曲、长茸毛、长不大等情况。
1.5 软化栽培岔口不合理
软化栽培的菊苣芽球生长较快,温度在12~15℃时菊苣芽球生长30~40 d 采收,温度在18~20℃时芽球仅需要20~25 d 即可采收[6]。 种植户没有安排好软化栽培时间,出现一次性集中上市现象,由于软化栽培的菊苣芽球含水量大,比较脆嫩,不易储存,在较长的销售贮藏过程中发生腐烂。 而有的种植户分批收获销售期间,2 次收获中间出现了较长间隔空期,浪费了时间,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1.6 软化栽培间芽不合理
第1 茬芽球采收后, 在肉质根平切面的外缘还可形成第2 茬侧芽,侧芽细长且数量多,单个质量为10~20 g,可二次采收。有的种植户认为侧芽越多产量就越高,为追求产量,不间芽或间芽过少,导致一棵菊苣肉质根上的侧芽过多,侧芽为生长,互相争夺营养,使得生长受到抑制,出现长不大、畸形等现象,影响侧芽的品质,降低了菊苣侧芽的商品性。
2 解决对策
2.1 适时分批播种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约为20℃,<8℃和>35℃不发芽,应选择连续3 d 阴天且不下雨的天气播种。 招远当地一般于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播种, 在畦两边开深2 cm 的浅沟,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均匀,按照5 cm的间距进行撒播,播后覆土1~2 cm,及时浇透水。 直播一亩地用种量为120~150 g。大田播种时可每隔3~4 d 播种1 批,保证菊苣持续循环采收。 菊苣出苗后及时间苗,间苗过晚苗容易细弱徒长;间苗过早,后期容易出现断苗情况。 招远当地的菊苣一般在2~3 片叶时进行第1 次间苗, 4~5 片叶时进行第2 次间苗,间苗时要去除小苗、病苗,留下健壮的大苗。间苗后定苗的适宜株距为22~24 cm, 密度在7 000~8 000 株/亩。 因为菊苣6 片叶后移栽成活率较低,且地下根容易分叉而不易形成肉质根,要求在菊苣4 片叶时及时进行补苗,定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肉质根膨大。
2.2 适时安全采收
据有关资料介绍,芽球直径、芽球质量、软化天数都与根干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在不造成冻害的前提下,延迟肉质根采收,获得充实的肉质根后可得到粗而壮的芽球且所需软化时间也较短。 播种后118~153 d 采收的根其芽球质量增加,平均达50 g 左右,并随采收期推迟而提高,芽球包合紧实,有较好的商品性;播种后160~167 d 芽球质量下降,较松散且被有茸毛,商品性较差。 可见,从播种后160 d 开始,所采收的根已不适用于软化培养,可以认为此后采收的根无效。播种后118~153 d 采收的肉质根较为适宜[7]。
招远当地在11 月上中旬,菊苣生长110~120 d,此时采收较为合适,选择无雨天,将生长充实的肉质根整个连秧挖起,尽量不要伤到根, 然后将挖起的肉质根带秧放于田间晾晒2~3 d,剔除分叉、细弱、抽薹的根株,去除黄叶、老叶、病叶,叶基部留3~5 cm 叶柄,切去其余部分,贮藏备用。 整修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根冠的生长点。
2.3 交替覆盖降湿
软化栽培菊苣芽球时,可用草毡、毛毡、棉被等覆盖物进行覆盖遮光,如果小拱棚内湿度过大,可在夜晚不见光时将小拱棚两头的覆盖物揭开小口进行通风,但注意温度要保持在15~18℃,温度过低时不要通风,以免菊苣芽球遭受冻害。
2.4 及时合理间芽
第2 岔侧芽长出后, 选择位置相对的2 个健壮侧芽,其他侧芽及时去掉,使侧芽生长时拥有足够的伸展空间和必要的营养供应。
2.5 分期分级软化
为了延长生产供应期, 可以将收获后的菊苣贮存在温度为0~5℃、空气湿度>95%的环境中,肉质根可保鲜4~6 个月, 在保鲜期内可分期分批进行软化栽培。 整修根株和贮存工作应在霜冻前完成,整修根株时可将其分成大、中、小3 级堆放,便于软化栽培时选择合适的肉质根。 注意采收和贮存肉质根时切勿使肉质根受霜雪冻害, 以免软化栽培时冻伤部位发生腐烂而造成损失[8]。